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家居装修装饰时尚门户网站
首页 >> 股票基金

让郭帆“很焦虑”、张颂文“睡不着觉”的AI,将把科幻电影带往何处去

来源:峰值财经 发布时间:2023-06-19 浏览量:

“前几天张颂文老师提到过,我给他看人工智能生成的视频。他说他焦虑得一晚上没睡着觉,我其实焦虑了好长时间,我觉得那是一个技术革新。”导演郭帆在上影节期间多次直言,人工智能让他“很焦虑”。  郭帆所说的是一段30秒的视频,视频中一个老人在灯光昏暗的室内环境里,表情忧伤的说着台词。郭帆问张颂文“你觉得他演的怎么样”,张颂文答“很好,挺走心的”。郭帆告诉他这是AI制作出来的表演,视频中的老人并不存在。  “他给我看的是一个完全虚拟的人物,我却没有看出那是动画(AI)制作出来的。”张颂文感叹道。  作为电影工业化、数字化的典型试验场,国产科幻电影近年来不断将新技术手段融入制作过程中,诞生出《流浪地球》、《独行月球》等多部票房口碑双收作品。  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次设立“科幻电影周”,期间举行了三场科幻电影主题论坛,一众科幻电影主创、科学顾问、行业代表共同探讨科幻电影的现状和未来,AI也不出意外成为现场提及频率最高的词。  在AI浪潮下,科幻电影人是如何看待、运用AI技术?AI对电影创作和制作过程的影响几何?  AI推动科幻电影进入工业化3.0阶段  中国电影(行情600977,诊股)美术学会CG艺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高枫认为,在整个电影工业体系中,科幻电影最大的困境在于创作端,“所有的东西都是架空的,都是想象出来的。”AI要想承接创作需求,前期会涉及到动态故事本预演、实时预演、技术预演、动作预演,在此之后才决定是否影响到了成本,执行或是放弃。  “这一路程中间的代价比较大,所以就会导致科幻电影本质上在所有的操盘过程中都会非常谨慎。”高枫表示。  大型科幻电影往往背负着沉重的成本压力,制作周期长。电影行业正迎来工业化3.0时代,如果还按照数字化时代工业2.0的方式去搭建庞大的剧组,经历筹拍、试拍、宣发等流程后,等到若干年上映后,很可能会面临难以收回投资成本的问题。这是现在科幻电影创作者普遍“焦虑”所在。  郭帆提到,《流浪地球2》已经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角色面部的增龄、减龄,以及声音的处理。“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已经走入了我们的生活之中,特别是近两三个月,不管是ChatGPT,还是Midjourney,大概20多种人工智能的应用,都可能会影响创作、制作的过程中,从前端的剧本到后期特效呈现。”  据他透露,《流浪地球2》剧组最多的时候现场有接近2200人,《流浪地球3》如果拍摄的话,现场至少会减少一半以上的人。  “焦虑”的解法是认识和理解AI  郭帆坦言,在制作《流浪地球3》之前,会先拿出更多的时间去考察、认知AI。  “它(AI)是在什么样的层级上,是把它当工具看,还是当更深入的物种看,接下来怎么应用,这些应用能不能在未来可见的时间内转化成真正能够在大荧幕上呈现。或者再往远想一点,除了传统影院之外可能还会有新载体的出现,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关注和评估的。”  郭帆表示,在把这些关注和评估做完之后,才会开始着手《流浪地球3》的创作。“因为我觉得这是未来的变化趋势。如果趋势完全不清晰就开始着手,对于创作可能会有很大的风险。”  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副会长王红卫称,“网上一直叫老郭‘赛博妲己’,我觉得现在对于他而言有一个妲己就是人工智能,他已经被它深深地魅惑了。这几个月以来,他除了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之外,工作时间之外都在看这些书。”  感到“焦虑”的不止郭帆一人,《独行月球》导演张吃鱼也对AI颇有感触。他称自己最近在拼命用ChatGPT。“但我用不是为了利用它,我可能是为了和它搞好关系,我特别不害怕它替代我,我害怕它未来奴役我。”  在郭帆看来,电影工业化的核心是分工,分工的深度决定了工业化的程度,AI既有挑战也是机遇。“好莱坞也不清楚应该怎么面对这个东西,我们也不知道。所以今天我们反倒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有可能会有弯道超车的机会。”  电影工业化3.0时代下,人工智能已经开始革新科幻电影人对未来影视的创作、制作的理解,而人是贯穿电影创作的核心。正如郭帆所说,科幻电影的核心要先看到的是电影,而不是科幻。“如果脱离人的逻辑,只是去讨论某些科学理论或者新的技术,其实也变得没有意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