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深处有个“热河药谷”
来源:峰值财经 发布时间:2023-06-05 浏览量:次
游客在河北省滦平县热河中药花海小镇展示园休闲游玩。 新华社记者 骆学峰摄
中药材种植基地景观。 本报记者 史志鹏摄
药茶加工厂的工人在包装茶叶。 本报记者 史志鹏摄
热河中药花海小镇广场。
驻村第一书记左松涛(右)与村民一起参加农技比拼活动。
中草药梯田。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中共滦平县委宣传部供图
河北省滦平县下营子村地处燕山深处,是热河黄芩、北苍术、北柴胡的道地产区。
刚被小雨冲洗过的小山村,空气格外清新。在村里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几名妇女正在种满北苍术的地里除草。这样的劳作场景,随处可见。
近年来,下营子村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打造燕山中药材经济核心示范区,种植了黄芩、苍术等104个品种的中药材。同时,融入普通话文化、民俗文化、养老养生、健康旅游等多元化发展要素,积极推动乡村旅游,擦亮“花海小镇”和“热河药谷”招牌。通过发展特色产业,下营子村不仅绿了荒山,乡亲们日子也有了奔头。
“根在哪儿,梦就在哪儿”
54岁的刘桂云戴着头巾,手拿剪刀,在梯田忙碌着。她的工作是把地里的草拔掉,以利于北苍术生长。“瞧,这把草难拔,要用剪刀给它剪掉,拔的时候注意不能破坏中药苗。”刘桂云活儿干得很仔细。
刘桂云以前是村里的贫困户,一个闺女在上学,多年来娘儿俩相依为命,曾经几乎没有什么收入来源。“之前种玉米,靠天吃饭,一年下来赚不到几个钱。”刘桂云说,“现在有了中药材种植基地,真不赖!我把承包地流转后,每年租金2000多元,在这儿打工一天挣80元,每月也有2000元收入,多亏了孙总!”望着脚下这一大片北苍术,想想两年后收获的情景,刘桂云露出灿烂的笑容。
刘桂云提到的孙总,叫孙士河,是承德久财农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聊到下营子村近年来的大变化,要从孙士河返乡创业说起。
“过去,家里生活困难。1993年,我就出去经商了。”孙士河卖过烧鸡、豆腐,开过小卖店,也搞过建筑,终于有了点积蓄,也积累了一些做生意的经验。2014年,在县、镇、村的号召下,孙士河回到了下营子村。
“那时,村里没路没桥。”村子穷、破、乱的场景让孙士河心里不是滋味,他暗暗下定决心:干出点名堂来,带领乡亲们致富!
产业是致富的关键。可人均土地面积不足两亩、且多为山地的小山村,能发展什么产业呢?孙士河与村两委班子、扶贫驻村工作队一起研究,发现依托当地优越自然条件、发展特色中药材产业兴许是个路子。
于是,孙士河投资创办了承德久财农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着力打造“热河中药花海小镇”项目。正当他准备大干一场时,就碰到了难事。“刚开始,一些村民对土地流转有困惑,也有担忧,认为公司在和他们抢资源。”孙士河说,后来通过与村民进行细致的解释沟通,大多数村民将承包地流转到了公司。慢慢地,看到流转地有了收益后,余下的人也流转了,100多名村民还成了公司员工。
在县镇党委、政府及村两委和村民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努力,热河中药花海小镇从最初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已经发展成集中药材品种展示、生态种植、良种繁育、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现代生态中药材产业基地。“有了特色产业,沟壑变梯田,山坡披绿装。”下营子村党总支书记白桂娟介绍,乡亲们实现了“一地生四金”的愿望:土地流转收租金、基地务工赚薪金、资金入股拿股金、卖土特产挣现金,人均收入由2015年前的3000多元增至2022年的1万元以上。
“当时返乡有过犹豫吗?”面对记者提问,孙士河不假思索:“哪有犹豫!我从山的褶皱中走出,又回到山的褶皱里。根在哪儿,梦就在哪儿。”
每天早上5点起床后,孙士河都要到山上转一圈。“这是我的必修课。这里每天一个样,过段时间这些中药苗开出各种颜色的花,漫山遍野可美了!”他说。
“村里的人气聚起来了”
漫步下营子村,黄芩随处可见。“现在是制作黄芩茶的旺季。”62岁的村民王仲华和几个同伴正在地里采摘黄芩嫩芽。“采尖一般是从黄芩第三个和第四个芽之间的位置采,这部分最嫩,制茶形状也好看。”王仲华边采边说,摘下的嫩芽放在笸箩里,“这个通风,有助于摊晾。”
来久财农牧打工之前,王仲华是一名家庭主妇。“以前不挣钱,如今月收入2500元左右。随着黄芩茶被越来越多人熟知、认可,我们的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还有好多外地朋友专门向我打听,这让我很有成就感!”提到采茶这份工作,她显得十分开心。
在中草药文化体验中心,桔梗、千日红、茯苓、蒲公英、玉蝴蝶、山百合、金银花、金盏菊等各类中药材整齐摆放。货架上,养颜茶、黄芩茶、鼠尾草纯露、香囊等加工后的产品摆得满满当当。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很多周边地区的游客会来品尝、购买药茶,更远地方的则直接快递寄回家。“黄芩茶卖得最好,线上线下销售额一天最高能到3万元!”
几年前,久财农牧引进自动化生产线,建起药茶加工厂,不仅加工本村种植的中药材,也收购周边村子的。走进制茶车间,工人们正加紧制作一批酸枣芽茶。工人梁金云50来岁,介绍制茶工艺头头是道:“从采茶到成品,需要杀青、晾晒、揉捻、炒制、提香等若干道工序,哪道工序不到位或简化了,都会影响茶的口感。”
梁金云是旁边金沟屯村村民。一次和朋友聊天,得知下营子村有个药茶加工厂,每月能挣2000多元,一直在家照顾孩子的梁金云动了心。“我过来,骑摩托也就10分钟,老人、孩子能照顾,打工还有钱赚,多好呀!”梁金云说,现在制茶种类多了,附加值也越来越高,1斤好茶能顶上1亩地租金呢!
热河中药花海小镇名气不断提升,前几天通过了4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村里旅游项目也多了起来:中药游、康养游、研学游、红色游……据介绍,去年接待游客6万多人次,旅游收入达800余万元。今年“五一”假期,每天来游玩的有1000多人。
90后村民赵丽娜在公司的宾馆负责前台接待。对于有两个孩子的赵丽娜而言,能在家门口找份工作是件幸福的事。“来旅游的人多了,住宿的人就多,村里的人气聚起来了。”赵丽娜说,尤其到了寒暑假,房间要提前预订,学校的老师会带着许多孩子来这儿研学,学习中药文化知识,参加各种亲子活动。
村民腰包鼓了,日子更有奔头,返乡的年轻人也渐渐多了起来。孙士河说,刚返乡时,村里没几个年轻人。眼下,村里人气越来越旺,公司刚招进5个返乡大学生。“我们的行政、财务、销售、文案策划等工作都有年轻人参与,他们有知识,充满活力,是乡村振兴的希望所在!”
“为村子发展添把柴、加把火”
临近傍晚,记者走进村民杨建国的院子。杨建国正在专心做饭,并未留意来了人。
杨建国今年66岁,因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没有劳动能力。很长一段时间,一家三口日子过得紧紧巴巴。“村里发展旅游,老伴到久财农牧打工,家里4亩地流转有租金,女儿也在城里上班了,生活才渐渐有了起色。”杨建国说。
“杨大妈,我来看看您!”正聊着,进来一位穿着户外服、运动鞋,皮肤黝黑的男子,用带着浓重南方口音的普通话向杨建国打着招呼。
“左书记来了!”杨建国一脸高兴:“左书记这两年可没少帮俺们!”
眼前的这位“左书记”,是下营子村驻村第一书记左松涛。在村里,提到这个名字,没有人不竖大拇指。这是村民对左松涛的信任,而信任的背后是他对下营子村及村民的真心付出。
左松涛出生在湖南农村,“回农村做点实事”是他一直以来的心愿,直到50岁仍未改变。2021年,他主动向单位申请,被选派到下营子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刚到村里时,我知道中药材是这儿的特色产业,乡村旅游也初现雏形。如何为村子发展添把柴、加把火,是我反复琢磨的问题。”左松涛说。
思考再三,左松涛打算从改善基础设施入手。“没有好的配套,就吸引不来更多游客。”他协调国家电投实施“亮灯工程”,为村子安装路灯350盏、维修路灯160盏;还协调县涉农资金投入,完成了6000多米旅游观光道路硬化和500多米河道堤坝修建。
当地村民有养殖土蜂的传统,而村里山地面积3.2万亩,有野生中药材100余种,如此优质的资源正好为蜜蜂提供了丰富花源。何不把蜂蜜产业做大,打造下营子村自己的品牌?
说干就干!他带领村民赴外地学习蜂蜜生产加工流程,邀请专业企业指导村民对蜂蜜进行加工、包装……不懈努力下,“临风听蝉农牧专业合作社”成立,打造出“永酿”品牌蜂蜜,不但为蜂农拓宽了销路,也为村集体增收。
为了让下营子村富起来,这两年,左松涛没少干事:直接引进企业和社会帮扶资金近1000万元,拉动各类资金投入近2000万元。“从争取资金修温室大棚,打造有民俗特色的红色村组织示范村,到为留守儿童建“童伴妈妈”之家,再到村里举办各种文娱活动,都有左书记的身影。”白桂娟说,细数一件件实事,乡亲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左松涛现在有个习惯,只要一有时间,就围着村子遛弯。按他的说法,一来可以认真思考问题,二来不会错过村子的每一处变化。“这儿在建的是农产品展销中心,这一块是足球场,人们到时候可以来踢球、玩飞盘。村子一天天变好,就像看着自己孩子茁壮成长一样高兴。”左松涛边走边说,笑得像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