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家居装修装饰时尚门户网站
首页 >> 科技数码

我国科学家对生物钟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来源:峰值财经 发布时间:2023-06-05 浏览量:

央视网消息:跨时区出行、轮班工作和熬夜加班等,经常会使一些人受生物钟紊乱问题困扰,表现为睡眠障碍等症状。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的科研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了引发此类症状的根本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

记者 苏洲:生物钟这个概念大家并不陌生,我们通常在跨时区出行或熬夜后,说自己的生物钟乱了,这种无形的“时钟”看不见摸不着。在我身后,就是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的科研人员,他们经过不断探索,发现了导致生物钟紊乱的原理,从而有望发现调控生物钟的临床用药,并改善失眠、代谢紊乱等症状。

昼夜节律是生物为了适应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而形成的一种节律性生命活动规律。 据了解,大脑的SCN(视交叉上核)区域就是昼夜节律的指挥中枢,但是它是如何维持机体内部节律的稳定性,既往研究还不清楚。 目前,国际上也没有研究出针对节律调控的临床药物。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 李慧艳:生物钟是怎么维系的,怎么调整的,我们之前并不清楚。只有把它原理搞清楚了,节律紊乱的时候我们才能够干预它,对症治疗。

经过多年潜心研究,科研人员发现大脑内的神经细胞纤毛如同天线一样,每隔24个小时会伸缩一次,就像时钟上的指针,通过它可实现对节律的调整和时差的调节。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 李慧艳:生物钟原来一直被大家认为是无形的“时钟”,我们这次发现伸出细胞表面的呈现天线样的初级纤毛呈现的节律性变化,就指示着生物钟是一种有形的、可视化的内部时钟。

研究中,科研人员通过对大脑SCN区域纤毛结构的连续观察,惊奇地发现了纤毛节律性变化的特殊现象,并揭示了纤毛具有节律调节的功能,更重要的是,纤毛能带动细胞间同频共振,最终实现机体内部节律的一致性。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 李慧艳:我们发现纤毛是实现生物钟同频共振的细胞器,我们利用这一发现就可以调控生物钟。在节律紊乱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它关掉,全部清零,而这时候外界再给一个新的节律,身体就可以立即建立一个新的、同外界完全同步的、稳定的、健康的节律。

中国科学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 张学敏:我们发现了纤毛是调控节律的一个重要细胞器,如果没有纤毛结构,大脑特定的核团SCN区域的神经元各自为营,不能实现同频共振,这样机体就难以抵御外界环境对身体节律的干扰。

随后,科研人员进行了小鼠的倒时差实验,正常小鼠需要 7—9 天才能适应新的时间周期,而实验小鼠仅需 1—2 天就适应了新的时间周期。此项发现为节律调控新药研发开辟了全新路径。今天,我国科学家发现特定神经元的纤毛是调控节律的细胞器,这一原创性发现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让科研人员为后续发现药物、解决相关健康问题更加充满信心,为节律紊乱所致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原理遵循。

中国科学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 张学敏:科学研究需要灵感,需要激情和执着。如果进入到了这样的状态,没有比科学发现更让我们感到兴奋的了。我们意识到,这是一个极重要的科学发现,基于这个原创发现,我们有可能解决过去很多解决不了的疾病问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