中国专业家居装修装饰时尚门户网站
首页 >> 国内财经

综合评价招生潜行:多所985名校参与 浙大招生超千人

来源:峰值财经 发布时间:2023-06-02 浏览量:

(原标题:综合评价招生潜行:多所985名校参与 浙大招生超千人)在打破高考“一考定终身”的探索中,一项低调的改革已潜行多年。近日,浙江、上海、江苏、广东、山东等省市2023年综合改革招生工作陆续完成考生初审,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名校也早早发布了综合评价改革招生计划。对于高考考生来说,综合改革招生是一个红利。浙江大学“三位一体”综合改革招生计划已占其本科全部招生计划的六分之一,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在浙江省的招生计划大部分都放到了“三位一体”。更大的利好是,每年都有综合改革录取学生的高考分数,低于高考统招学生的分数。这说明综合改革招生是考生们相对低分读名校的路径之一。但为何这项改革试行多年却没有向更大范围铺开?现实中还有哪些需要完善的环节?综合评价招生曲折中摸索综合评价招生是强基计划之外另一个特殊招生方式,且参与高校的数量还多过强基计划。21世纪经济报道梳理发现,目前采取综合评价招生的高校超过百所,包括18所教育部直属高校(校区)。综合评价招生最早始于2007年,中南大学在湖南率先启动“综合评价录取招生”改革试点,运用高考和校考“两位一体”折合成绩作为录取依据。2011年,浙江省教育厅批复同意浙江工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2所高校率先试点“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依据高考、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校测)的成绩录取。2012年,东北大学在辽宁省启动综合评价录取招生,并提出构建会考、校考、高考和中学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四位一体”综合评价录取招生模式构想,但该构想最终并未实施。此后,综合评价招生在上海、广东、江苏、山东等省市推广实行。一般各高校根据“高考成绩占60%+高校测试成绩占30%+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占10%”计算总分,因此综合评价招生在有的地方也叫“631”招生。浙江的招生院校、招生计划在各省份中一直名列前茅。尤其是2016年,北大、清华首次在浙江参与“三位一体”。当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8所高水平大学参与浙江省试点,总招生计划数超过1000人;浙江省属高校则扩大到46所。2019年,北大、清华在浙江省高考统招的招生计划分别只有10人、8人,但“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计划分别高达85人、105人,此外,自主招生分别录取53人、19人。但浙江省某高校招生办工作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也正是从2019年起,主管部门收紧了自主招生等特殊类型招生政策,综合评价试点的高水平大学范围不再扩大。2020年,自主招生停止,强基计划登场,北大、清华、中科大也在当年停止了综合评价招生。哪些大学采用综合评价招生21世纪经济报道梳理2023年各地综合评价招生计划发现,参与的高校规模与往年保持稳定。其中,浙江高校数量最多,有46所;江苏高校数量次之,有24所;上海、广东、山东分别有11所。各地参与的高校分为两个层次:教育部或其他中央机关、部委直属高校;地方省属高校。比如浙江称前者为高水平大学“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江苏称前者为A类高校。目前,跨省市招生的高水平大学数量并不多,只有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少数几所,大致可以分为几个类型:一、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这3所教育部直属高校。这3所大学参与时间长、经验相对丰富。其中,浙江大学在浙江、广东、上海、江苏、山东5省市招生,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在上海、浙江两地招生。此外,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中山大学等教育部直属高校(校区)只在其所在省份招生。二、华南理工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这2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其特殊性在于,华南理工大学的综合评价招生学生全部在广州国际校区就读,该校区由教育部、广东省、广州市和华南理工大学四方共建,采用“中方为主、国际协同”的新机制办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综合评价招生则是“一带一路”外语专业项目,招生的是25个小语种专业。三、西交利物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等7所中外合作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这所按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设立的大学。综合评价招生是这些高校在自主招生之外的重要招生渠道。四、中国科学院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肩负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任务的创新型大学。这些大学以研究生教育为主,本科生招生规模较小。比如,上海科技大学虽然在18个省市开展综合评价招生,但招生计划只有500人;中国科学院大学综合评价招生计划158人,占其本科全部招生计划的约一半。此外,西湖大学202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亦是以综合评价形式在浙江省内招生。如何处理“三高”现象超过百所高校参与综合评价招生,对高校和考生来说是一场“双赢”。浙江大学是最看重综合评价招生的大学,今年安排了1080个招生计划,其中在浙江省安排了980人,占其去年在浙江省录取学生总数的31.3%。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去年在浙江通过“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分别录取205、295人,占其去年在浙江省录取学生总数的71.9%、77.4%,是最主要的招生方式。浙江省教育考试院数据显示,近年来“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每年录取约1万人,今年总体招生规模与去年基本持平。据《浙江日报》报道,今年“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报考人数有明显增长。例如,浙江农林大学今年报名人数比去年增加10%左右,报名录取比约为60:1;浙大城市学院计划招生200人,去年有4000多人报考,今年报考人数增至6000多人;中国计量大学计划招生数也与去年相同,但报考人数增加了46%。上述浙江省某高校招生办工作人员介绍,大约10年前,该校“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所录取的学生中,有90%的高考成绩低于统招学生,随着这种招生方式越来越受认可,高考成绩高于统招学生的录取人数也越来越多,但对考生来说仍有优惠红利。综合评价招生比较适合不善于考试或高考发挥失常的考生,特别体现在综合素质评价校测环节。该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很多高校的考察方法是让学生阅读一篇文章,再回答考官的提问。“这考察的不是知识丰富度,而是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分析、概括、推理等能力。”他说。高中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的应用还有待完善,目前高校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依据自己组织校考,高中学校综合素质档案要么不被使用,要么仅作为调剂专业时的参考。“推进综合评价改革,更大的价值是引导基础教育转变育人理念,破除唯分数论。如果综合素质评价在高考录取中起不到作用,那么高中学校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可能也会走过场。”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说。不过,这样一种既能减轻学生高考压力,又利于学校学生双向选择的招生方式,为何一直低调运行,没有大范围扩展?《浙江日报》的报道称,“三高”现象,即高报名率、高弃考率和高放弃率,在省内各高校“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中频频出现。也就是说,报考的人虽然越来越多,但在高校初审通过后放弃面试和通过面试后放弃志愿填报的考生也很多。有的高校招生办主任称,去年大约有三分之一考生弃考,今年面试重回线下且大部分高校的测试集中在一个周末,预计弃考的考生会更多。有的考生拿着七八个高校的面试资格,但最终只参加两三个高校的面试。这让高校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综合评价招生的专业和计划越来越多,招生工作人员的工作负荷越来越大,甚至会影响学校正常的招生程序。”上述浙江省某高校招生办工作人员说。对于综合评价招生的高弃考率和高放弃率,熊丙奇认为,“这是很正常的,国外大学甚至允许学生拿到录取通知书之后再选择、确认”。“这实际上是扩大了学生的选择权,大学应该有竞争意识和开放心态。现在的统一高考录取是计划招生,一个学生只能拿到一份录取通知书,没有扩大学生的选择权。未来我们要吸引学生报考高质量、有特色的专业,就必须推动学生和学校双向选择,要允许学生收到多份录取通知书后再来选择读哪所大学,读哪个专业。”熊丙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