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信托涉嫌“自融”遭调查 2022年营收净利双双下滑
来源:峰值财经 发布时间:2023-06-05 浏览量:次
(原标题:北方信托涉嫌“自融”遭调查 2022年营收净利双双下滑)中国网财经6月2日讯(记者 燕山 鹿凯)日前,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交易商协会)对包括北方信托在内的7家金融机构启动自律调查,原因系上述几家机构在相关债务融资工具的发行和交易环节涉嫌存在违规行为。据交易商协会披露信息显示,近期,其在债务融资工具违规“自融”的调查中发现,北方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其他简称:北方信托)、中海外钜融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长城国瑞证券有限公司、渤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在相关债务融资工具的发行和交易环节涉嫌存在违规行为。依据《银行间债券市场自律处分规则》,交易商协会对7家机构启动自律调查。记者了解到,2020年11月,交易商协会曾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业务规范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强化债券等发行规范要求,明确发行操作规范,加强自律管理和处分。记者了解到,上文所述“自融”,是指由发行人直接或间接认购自己发行的债务融资工具。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直接“自融”的方式业内鲜见,大多是通过结构化产品或债券回购来实现,这就需要有其他金融机构甚至多家机构一起“帮忙”。“自己发行自己买”的行为不但增加了发行人的财务成本,更扰乱了市场定价,层层杠杆下导致风险叠加,影响市场稳定。记者注意到,《通知》中强调严禁发行人“自融”,要求加强“关联方”认购披露,规范簿记建档发行秩序。因此,债券“自融”历来是监管部门打击的重点。另外,记者发现,这已经不是北方信托第一次被监管部门调查。北方信托在2022年年报中披露,2022年,天津银保监局派出检查组对公司进行了检查。北方信托表示,其将认真落实监管意见和要求,积极回归本源,加快推进业务转型,强化风险合规管控,扎实做好各项问题整改,持续提升公司经营管理合规性,推动公司稳健发展。对于具体监管意见和要求,中国网财经采访到对方,对方总机转接综合部电话,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年报数据显示,2022年,北方信托实现营收6.65亿元,同比下滑19.02%;实现净利润2.81亿元,同比下滑13.96%。报告期内,其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和投资收益等大幅下滑,成为北方信托业绩走低主因。具体来看,其2022年实现手续费及佣金收入5.16亿元,同比下降29.77%;实现投资收益6421.12元,相较2021年1.03亿元下降达37.37%。同期,除上述两项构成公司营收主要组成部分外,北方信托其他业务收入也出现64.24%下降,这些都成为促使其业绩出现下滑原因。资产方面,截至2022年末,北方信托录得资产总计66.71亿元,相较于期初64.95亿元,上升2.7%。伴随其资产规模增加,北方信托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计也同幅增加,其中股东权益合计增幅优于资产规模涨幅,同比增加5.41%,期末录得54.90亿元。其中,北方信托提取盈余公积余额5.52亿元,同比增加5.39%;提取信托赔偿准备金余额3.46亿元,同比增加4.24%;计提一般风险准备金余额1.06亿元,同比增加6.39%;录得未分配利润34.85亿元,同比增加7.17%。不良资产方面,2022年北方信托自营资产不良率有所下降,仅为5.66%。信托资产方面,2022年北方信托录得信托总资产1359.96亿元,相较于期初831.64亿元,涨幅达63.53%。但伴随其信托资产总规模扩张,其信托项目业绩并未出现大幅上涨。2022年北方信托信托项目总营收和净利分别出现69.72%及75.13%下降,对于其信托项目营收下滑原因,中国网财经采访到北方信托,同样未能得到对方回复。北方信托表示,其将深耕资产管理市场,不断推进公司业务转型,在资产规模与效益、专业能力与核心竞争力、优化产业布局等方面不断提升。并结合市场方向、监管导向和行业情况,将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公益慈善信托作为未来主要业务领域,以信托业务为主体,实现固有业务与信托业务协同发展。如今,随着上述调查展开,将对其上述战略规划实施,以及其未来发展造成哪些影响,中国网财经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