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家居装修装饰时尚门户网站
首页 >> 国内财经

应对新冠“二次感染”,这些知识要知道

来源:峰值财经 发布时间:2023-06-02 浏览量:

车鹏艺 记者 刘喜梅

《人民政协报》(2023年05月31日第07版)7-1(2348159)-20230531163028

近期,全国发热门诊就诊患者数量有所增加,“初阳”“二阳”等新冠病毒感染的话题持续引发大众关注。针对公众关心的病毒流行情况、“二阳”症状及如何康复、新冠后遗症等热点问题,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近日组织专家进行了解答。

XBB为当前主要流行株

中国疾控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我国新冠疫情在今年2月份平稳转段以后,进入局部零星散发态势,从今年4月下旬开始,疫情有所上升,5月中旬以后进入了低水平波浪式流行态势。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表示,从发热门诊就诊的情况,可以看到4月下旬以来就诊的患者虽有所增加,但是整体还是要远远低于上一波疫情流行高峰时候的发热门诊就诊量。患者绝大部分还是轻症的患者。

“就感染毒株类型而言,当前,我国疫情主要流行株是奥密克戎XBB系列变异株。”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向记者介绍道,监测数据显示,在输入病例当中,XBB变异株占比持续处于高位。在5月15日到5月21日的采集序列当中,已经占比达到了95.2%;在本土病例中,XBB系列变异株占比是占5月15日到5月21日采集序列的91.9%,其他的一些奥密克戎变异株,整体占比不足10%。

“从我们近4周的监测数据看,我国XBB系列变异株的亚分支占比前三位的是XBB1.9.1、XBB1.16和XBB1.5。”陈操表示,这个占比与全球和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同期主要流行株一致。随着输入的变异株毒株的不断增加,还有我们国家人群的抗体水平的不断衰减,近期感染XBB变异株的病例数量可能会增加,但它的致病力没有明显的变化。

对于个人如何预防感染,王丽萍建议,预防感染仍要继续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科学佩戴口罩,保持勤洗手,室内多通风。一旦出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或抗原检测阳性,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疑似新冠症状,以及去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等场所时,应该佩戴口罩。公众特别是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进入环境封闭、人员比较密集的场所,如超市、影剧院以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要佩戴好口罩,注意好个人的防护,如果出现疑似症状要及时检测,症状加重要及时就医。

“二阳”年轻人居多

有网友表示,发现周围“二阳”的年轻人居多,事实果真如此吗?对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表示,调查发现,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确实年轻人会多一些,而且症状也较轻,主要在上呼吸道。

“以前没阳过这次阳了的感染者,其症状有点像去年冬天,相对重一点。比如体温可能会在38℃、38.5℃以上,而‘二阳’的人则会是低烧。因为‘二阳’患者体内可能还有抗体,且细胞免疫的记忆存在,对人体依旧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因此,大家不必过于担心。”童朝晖说。

对于确诊感染的人群,如果出现嗓子疼等上呼吸道症状,什么样的情况可以自行观察和服药?什么样的情况应该及时到医院治疗?对此,童朝晖介绍,如果咳嗽、嗓子疼可以忍受且不发烧,这种情况可以对症处理一下。如果发热,特别是体温在38℃以上,建议还是到医院去看一看。因为发热的原因很多,除了像目前有新冠之外,还会有其他的上呼吸道疾病。

此外,对于“二阳”的青壮年群体,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建议患者不要带病上班,否则不利于感染者恢复,还会增加病毒传播的风险。同时,李侗曾提醒,如果经过休息之后,感觉症状还在加重,尤其是超过5天还是有发烧,甚至有胸闷、憋气这样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重点人群仍应重视防护

对于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李侗曾表示,不管是“一阳”还是“二阳”,都应更重视做好防护。

“重症高风险人群,包括老年人、没有打疫苗的高龄老人、有基础病的人群等。此类人群一旦出现感染,要及时到医院或者是在家里做抗原检测或者核酸检测,明确诊断以后早期干预。通过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降低重症风险,同时也能缩短病程,减轻症状。同时,对重症高风险人群,还要强调疫苗接种及感染以后早期氧疗,降低疾病进展的风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补充道。

对于公众担心的新冠后遗症问题,李侗曾也作出了相关解释。他表示,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一般说要超过三个月,仍然存在着这些症状,并且症状持续已经超过两个月,我们叫它“后遗症”。实际上符合这个定义的比较少,有些患者一两个月还没有完全好,就比较着急来就医,实际上超过三个月之后再来就医的仍然有症状是非常少的。

“国外的一些报道,有‘二阳’甚至‘三阳’之后后遗症更重的,主要的依据是一些脆弱人群,老年人和基础病比较多的人群。”李侗曾说。

“新冠在急性期好了,然后长期存留一些症状,比如说疲乏或者是睡眠不好,所谓‘脑雾’等等,但是目前来看这些表现在一般人群都不是大问题,基本一年之内可以恢复。目前,我们仍然强调对重症高风险人群要特别关注,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和糖尿病加重的风险。”王贵强最后强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