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家居装修装饰时尚门户网站
首页 >> 国内财经

香港大学space学院(香港大学space学院地址)

来源:峰值财经 发布时间:2023-06-07 浏览量:

近日,香港教育局局长蔡若莲率团访问广东,视察公民与社会发展科(简称公民科)内地考察的相关安排。3月10日,蔡若莲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今年4~8月,香港将安排4万余名学生到内地考察,以帮助香港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和发展,增强国家身份认同。

香港教育局局长:4月起香港将安排中学生到内地考察交流

香港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前排中)

4~8月将安排4万多名香港学生来内地考察

此行,蔡若莲率团先后到深圳、广州等地进行了考察。“通过这几天的考察交流,我感受到大湾区高速发展,充满活力,印象非常深刻。”

3月10日下午,蔡若莲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接受媒体访问。她介绍,今年4月起,公民与社会发展科课程的同学将来大湾区内地考察。此次她率队到内地访问,主要是做“先头部队”,来考察了解诸如行程安排、参观点设计等情况。

据新华社报道,香港从2021/2022学年起在中四(相当于内地高一)年级推行“公民与社会发展科”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国民身份认同。

香港教育局局长:4月起香港将安排中学生到内地考察交流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蔡若莲介绍,今年4月至8月,香港将总共安排4万多名学生来大湾区内地进行考察。“公民科”是一门必修课,内地考察是“公民科”课程的组成部分,因此一般来讲,学生都应该参加。如果有同学因为很特殊的原因不能参加,需要通过学校向香港教育局呈报。

她介绍,考察内容包含科创、文化、历史等,既有“一日团”,也有“两日团”“三日团”。蔡若莲表示,选择什么主题,主要看学校和学生的选择,不过,总体来看,报名科创团的人数更多一些。

相信将会给香港同学们留下深刻印象

此次香港教育局一行到访了深圳前海国际会议中心及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在广州参观了南沙明珠湾开发展览中心,广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学校,并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与师生进行交流等。据悉,蔡若莲还前往陈家祠和永庆坊分别参观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粤剧艺术博物馆。

香港教育局局长:4月起香港将安排中学生到内地考察交流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通过此行,蔡若莲说:“我相信,将来的内地考察安排将会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蔡若莲介绍,“公民科”课程2021年开始设置,但由于疫情影响,此前未能开展内地考察。因此,这一次将优先安排中五年级的同学来内地考察。

蔡若莲说,今年4月至8月,将有四五万学生来内地考察,假设一个团安排100人,也将有400多个团。为此,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有关学校、企业等为香港学生内地考察一事给予了大力支持。

她希望未来到内地考察的同学们多体验、多观察。为避免内地考察“走马观花”,考察行程中还将安排互动环节。除此之外,同学们出发前,也会做一些功课,带着问题来考察,避免“单向接收”。

新入职及拟晋升的教师也须到内地交流

除了香港学生要到内地来考察交流,香港还规定新入职及拟晋升的教师须赴内地开展交流,以更加了解国家发展、体验国情、加强对国家的认识。

为什么要这样做?蔡若莲解释,香港和内地合作交流非常紧密,老师作为“灵魂工程师”,非常需要对国家发展有“亲身的”“一手的”认识和了解。每位老师都要参与国民教育,帮助同学树立国家观念。另一方面,准备晋升的教师也要到内地进行进修,因为很多活动需要领导层和中层老师了解,这样他们在统筹推动工作时才会做得更好。

蔡若莲说,“教师团”与“学生团”各有侧重。“教师团”更多需要了解国家最新政策,并开展课程交流等。而“学生团”的内地考察因为是“公民科”课程的组成部分,考察主题则是配合“公民科”课程中的有关单元开展,其目的是为了延伸、巩固“公民科”课程的学习。

蔡若莲表示,在小学、中学阶段,香港每年都预留了10万个内地考察的名额。“希望学生在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最少都有一次机会,能够亲身来内地考察,了解国家有多大,内地的同胞如何生活,交通的最新发展如何等情况,这对同学们的国家身份认同和国民身份教育都非常有帮助。”

香港和内地教育界有很多交流合作空间

此行在考察港人子弟学校时,蔡若莲发现,在港人子弟学校学习的同学们都很享受在内地的学习和生活。她表示,香港也希望大湾区的人才到香港工作和生活。因此,香港在天水围批了一块地准备建设内地课程学校,预计该校将于2026年至2027年落成投入使用。

蔡若莲表示,不论是在高等教育界还是基础教育界,香港和内地都还有很多交流合作的空间。高等教育方面,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在大湾区内地都有开展得不错的合作项目,香港城市大学的内地合作项目也在推进中;在基础教育方面,两地也会继续加强合作、交流,比如,中小学教师可以开展“同上一节课”等活动,也可以让学生在文化、历史、体育、艺术等多方面开展交流,让同学们有互相学习的机会。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林霞虹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乔军伟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慧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