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家居装修装饰时尚门户网站
首页 >> 科技数码

竺可桢(竺可桢学院和浙江大学有什么区别)

来源:峰值财经 发布时间:2023-06-07 浏览量:

1910年9月某日吴淞港,美国邮轮“中国皇后”号起航,汽笛声声,船上人头攒动,聚集着一批公费留学的中国学生。

“嘿,这不是胡洪骍(胡适学名)吗?”“哟,竺可桢,你怎么还没死呀?”

“这得感谢你呀,谁让你那时候在澄衷说我活不过20岁,我这天生体弱,可不得天天锻炼。现在20岁过了,我还要比你活得长呢!”

“那又怎样,看你这状态,肯定活不过60岁!”

两年后,两人相遇,冤家似的,竟又孩子气地打起赌来。

被胡适预言短命,竺可桢活到84岁,还将浙大建成“东方剑桥”

“胡洪骍,我要是活过60岁,比你还活得久的话,你怎么办?”

“我才不信呢!竺可桢,你要是活到60岁,我就在你60岁寿诞上给你磕3个响头。要是你比我活得长,你可以在我遗体屁股上踢一脚。”

“行。你可得记住今天说的话啊!”

这个被胡适“短命警告”的人叫竺可桢,一个较真求是、说到做到的人,跟胡适一样,也是一代传奇。

他一生成就无数,是我国多个科学领域的奠基人,助力浙江大学变成“东方剑桥”,在浙江大学形成的以求是为主导“竺可桢精神”是他一生的凝练,也是让莘莘学子、科学新星学习向往的精神。

被胡适预言短命,竺可桢活到84岁,还将浙大建成“东方剑桥”

公忠坚毅,天下己任的爱国精神

1890年,竺可桢出生在浙江绍兴,在这个粮商家庭排行老六,名曰兆熊。后因5岁读书,私塾先生认定他日后定能成国家栋梁之才,便建议取“桢”的能堪重任之意,遂改名为竺可桢。

至1974年去世,回顾竺可桢的这一生,84年,经历了国家动荡、社会沧桑巨变,他始终保持振兴中华的初衷,科技兴国、教育强国、甚至是对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前瞻思考,每一步都踩在鼓点,每一步都是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精神在引导。

因为清朝的闭关锁国,近代的中国醒来时恍如隔世,曾经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竟早就被推陈出了新。竺可桢认为,科学可以唤醒国人意识,可以增强国力。

他投入其中,从儿时的学习,到中学、大学、出国留学,再到1918年哈佛大学毕业马不停蹄归国任教,他一步步探索成型,成为中国近代地理学、气象学和物候学的奠基者,对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等方面都有深刻研究,而这些对我国农林牧副渔业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被胡适预言短命,竺可桢活到84岁,还将浙大建成“东方剑桥”

除了科学,他也看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他说:“大学教育之目的,在于养成一国之领导人才。”

一方面,他重师资,不囿于陈规,破格录取及提拔很多教师。另一方面他身体力行,用13年,带着浙大人,将这所普通的地方性大学改造成了世界闻名的“东方剑桥”。对当时的浙大师生来说,他就是精神支柱,而他也因此牺牲了很多。

第三次迁校时,他的妻子张侠魂和儿子竺衡染上疟疾,先后倒下,半个月不到,接连失去儿子和妻子。

因为迁校事宜繁杂离不开他,他甚至没有赶回家见儿子最后一面,这其中的苦痛和自责,我们无法想象。但是他,即使遭受如此重大的打击,也没有一蹶不振,甚至从未在外人面前流露出自己的痛苦,只是在夜深人静时默默流泪思念。

被胡适预言短命,竺可桢活到84岁,还将浙大建成“东方剑桥”

竺可桢不是对妻儿无情无义,而是祖国需要他,在国家与民族大义面前,他只能将个人情感深埋心底,扛起重担,勇敢前进。

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科学精神

竺可桢的头衔不胜枚举,但是最原本的便是科学家。对待科学,他永远都是用最严谨求真求是的态度,他曾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作为科学家,他努力学习,在我国近代当时尚处空白的领域深耕实践,尤其是气象科学和地理科学领域,他筹建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组建我国早期气象观测网,创办气象训练班,这一切的一切,奠定了我国近代气象学和地理学基础。

被胡适预言短命,竺可桢活到84岁,还将浙大建成“东方剑桥”

不仅如此,他本人也在天文学史、气象学史、科学通史、历史地震学、历史气候学等方面进行多项研究,发表过许多论文。他一生著作繁多,如果不算那字数多达800万字的日记,他一生的著作也有300万字左右。

竺可桢将这种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科研领域的他熠熠生辉。同时,他也将这种科学精神扩展到工作和生活中,工作永远在前线事必躬亲,任人唯德唯才,不计世俗桎梏,也能成就颇多。

大不自多,海纳江河的开放精神

有一句话叫“见得多了,你的世界便大了”。竺可桢学习生涯漫长,涉猎更是十分广泛,拥有着多学科背景的他,真的是用一种海纳江河的胸怀赢得人心,成为了“可持续思想”的前瞻者。

被胡适预言短命,竺可桢活到84岁,还将浙大建成“东方剑桥”

当初在浙大担任校长,他特别让人印象深刻的一点就是重视师资力量,宽容待人。著名数学家苏步青一谈到竺可桢时,总是满怀感激地说:“竺校长是把我们教授当宝贝啊!”

他会因为对方才学过人而聘请任教浙大,只有高中学历的查长生便是如此,要知道学历对于教师简直就是一道几乎无法逾越的门槛。

他也对那些顶撞过自己但德才兼备的教授关怀备至,比如费巩曾经当众讽刺他,但是他依然力排众议,让费巩当训导处长,即便费巩的非党员身份甚至过不了教育部的规定。

对人宽容、和谐共处,对自然亦如是。

由于他的研究领域主要在自然方面,他也在极早便注意到了中国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他始终注意从科学视角出发,不仅在理论上关注可持续发展相关论题,也在实践中事必躬亲,而他的一些理论,甚至成为我国对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早期探索。

被胡适预言短命,竺可桢活到84岁,还将浙大建成“东方剑桥”

自强不息、永不气馁的奋斗精神

竺可桢在科学领域和教育界有如此高的成就,天赋是一方面,但是更离不开他个人的艰苦奋斗和顽强的毅力。

在锻炼身体方面从一个病恹恹甚至被胡适说短命的人,活到耄耋之年,这都要归功于他个人的自律。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运动,游泳、做操、练拳等等,在这风云变幻的世界里,身体大概才是真正的本钱了。

竺可桢还有一个特别有名的“作品”就是他的日记。从哈佛学习开始,他便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只是由于战乱,只保存下来1936年到1974年2月6日的日记,共计38年37天,约800万字。

日记内容包罗万象,为我国的气候学、地理学、教育学等不同学科领域提供了丰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甚至对我国近现代科学史特别是中国科学院院史的研究有很大的价值。

被胡适预言短命,竺可桢活到84岁,还将浙大建成“东方剑桥”

竺可桢的这四种精神,爱国精神就像灯塔,引导着他奔向想要到达的目的;科学精神就像脚印,是他奔向终点留下的印记,也是他的丈量方式;开放精神就像热情的行人,让他可以在路上坦然接受不一样的思想和帮助;奋斗精神就像是永动机,一路补给着自己,支撑自己到达目的地。

在这个社会,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和职业,科学家的光热在科技上,教育家的力量在课堂,而我们的力量都蕴藏在这些角色里,等着我们去开发。我们何其有幸,生于平安的国度,我们只需站好自己的岗,坚持勇敢前行!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