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家居装修装饰时尚门户网站
首页 >> 房产市场

府(府院之争)

来源:峰值财经 发布时间:2023-06-07 浏览量: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五百一十二。(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黃帝問曰:余聞方士,或以腦髓為藏,或以腸胃為藏,或以為府,敢問更相反,皆自謂是,不知其道,願聞其說。”——《黃帝內經·五藏別論》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中医彭鑫博士,今天我们开始讲解《黄帝内经·素问》的第十一篇,也就是《五藏别论》篇。首先我们先对《五藏别论》篇名的深意以及本篇的基本内容跟大家做一个介绍。五脏是脏腑的通称,在这一篇里边不仅讲五脏,还讲了六腑,同时还在讲了奇恒之府,这是五脏。

别论的“别”在这里有两个含义,第一个是区别的意思。第二个跟另外的“另”相通,也就是另外的意思。我们知道《素问》八十一篇,《素问》里边以“别论”名篇的有以下几篇,比如《阴阳别论》《五藏别论》还有《经脉别论》等等。我们之前讲过《阴阳别论》,现在我们讲《五藏别论》,以后还有《经脉别论》。为什么叫别论?“别”是对于常,正常的常的一种补充,就像姚止庵所讲的一样∶“五脏各有专司,如五行五色五味等,论之常也。然有常必有变,轩岐为之旁搜而曲尽其义。亦如阴阳之理,有正有变,并以别论名篇焉”,姚止庵就说,无论任何东西都有常有变。

我们都知道常论比如《阴阳应象大论》《阴阳离合篇》等等,这都是常论。对他的一个补充,同时“常”之外又有“变”,对于变化的论述就叫别论。比如《五藏生成篇》《六节藏象论》,这些都是关于“常”的论述,这一篇是关于“别”的论述,也就是另外增加出来的或者是补充出来的,或者是与“常”不太一样,有变化的这样一个论述。轩岐是谁呢?就是黄帝和岐伯,轩指的就是轩辕,轩辕就是黄帝。岐指的就是岐伯,《黄帝内经》的主旨就是黄帝和岐伯的问答,黄帝和岐伯从各种方面进行了旁征博引,为了让大家更明白,不仅是五脏,还有六腑,还有奇恒之腑。也就是他用五脏指代全身的脏腑,让大家完全明白是怎么回事,所以增加了这一篇的内容。

这一篇我们需要跟先前学习的《六节藏象论》《五藏生成篇》,尤其是《灵兰秘典论》这些内容一定要互相参考来学习。也就是说这一篇是对脏腑一些常论的补充和语义,因此马莳在《素问注证发微》里面说这一篇“此乃五脏指令事宜故以篇名”,也就是这一篇是关于脏腑另外一篇的论述,跟之前的《六节藏象论》和《五藏生成篇》不一样,因此这个篇名就叫《五藏别论》。

这一篇的内容主要讲了什么呢?主要讲了五脏六腑,还有奇恒之腑之间的分类,什么叫阳,什么叫阴,为什么五脏是藏精气的,六腑是传化物的。还讲了胃气与五脏六腑的关系是什么样的,与寸口脉的关系又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我们把脉只把寸口就行,不把趺阳脉,也不把人迎脉,脚上的脉也不把,肚子上的脉也不把,脖子上的脉也不把,古代的时候这些都有脉,为什么这些地方的脉不把,只把寸口?这一篇里边讲的非常清楚。

还有诊病时要进行全面的检查,而且还批判了当时的一些迷信思想。很多人说中医就是迷信,其实不对,中医是最反对迷信的。这里面批评了当时的一些迷信鬼神,有病不治等等的这些错误的观念。所以这一篇的内容是关于脏腑的另外一篇的论述,而且论述的还很详细,也是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来进行补充。里边还有很多经典条文,比如“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腑”,这就是解释了为什么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这六种既不属于脏,也不属于腑,这是怎么回事?还有“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一个是满而不能实,一个是实而不能满,这讲的是什么,为什么五脏和六腑是不同的?还有一个就是“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之主?”这是什么原因?这些经典条文我们经常的会读到,咱们同学们在以后学习中医的时候,之前有很多人都有中医基础,在学习的时候就会经常看到一些名家在引用这些条文。

你要是对条文在《黄帝内经》中的理解要是到位的话就能非常好的理解这段话的意思,有助于你深入的学习中医的内容。还有一句话叫做“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这些东西都非常有用。在汉代,中医的很多内容就已经拒绝鬼神迷信了,这是非常客观的。在这里就跟大家详细的介绍了一下《五藏别论》篇名的深意,还有这一篇的重点内容,先跟大家分享到这里。

好了,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次课再见。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五百一十二。(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