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家居装修装饰时尚门户网站
首页 >> 国内财经

我在边疆望北京第2季(吉林&云南)丨那一抹动人的“绿”

来源:峰值财经 发布时间:2023-10-10 浏览量:

坐标东北

有一个吉顺之地

那里有

白山苍苍,松水汤汤

莽莽林海,洁白雪原

冰湖腾鱼,候鸟天堂

好一派北国风光

坐标西南

有一处彩云之南

那里是

植物王国,植物王国

世界花园,物种基因库

诗的故乡,梦的远方

地处祖国版图

“对角线”两端

吉林和云南虽相隔千里

却都有一抹动人的绿色

《我在边疆望北京第2季》今天推出第三期:“那一抹动人的“绿””。

我在边疆望北京第2季(吉林&云南)丨那一抹动人的“绿”  在中国东北

历史上曾经“众山皆有虎”

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自然保护区、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建立

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实施全面禁猎

东北虎栖息地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野生种群得到恢复

打着呼噜酣睡,晒着暖阳休憩,一家子悠闲散步……野生东北虎在吉林东部密林处频频亮相,几乎每一次现身,都能引发人们关注。位于吉林、黑龙江两省的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是中国仅有的野生东北虎豹稳定栖息地和扩散种源地。

吉林省珲春市春化镇,位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辖区内。在这里,到处可见“虎豹出没,注意安全”的警示牌。

“小时候很少见到野生动物,别说老虎、豹子、熊这些大型野生动物了,在20年前,连狍子、兔子的脚印都见得很少。”春化镇中土门子村村民于东喜说,这几年,明显感受到环境变好了,山里的野生动物渐渐多起来,“如果冬天上山,能在厚厚的雪地上看到很多不同动物的脚印。”

2017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开展体制试点。短短4年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态系统质量进一步提升,放牧等人为干扰活动持续减少,梅花鹿等食草动物种群数量快速增加,食物链得到快速恢复,东北虎幼崽成年率由试点前的33%提高到目前的50%以上;虎豹种群分布范围和数量快速增长,目前国家公园范围内超过50%的区域有虎豹种群稳定活动,国家公园核心区内的珲春地区更是呈现“众山皆有虎”的盛况。

如今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广袤的

山林里

鹿狍增多,雉鸡成群

不少罕见珍稀动物频频现身

虎豹安然栖居

青山碧水间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铺展

2021年

云南亚洲象北上南归

吸引世界目光

也让全世界看到了

中国保护野生动物的成果

在全球大象数量不断减少的背景下

过去近40年间

我国野生亚洲象的种群数量

从180头增至300头以上

8月31日14时,野象谷上空,烈日灼烧大地,空气热浪滚滚,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普洱基础设施段野象谷综合维修工区班长陈志欣,正带领着工友对中老铁路沿线亚洲象防护栅栏进行日常检查。

亚洲象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稀少,云南是我国野生亚洲象唯一栖息地。中老铁路经过的普洱、西双版纳等地区,是亚洲象经常光顾的区域。两年前,一群来自云南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北上南归让全世界瞩目,同时也引发公众对中国亚洲象保护前所未有的关注。

随着保护力度持续加强,野象活动范围扩大成为趋势。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明勇表示:“只有推进栖息地修复,才能尽量避免人象冲突,实现人象和谐共生。”

“这是一种特殊的防护栅栏,柔中带刚,专为野生亚洲象而设。”陈志欣介绍,专门保护亚洲象的钢绳格栅防护栅栏,抗冲击能级可抵抗一头成年亚洲象时速24公里的冲击速度,不仅可以极大地减少撞击带来的损坏,同时也能保护野生亚洲象的安全。

防护栅栏虽小,却能管中窥豹。近年来,云南通过加强亚洲象栖息地保护和恢复,持续提升栖息地质量,同时强化监测预警、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体系建设,最大程度避免人象冲突。此外,云南省还成立了亚洲象保护专家委员会,统筹开展亚洲象及其栖息地调查监测、种群结构与遗传特性、人象冲突机制、环境地承载量、栖息地修复与食源地改造等系统研究。

如今的云南

人象在相处中探索彼此的世界

在陪伴中收获保护经验

从各阶段发展机遇

到业已形成的经验

云南正加速推进创建的

亚洲象国家公园

必将进一步促进人象和谐

赋能发展,厚植绿色底蕴

吉林西部地势平坦

江河纵横、湖泡互济

行驶在吉林西部平原

旷野间可见不计其数的风车矗立

叶片缓缓转动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得天独厚的风电资源,不仅实现了生态与经济发展的有机融合,更为吉林化工、汽车、农业等支柱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助力。

走进中车松原新能源装备产业园,风车叶片等零部件整齐地摆放在道路两侧,车间里机器轰鸣,一派忙碌的生产景象。

“作为吉林首个光伏制造基地,该生产线设计产能2吉瓦,目前全线满产。”在松原市新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玉学介绍说,“这条生产线实现了产能最大、生产节拍最快、自动化程度最高,月产能实现150兆瓦以上,预计全年产值达25亿元。”

无独有偶。在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施工现场,运输车辆穿梭忙碌,大型塔吊巨臂挥舞……

近年来,吉林风光发电总装机规模翻了一番,由778万千瓦增至1587万千瓦,抽水蓄能由30万千瓦增至170万千瓦。

以项目建设为牵引,构建高质量发展底气,白山松水间绿色低碳的转型进程如行云流水——

长春市奏响新能源的华美乐章,奥迪一汽新能源、一汽弗迪动力电池等项目蓬勃兴起;吉林市传承创新绿色转型的序曲奏响,吉化乙烯、吉林化纤碳纤维等项目一一建成,产业焕发勃勃生机;松原市、白城市、延边州不负机遇,积极追逐绿色能源的星光,风光资源、水资源成为未来的明星,能源产业正在蓬勃生长……

在这片热土上

“绿色、项目、协同”

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三重奏

加快推动

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

全力打造“两山”转化的

创新路径

金沙江畔,绿能涌动

随着总装机世界第二、单机规模100万千瓦

全球最大的白鹤滩水电站全部投产

金沙江下游水电基地全面建成

“国之重器”效应巨大

牢牢把握发展机遇,云南持续巩固绿色能源第一支柱产业地位。全国排前10位的水电站中,云南占据7座。新能源开发提速换挡,全省电力装机突破1.1亿千瓦,绿色能源装机占比达86.7%,绿色能源年发电量占总发电量90%,居全国首位、世界前列。绿色资源优势这一突出特点,成为云南省产业体系绿色化发展的根基。

绿色能源

描绘云南绿色产业

发展“大写意”

绿色制造业

为产业结构调整

精雕“工笔画”

在绿色版图上接续布局

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催生出云南产业发展的

另一增长曲线

隆基、通威、晶澳等龙头企业齐聚吉林,已建成工业硅产能115万吨、多晶硅5.2万吨、单晶硅棒103吉瓦、单晶硅片99吉瓦、电池片5吉瓦、光伏组件5吉瓦、光伏发电装机7吉瓦,产业链上下游协调发展格局逐步形成。2022年,全省绿色硅完成产值1073亿元,同比增长130.9%,成长为新的千亿级产业。

山东创新、江苏凯隆、浙江今飞、广东兴发等绿色铝中下游加工项目陆续落地,砚山绿色铝创新产业园、泸西绿色低碳产业园集群建设提速。2022年,吉林绿色铝产业实现产值857亿元,成为工业投资和增加值新的重要增长极。

绿色新风起

边疆气象新

虽地处南北

但有志一同

云南

在祖国的西南边陲

吉林

在祖国的东北中部

追求绿色发展

携手共望北京

党的光辉照边疆

边疆人民心向党

指导单位

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

主办单位

云南省委网信办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网信办

吉林省委网信办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网信办

西藏自治区党委网信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网信办

策划执行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云报客户端

云南省媒体融合重点实验室·精品制作融媒工作室

联合出品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云报客户端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云南号

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客户端

中国吉林网·吉刻新闻客户端

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

西藏日报·西藏日报客户端

西藏广播电视台·珠峰云客户端

新疆广播电视台·丝路视听客户端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策划:谢炜

统筹:张海燕 黄佳伦

云报客户端记者:王熠 赵婷婷

中国吉林网高级总监:矫雁肇 首席记者:越明

美编:张俊辉

责编:王熠 赵婷婷

(来源:云报客户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