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家居装修装饰时尚门户网站
首页 >> 国内财经

对话茅盾文学奖得主东西:写作是理想,也是事业

来源:峰值财经 发布时间:2023-08-27 浏览量:

中新网北京8月22日电(记者 上官云)日前,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揭晓,《回响》等5部作品获奖。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作家东西坦率地表示,《回响》能获奖,自己很高兴,“这是评委对我30多年写作的鼓励。”

东西被认为是“60后”实力派作家之一,小说语言简洁精炼、准确圆融,《回响》是他继《耳光响亮》《后悔录》《篡改的命》之后的第四部长篇小说。

很多人对他的笔名“东西”感到好奇。对此他回应道,“当时开始写作时很年轻,就像现在的网络作家,都愿意取一个好记、还有点调皮的名字,后来就一直沿用下来。”

对话茅盾文学奖得主东西:写作是理想,也是事业资料图:作家东西。唐夏巍 摄  对东西而言,从最初的理想到现在的事业,写作已经成了他的人生意义之一。

对人物进行深度挖掘

小说《回响》首发于《人民文学》2021年第3期,东西尝试了一种新的结构模式,即“推理+心理”。《回响》以一桩案件为索引,奇数章讲案件和侦破,偶数章写情感。

冉咚咚在破案过程中,无意间发现丈夫的一些秘密。于是,她既要侦破案件,又要破解感情上的谜团。两条线上的心理较量同步展开,一个个人物的身份、人格逐渐揭晓。

“小说创作是虚构的,人物形象也许能在现实中找到某些方面的对应,但绝不是百分之百。”东西说,《回响》也是如此,其中的角色是某一类人物的综合,还加入了一些新的因素。

从观众角度来看,阅读《回响》能清晰感受到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塑造。冉咚咚是一位警察,她要解决破案时遇到的困难,也要克服内心的种种情绪,形象就比较立体。

对此,东西解释,“人的内心世界很广阔,心灵的变化是现实的一种投射,所以这部小说我有意识地往‘内’写,甚至写她的潜意识,想对人物进行一种深度挖掘。”

作家要用心灵感知世界

写作《回响》,东西用了4年时间。

细数起来,这也算是东西用心比较多的小说,“里边有很多知识点,比如如何用心理学知识来审讯嫌疑人。有知识点的小说,就需要作者扎扎实实看书,不能瞎胡诌。”

对话茅盾文学奖得主东西:写作是理想,也是事业《回响》书封。人民文学出版社供图  “我要去看推理知识、了解破案的基本常识,也会去找心理咨询师聊,了解心理学知识,这就花掉差不多十个月时间,但这是有意义的。”他回忆道。

对于写作,东西比较注重创新和探索,“《回响》我用了双线结构,二者相互影响。有些心理学名词是我的再创造,很多时候作家要用心灵去感知世界,创造出一些文学的技巧。”

东西形容自己是有点“一根筋”的作家。“我对文学有一种固执的理念,希望它是反映现实的,是跟每个人心灵相关的,能够在写作方法上有一些突破和创新,不想去重复别人。”

一首小诗,八块钱稿费

实际上,东西的文学之旅很早就开始了。在学校参加文学社后,他开始给报纸副刊投稿,“大概十八岁那年,我在一家公开发行的报纸副刊上发表了一首诗歌,还得了八块钱稿费。”

得知作品发表,东西的喜悦几乎无法形容,连报纸的油墨香都闻了又闻。领稿费时,看到工作人员赞许的眼神,他也觉得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

对学生来说,那时候八块钱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足够请寝室的人来一次朴素的聚餐,“一个炒鸡蛋才八毛钱,一个五花肉才一块二,那也可以点五六个菜呀。”

广西米粉多,东西拿着这笔稿费请宿舍人吃米粉,然后去看电影。成为作家的念头逐渐坚定以后,他开始有意识地为写作做准备。

对话茅盾文学奖得主东西:写作是理想,也是事业资料图:作家东西。唐夏巍 摄  比如,东西阅读了大量的经典名著,一边看情节,一边注重研究它们如何遣词造句,涉及心理描写的部分就标注出来,然后做好读书记录。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家乡一所学校教书,后来又被派到别的部门工作。“那时我就每天写日记,观察大自然,观察动物如何行走,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怎么去状物,如何描绘环境。”

这种对写作基本功的锻炼是有效果的。凭借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东西获首届鲁迅文学奖,这篇小说后来还被改编为电影《天上的恋人》。

写作是理想,也是事业

“开始时,写作是我的理想,现在是我的事业,也是我的人生意义之一。”东西如此概括写作对自己的影响,“事业和爱好能结合起来,这太好了。”

长时间的写作,让东西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他看的书很杂,经典名著占了大头,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门类的书籍都会阅读,甚至技术类的书也会看看,弥补知识方面的某些缺陷。

“多翻翻书,能让我在阅读中获得心灵的滋养,我也喜欢一些高质量、能够引起思考的电影,但深度的东西还是要在文字里边领悟、得到。”他说。

有了新的灵感,东西往往会利用工作间隙创作,或者推掉一些不必要的应酬,将整块时间集中起来,用来写小说。但无论多忙,每天他都要翻几页书。

“眼下想写的,是一个新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现在还在做案头准备。或许一写又是两三年。”他轻轻地说道。(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