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家居装修装饰时尚门户网站
首页 >> 汽车行情

田聪明

来源:峰值财经 发布时间:2023-06-07 浏览量:

新华社原社长,我校政教系70届毕业杰出校友,中共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代表,中共十四大、十五大中央纪委委员,中共十六大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记协第九届理事会名誉主席田聪明校友因病医治无效,于12月26日晚在北京逝世,享年74岁。让我们记下他与师大的小故事,送别前辈、学长最后一程。

田聪明与师大的二三事

缅怀丨田聪明学长与北师大的二三事

田聪明出生于陕北农村,自幼家境贫寒、四处流浪,后又丧父,其坚强善良的母亲是家里的主心骨。这位母亲平凡而又不平凡,正如田聪明在其散文《妈妈的心》中写道的那样:“ 虽然世上的妈妈都有一颗充满母爱的心,但在我的心里,我的妈妈还是有所不寻常——不寻常的经历、不寻常的‘决策’、不寻常的观念,特别是她那颗只有我能理解的心。”也是在母亲的支持下,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田聪明对“读书”的渴望从来没有改变。

他第一次接触到读书是在1949年的凛冬,在土默特右旗竹拉沁村,“当地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村里有个‘堂院’,实际是神父办的学校,常看到一些小孩拿着书从那里出入,当地叫做‘上书房’。”偶尔在窗外听着朗朗的读书声,使他燃起了对读书的向往。他不断向父母表达读书的心愿,在稍攒下些“家当”时,他如愿步入学堂。但当时的家庭条件实在有限,“读书”似乎是件不那么“有用”的事情,几经失学又复读后,是母亲的坚持 “让你念就念,反正有妈两只手”让他定了心。

在不懈努力下,他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政教系,但面对“想都不敢想”的首都高等学府,他陷入了两难境地,“且不说父亲有病,家里生活困难,就连我去北京上学的衣服和路费也没有啊!更何况公社正在根据上级部署筹办农业中学,有意让我负责。这是个可按月拿工资的工作,对于当时的我无疑是很有吸引力的。”这种时刻,母亲询问他大学年制后说了一句“你去上吧,咱再穷他5年!”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我觉得眼前亮了,脑子里的思绪清晰了,全身有劲了,心气也足了。”

就这样,1965年他来到了北京师范大学政教系,迎接他的大学第一课是——“忆苦思甜”,或许是因为这堂课,或许是因为在师大五年的耳濡目染,他的余生都践行着这个朴素的道理。根据他的同学们回忆,他们当时的班主任是汪馥郁老师,年级党支部书记为孟月乔老师,这两位老师对田聪明的思想引导起到了关键作用。他来到师大后,半年内就入了党。能快速入党与其对党的认识和政治上好的表现有很大关系,这在当时也是少有的情况。在校期间,他还积极担任学生会宣传工作,也是系团组织重要宣传干部,“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在大学点滴经验积累是其后续工作的宝贵财富。

大学毕业后他主动请缨,扎根内蒙古自治区基层工作,由于出色的工作,几年后他先后被选拔为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局长、新华社社长,并在多个岗位分担重担,这一路上,马克思主义思想深刻影响着他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以民为官”是其一向的工作准则,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任职期间,在其带领的班子几番努力下,为老百姓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给老百姓打开了一片新的世界,这项惠民工程影响深远。来到新华社后,他又多次强调“说真话”、“记者的生命就是真”,良好的宣传风气才能更好地影响老百姓的思想动向。网上、报刊上报道他的消息少之又少,他甚至曾让记者撤下他的报道,在他的心里,他就是一个走在群众中的普通一员。身居要职,埋头苦干,他从没有手机,傍晚家里未接起的一个个电话见证了他的勤奋不缀;党性纯真,作风廉洁,众人散去陪伴他的一碗碗面条见证了他的赤子之心。

走出师大,他成长为社会栋梁,回到师大,他永远是那个朴实向上的师大青年。师大百年校庆之际,他顶着公务的重压回到了母校,当年的老师学生欢聚一堂,在与大家欢笑之后,他没有来学校安排座次的留学生食堂就餐,而是同当年同窗在师大主楼附近的一块草地上吃起了盒饭,乐在其中。其实,走出师大的那一刻起,他对师大、对师大师友的关怀一刻没有停止。由于工作原因,他常在多地出差,所到一地他一定想尽办法找到当年的师大同学,小聚叙旧;他尽量避免应酬聚会,但每次师大老师同学聚会,他一定参加,还帮忙组织。

田聪明在广播电影电视部任职期间,哲学学院杨寿堪教授(田聪明在校时期的老师)曾邀请他回母校为师弟师妹们做一期“学哲学有什么用”的演讲,他爽快答应,据杨教授回忆他演讲开头便是“学哲学有没有用?有用!”,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生动而深刻地说明学习毛主席的《实践论》《矛盾论》的重要意义,这深深印刻在杨教授心中,作为老师,他无比欣慰。田聪明与师大的故事很多,“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教诲着他,他也一步一个脚印履行着对师大的承诺。

2017年12月26日晚,他离开了。他生前交代家人后事一切从简。就让我们记下这些他与师大的小故事,送别前辈、学长最后一程。

(本文根据杨寿堪、李春秋、吴建新、韩绍祥、陈如邻和王才敏口述及田聪明《妈妈的心》一文综合整理而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