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步入快车道
来源:峰值财经 发布时间:2023-07-19 浏览量:次
开栏的话:今年以来,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我国经济呈现回升向好态势,一季度实现良好开局,二季度延续恢复态势,展现出巨大发展韧性。在此期间,一批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广大经营主体转方式、调结构、增动能。
当前,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持实干笃行,是下一步提振信心、稳定预期的重要抓手。今起推出“实干笃行”——年中经济盘点系列报道,聚焦中国经济发展新形势、新亮点、新机遇。
内蒙古兴安盟,建筑工人正在三十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工地上吊装风力发电部件;黄浦江畔,上海在“数字经济”“元宇宙”“智能终端”等领域,展开了“五大未来产业”布局……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当前,各地正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5月5日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中国正在绘就现代化产业体系“路线图”。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表示,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完善产业链建设
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河北迁安,首钢智新迁安电磁材料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高端无取向硅钢项目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工人正加紧建设主体厂房。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24.45亿元,主要产品是新能源汽车用高端无取向硅钢材料,预计明年年底实现全面投产。
新能源汽车高端无取向硅钢项目。河北广播电视台供图
聚焦钢铁资源型城市转型,河北省迁安市坚持抓强链延链补链、抓项目建设、抓营商环境,推进主导产业蓬勃发展、新兴产业集群成势,加速构建“一超多强”现代化产业体系。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要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产业发展新的增长引擎。同时,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继续围绕重点产业链关键环节,压茬推进实施一批重大攻关项目。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我国产业升级发展、新动能成长壮大的趋势上扬,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步伐稳健。5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增速比上月加快0.3个百分点,明显高于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长。1至5月份,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4.9%,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与此同时,也有观点认为,我国产业体系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变。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原磊表示,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大背景下,必须着力破除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痛点堵点难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有效提升产业发展的内生性、稳定性和自主性,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产业链供应链在关系国计民生、国民经济命脉、国家安全等重点产业领域充分布局,保障有力,能够确保国民经济安全稳定运行。
原磊还表示,既要考量产业体系的完整性,尤其是在重点产业领域要有合理规模的布局,又要考量产业体系的先进性,特别是重点产业领域要能够提供稳定可靠的产品或服务,加快补齐产业链短板,更好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强科技创新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郑栅洁指出,要大力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把产业发展建立在科技支撑之上,推动要素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建设由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的产业体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振中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科技创新的渗透性、扩散性、颠覆性特征更加显著。面对科技革命的新形势和国家发展的新需求,迫切需要充分发挥科技对产业发展的前瞻引领作用。
今年以来,全国多地坚定不移地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多个省份领导班子对地方优势产业、龙头企业等进行调研,普遍强调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的重要性;包括河南、上海、江苏常州、内蒙古包头等地释放出发力建设科创平台的信号,纷纷加码资金支持……
数据显示,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居世界第二位,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工业机器人正在工作。王绍绍摄
“要在提升、融合、创新方面加大力度,把做强实体经济的政策导向,转化为有利于加快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点举措。”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魏琪嘉说。
魏琪嘉还表示,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将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步并举,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进一步突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锚定绿色发展
营造产业绿色发展生态
绿色化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本特征之一。在全球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应对气候变化共识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推进产业绿色化不仅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
今年以来,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扎实推进,华龙一号示范工程防城港3号机组于3月份正式投运;三门核电4号机组、金上—湖北特高压直流工程、湖北通山抽水蓄能等工程开工建设;第二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加快建设,第三批项目清单已确定。据监测,今年前两个月全国能源领域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24.9%。
“有生命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定是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刘振中认为,从产业趋向看,绿色低碳发展既是我国产业转型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从产业生态看,良好的产业生态是集聚产业、催生创新的土壤,是高质量供给与多层次市场需求相互促进的外生动力。
因此,产业体系现代化还意味着要引导绿色低碳发展,创造良好产业生态,进而推动产业体系实现可持续的良性循环发展。
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绿色发展成绩斐然。2012年至2022年,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2%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4%,相当于少用标准煤约14.1亿吨,少排放二氧化碳近30亿吨。
平原地区风力发电。王绍绍摄
有专家建议,基于我国制造业大国的国情,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必须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加大对绿氢、绿电等绿色能源的使用比例,逐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使用,积极探索传统能源的清洁化利用,打造可持续的产业绿色供应体系。
郑栅洁指出,要抓实抓牢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大任务举措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辩证思维,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让创新深深扎根于产业发展的土壤中,统筹建设现代化的工业、农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把制造业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更加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实习生王娴对本文亦有贡献)
“实干笃行”——年中经济盘点系列报道:
减负担、稳预期、强信心 税费支持政策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