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速(中国高速etc办理中心)
来源:峰值财经 发布时间:2023-06-07 浏览量:次
据路透社报道,近日一些以英国为主的研究气候变化的西方学者发布了一份报告,声称已向中国政府提出建议,希望中国能改变以前基于GDP而非人类福祉的发展模式,以保证中国能够在2060年之前,完成自己承诺的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另外该报告中还宣称,旧的发展模式推动中国经济在过去的40年里高速增长,但令世界面临严重的风险,因此呼吁中国增加公共交通的使用分量,淘汰化石燃料汽车,促进植物性肉类等低碳产业发展。
说白了这些西方学者认为,中国高速发展对环境造成了破坏,因此中国人需要牺牲幸福感来补救,比如少开车不开车,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少吃肉不吃肉,多吃素。
实际上这份报告中说的比较合理的内容,其实就是现在中国正在做的事情,包括更注重环境保护,而非单纯的只看GDP的发展模式,用中国的话说就是“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
换句话说,就算西方学者没有提出这些合理的建议,中国也会朝着保护环境、更低碳化的目标去奋斗的,但绝不是以牺牲中国人的幸福感为前提。
但考虑到这些出具报告的学者,大部分是一些英国和其它西方国家的学者,所以当他们对中国气候保护的问题提出建议的时候,就不免要让人想两个问题。
第一,气候保护不仅仅是中国的事情,也是全球的事情。眼下由于俄乌冲突的影响,欧洲各国在气候保护上的立场其实是在倒退的,此前被禁止的煤炭发电厂,也纷纷的在欧洲重新开启了。
如果说这些西方学者真的关注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那么首先应该做的是想尽办法的促使他们自己国家的政府,在气候变化的问题上完成自己的承诺。
因为从历史经验来看,中国列出的关于气候变化的承诺,大部分都是超期完成的,反倒是这些西方发达国家,在全球一起开会讨论如何保护气候环境,分派任务的时候,他们总想着甩锅,让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的责任。
等到最后好不容易研究出了一个分派方案,各国认领的时候,这些国家又不能够完成自己承诺的关于节能减排的目标。
眼下如果从全球来看,本应该承担更多责任的发达国家,反而成为全球气候保护问题中的一个“洼地”了,这难道不是西方学者更应该关注的目标吗?
媒体的力量是有限的,全球这么多国家都跟气候变化的问题有关,关注了中国的气候变化问题,就等于间接的纵容了西方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失责。
现在英国等气候变化的学者向中国提建议,我们就假设他们不戴有歧视和有色眼镜,只是出于学术的客观性做出报告,并不是为了针对中国。
但是,当西方媒体来利用这些学者的报告,暗戳戳地炒作中国气候变化的问题时,营造出一种好像全球气候变暖,是中国责任的假象时,算不算是这些西方学者助纣为虐呢?
第二,从现实的角度来讲,现在全球解决气候变暖,遇到的最大障碍其实不是各国的意愿,而是各国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上所要付出的经济代价。
说白了,发展清洁能源,把自己的环境搞好一点,不管是富国、穷国,都是乐意去做的,问题是如果保护环境意味着要让发展中国家的人饿死,经济得不到发展的话,那么保护环境还有什么意义?
人类社会解决问题,必须得基于人的角度去考虑,如果解决气候变化的问题,不能够照顾到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发展问题,欠发达国家百姓的生计问题,那别说是一些学者呼吁号召,就算发达国家拿着核武器去威逼,吃不饱饭的人肯定是顾不上气候变化的问题的。
基于这个原因,现在西方学者总是把目光着眼于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保护,想要让发展中国家牺牲经济发展权益乃至民众的幸福感,来推动全球的环境保护问题,这是不公平的。
再说回到中国,西方学者如果真的关心中国的气候保护问题,那么就应该说动自己国家的政府,向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气候保护专项资金。
否则不给人钱,不让人家的生计得到保证,却一味的要求吃不饱肚子的人,为富裕的西方国家做牺牲,怎么可能呢?
所以也不是说西方学者不能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发声,如果是带着钱来,帮助中国解决切实的问题,我们就相信这些学者是善意的,有诚意的。
如果啥忙都不帮,光提出问题,那就敬谢不敏了,中国人不需要外国人来当教师爷。
- 上一篇:涂序新(涂序新 方馨)
- 下一篇:成都武侯区(成都武侯区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