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家居装修装饰时尚门户网站
首页 >> 科技数码

孙兴怀(孙兴怀眼科怎么挂号)

来源:峰值财经 发布时间:2023-06-07 浏览量:

编者按:2019年7月,国务办发布《关于印发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的通知》,要求对于临床用量较大、采购金额较高、临床使用较成熟、按类别探索集中采购,鼓励医疗机构联合开展带量谈判采购,积极探索跨省联盟采购。人工晶体作为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耗材之一,于2019年底、2020年5月、2020年7月及后续延至2021年底,陆续开展多个跨省份带量集采项目。截至目前,人工晶体已成为全国带量采购覆盖率最高的品种。带量集采对中国人工晶体行业产生巨大影响,引发巨大变革。基于此背景,我们有幸邀请到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候任主委、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眼科学与视觉科学系主任孙兴怀教授,就“带量集采新形势下的中国人工晶体应用变革”展开评析,并就高视医疗集团全资收购欧洲TELEON人工晶体公司对眼科行业及中国医患的影响展开评论。

中国白内障手术近年来经历了跨越式发展,随之中国人工晶体的临床应用也已超过20年。2020年全国白内障手术接近四百万例,尤其发达地区近年来增长率高达20%左右。请孙教授简要阐述一下近二三十年来中国人工晶体临床应用的变化趋势与发展沿革?

白内障是全球首位致盲眼病,但同时它也是一个可通过手术复明的疾病,白内障术后大多数患者能够恢复正常的视功能。因此该手术在全世界各地普遍开展,作为防盲“利器”。

人眼自然晶状体摘除后,屈光状态会出现缺陷,所以需要使用人工晶体来替代摘除的自然晶状体,这是白内障手术史上的一个巨大变革。人工晶体的市场异常庞大,据统计2020年我国人工晶体的市场超过242亿,增长幅度也达到16%以上,这些数据显示出眼科医患对高质量白内障手术的追求。而基于人口老龄化发展,白内障患者群体不断涌现,这个庞大的市场还在不断扩展,需要广大眼科医生及公司厂家一起通力合作,为白内障手术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普遍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白内障手术覆盖率(CSR)用百万人群当中的手术比例来计算。最初我国CSR很低,只有几百,现在最新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白内障CSR已经超过3000,上海等地区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比例。虽然整体发展趋势很乐观,但很多边远省份CSR还较低,需要更多眼科医生去做白内障手术,发动更多社区和基层工作人员来动员因白内障造成低视力和致盲的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将白内障这一影响民众生活的主要病因根治掉,使大家都拥有明亮的眼睛。

其次,白内障手术的术式也呈现飞跃式发展。我国白内障手术最初是做大切口的囊外摘除手术,切口达到120度,要把核娩出来再植入人工晶体。随着技术的发展,超声乳化技术出现后,做一个小的切口,把核粉碎掉后吸除,这样创伤更小、恢复更快。如今白内障手术切口越来越小,最小可达1.8mm,这些变化与人工晶体的发展也密切相关。起初人工晶体为硬的、PMMA的一片式人工晶体,切口必须大于该人工晶体的直径才能植入进去。随之人工晶体的设计也呈现迅猛发展,从硬片到软片,到可折叠式,呈现切口越做越小、损伤越来越少、术后恢复越来越快的发展趋势。

此外,传统人工晶体的焦点只能远、近二选一,没办法同时兼顾。随后双焦点人工晶体问世,既能看近,又能看远。那么中距离视力如何满足?三焦点人工晶体为患者带来远、中、近全程视力,解决了患者对全程视觉的需求,但同时也带来一些视觉干扰问题,如视觉敏感度降低,尤其在暗环境当中,其缺点就凸显出来。现在人工晶体又有新的发展,叫景深延长型人工晶体,这种新型人工晶体克服了光衍射的作用。

最后,人工晶状体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实现白内障手术从复明手术到屈光性手术质的飞越,使越来越多患者获得更佳的视觉质量,从而满足患者看得舒服、看得清楚、看得自然的视觉需求。相信今后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工晶状体研发技术会有更快更新的发展,期待并相信定会研发出一款完全模拟自然晶状体调节作用的人工晶状体,造福更多白内障患者。

人工晶体在我国是第三类医疗器械,属于高值医用耗材,其综合了材料、光学、精密加工等医疗前沿技术,是全世界应用最广泛的人工器官。中国人工晶体行业前期一直为进口产品所垄断,随着近几年国产人工晶体的上市,填补了此项空白。请孙教授为我们简要分析和阐述一下近几年人工晶体行业格局的变化?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约二三十年期间,我国人工晶体从硬片过渡到软片折叠式人工晶体,材料以丙烯酸酯为主,为临床上普遍应用。受限于当时我国的生产力和材料,该产品在前二三十年基本上被欧美国家垄断,材料需要进口,加工业也比较落后,几乎全部倚靠国外技术和产品的引入。

在国家改革开放的方针以及要建立自主产品、自主知识产权这样的大背景下,鼓励国产企业创新发展,人才引进、设备引进并举。很多完全落户在国内,由自己设计和生产的人工晶体陆续问世,如比较引人注目的爱博诺德公司、蕾明视康公司。甚至陆续研发出一些比较接近国际水平的高端折叠式人工晶体、多焦点人工晶体、景深延长型人工晶体,为国家和老百姓提供了很好的产品选择。

另外还有一类新兴的人工晶体产业,通过国内的资本收购国际一些相关的先进的人工晶体制造厂家,把产品技术转回到国内来,在国内生产,拿国产注册证,也得到国家的支持批准。此举一方面能提升我国人工晶体的研发、生产的能力;第二能够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注册证的人工晶体,反过来还可以输送到国际上,像“一带一路”、东南亚、甚至欧美国家,也彰显了国家的整体实力。这一类型的公司厂家有最典型的高视医疗,还有在北京成立的蔼晨医疗科技(北京)公司也是这样一个类型。我相信这两种类型的人工晶体生产企业,将来会成为一种主流,将中国人自己的产品打响,并走向国际,彰显我国这方面的科技实力,造福更多白内障患者。

带量集采作为人工晶体行业最大的变革因素,必然会影响中国人工晶体行业的巨大变革,改变未来格局。尤其是在今年十月份浙江与湖北联合集采,再加上未来四川西藏等省份加入,人工晶体带量集采将实现全国覆盖。请孙教授简要分析一下带量集采环境下对医保费用管控、人工晶体用量管理、患者医保报销等几方面的影响?

我国从公费医疗转到医保,医保对技术、病种的覆盖面越来越多,但国家医保的费用是有限的。在这种前提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医疗改革措施,其中就包括药品、耗材的带量采购。国务院近日发文里,十四五全民健康规划当中充分的体现了这一政策导向。国家医疗保障局的规划司司长曾说过,要通过药品和高值耗材的集中带量采购来推动创新,最终达到惠民利民的目标。

这一块如果像前面讲的能够国产化,能够像前面两种路径,一个是完全知识产权的国产化,一个是收购国际上先进的人工晶体厂家再国产化,拿到国产证,这样可以大大的降低生产成本和临床应用成本。这样对老百姓来讲,不仅能应用到新技术,同时能够使他的视觉质量大大提高,医保所消耗的费用也大大降低,可以使得更多的民众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福利,这是一个大的趋势。这些公司尤其像高视医疗集团采取这样的措施符合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应该值得提倡。

高视医疗集团响应国家号召,本次全资收购了欧洲TELEON人工晶体公司,将国际先进的人工晶体研发与生产技术引入到国内,未来也规划在国内设立人工晶体工厂。请孙教授针对此次收购谈谈您的看法?

高视医疗集团收购了欧洲TELEON人工晶体公司,是响应国家要创新、要发展的大政方针政策的重要举措。高视医疗集团公司是100%的股份拥有了欧洲最著名的人工晶体生产商之一TELEON公司,这个公司的人工晶体品质较高,无论是从研发、设计、生产工艺,在国际上都是一流的。

高视收购TELEON公司,把它的新技术引入到我国并独立拥有产权,未来还规划在国内设立同样的生产平台,进一步对其进行投入,加大研发力度,能够以更优惠的成本来生产出适合我国的更先进的人工晶体。值得考虑的是,现在人工晶体的国际标准化参数都是按照欧美国家人眼的参数。但不同人种的人眼有一定差异,将来能够在引入新技术的基础上再结合我国的一些人眼参数,设计出更适合国人的高品质人工晶体,对我国眼健康事业的发展、白内障手术的变革都是很好的消息。希望高视能够在这方面为中国百姓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更普惠的价格,使得大家能够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

高视医疗集团通过收购国际上最高端的这些生产厂家,除了人工晶体外,还有其他领域可借鉴、复制,这样可以在短期内快速提升我国的科技能力、生产能力。事实上,高视医疗集团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全方位覆盖眼表、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视神经、低视力康复等多个领域。这是目前大家所知道的,中国民企收购国际上著名企业规模最大的一次成功案例,这为我国产学研结合发展树立了一个榜样。衷心祝愿高视医疗能够为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眼病患者提供更优质的产品、更优良的服务,和眼科医生一起保障眼病患者的视觉健康,使得大家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能够享受美好的生活!

结尾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继国家“十三五提出科技创新”至“十四五吹响建设科技强国的时代号角”,在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下,要求大家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从而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目前中国眼科行业最大规模的境外收购,高视医疗集团将转变为一家全球化的眼科医疗科技集团,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实现突破与创新,在带量集采的新形势下,必将引发行业巨大变革,改变未来格局。

专家简介

孙兴怀教授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眼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眼科学与视觉科学系主任,眼耳鼻喉科医院青光眼与视神经疾病学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候任主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眼科学与视觉科学专委会主委,以及Fellow, Academy of Asia-Pacific Professors of Ophthalmology;Governor, the World Glaucoma Association Board等。长期从事青光眼临床诊治、发病机制及神经损害防护研究,是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委重大项目课题、重点项目等,发表专业论文300余篇包括Nat Genet, ProgRetin Eye Res, CurrBiol, J Neuroscience,Ophthalmology, IOVS等杂志,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获上海市科技精英,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亚太眼科协会(APAO)杰出贡献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