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yi这个平台怎么样(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种特别向往的地方)
来源:峰值财经 发布时间:2024-01-11 浏览量:次
:
意 象 东 欧
YI XIANG DONG OU
展览时间:2017.10.24 10:00—2017.10.29 12:00
展览地点:北京画院美术馆
策展人:王加
Curator:Wang Jia
主办:北京画院
Organizer:BeiJing Fine Art Academy
承办:北京画院美术馆
Coordinator:Museum of BeiJing Fine Art Academy
协办:延亦集团有限公司
Co—organizer:Ting Yi Group.,Ltd
“意象东欧”的背后
2014年春,我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初次见到了庄重兄的油画作品。在他所擅长的倒影和俯瞰航拍主题作品中,最打动我的当属那些淡雅朦胧的倒影系列。“有点儿巴比松、有点儿印象派、有点儿柯罗、有点儿莫奈”,是我对其画作的第一印象。更令我感到好奇的是,与很多艺术家喜好正襟危坐摆拍凸造型不同的是,庄重兄前言墙上简历部分所配的照片竟然缠着条围巾。个性十足不走寻常路,这更是勾起了同好“围脖文化”的我了解他这个人的兴趣。以至于而后不久的相识相知与相熟,更像是水到渠成的缘份了。
同是2014年,我因协助画院筹备次年举办齐白石首次境外大展而数次往返于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随着对这座多瑙河畔的明珠了解越多,好感也就油然而生。我总喜欢住在布达山顶的渔人堡旁边的酒店,并非因为这里守着旅游景点,而是因为这里离国家美术馆咫尺之距,便于我观展开会。记得初冬那次,恰好庄重兄来微信问候,我随手发给他一张我刚拍的照片,那是酒店窗外冬日晴空下的渔人堡和多瑙河。没想到他很快回复,他于年初才刚来过布达佩斯看过卡拉瓦乔大展,印象极好也有颇多创作欲望,一拍即合的我们畅聊了许久。
第二天由于时差缘故,睁眼已是国内时间午后,手机却已有几条微信留言。打开一看,庄重兄竟一夜之间已根据我发给他的照片将两幅油画小稿创作完成。我看罢激动不已,两幅小稿不仅契合我身临其境之感,更是他最擅长的画风,我随即回复他,“哥,你以东欧主题创作一个系列办个展览如何?我来给你策展。”于是,源于一张照片的偶然触动,不谋而合的我们在近三年的不断探讨和打磨中最终呈现出本次“意象东欧”主题展览。那张意外唤起庄重兄创作欲望和灵感的照片,则成为了展览中的《布达佩斯之一》和《布达佩斯之三》,也是本次“意象东欧”展览中庄重兄最先完成的作品。
(横看大图)
在西方油画中,风景画从最初文艺复兴时期的配角到17世纪真正成为主角自成一派,再从罗斯达尔和洛兰的写实派、透纳和康斯坦布的浪漫派到莫奈、毕沙罗和西斯莱等人的印象派,经历了漫长的实践和演变过程。但和我国传统绘画一样,所有的发展都建立在对传统的延续基础上再创新。个人品读庄重兄的作品,最令我欣赏的有两点。首先,便是吸收并消化西方历代大师在风景画创作中最独特的元素并为己所用;从经典中汲取养分是从古至今每一位艺术家的必修课,但如何从临摹别人的作品转化为自己的风格却绝非易事。如果把庄重兄较为代表性的倒影和航拍俯瞰两个系列看作是他带有实验性的突破尝试的话,“意象东欧”中的这组创作则显示出他向传统风景画致意的决心。《无名小镇》系列中树木在风中摇曳的状态带着柯罗的痕迹;《秋色连波》系列中师法莫奈描绘荷塘中光影的斑斓;《布达佩斯》系列中描绘远景时的虚无所借鉴透纳的空气透视…多位风景画大师最具辨识度的细节都能从庄重兄的画作中寻得蛛丝马迹。这些元素汇集到一起,结合他独立的个人视角,呈现出他心中的东欧印象。
其次,抛开科学性的焦点透视观察方法和从具象到抽象,从描绘形似到追求意境的创作手法演变,色彩始终是西方风景画中最重要的元素。而庄重兄对色彩细致入微的敏锐和绝佳的把控感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要知道,中国并非是油画天然的土壤。我国名山大川中的层峦叠嶂与云雾缭绕,最适合用浓淡晕染的水墨来表达。反观欧洲,经纬度差异所造就的光影变化、快速移动的低压云层、鲜艳饱和的色泽浓度、加之欧洲人与生俱来的色彩感觉,构成了西方油画中丰富的色彩关系。想更好地呈现欧洲风景,身临其境的熏陶是必备条件。因为只有站在那片土壤上,我们才可能明白英国为何能诞生透纳;德国因何能出现大卫·弗雷德里希;法国缘何能成就印象派。小约翰·施特劳斯之所以能谱写出他那最耳熟能详的《蓝色多瑙河》,不仅是诗意的赞颂,更是眼见的真实。数次的东欧采风之行,在给予庄重兄创作素材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去感受欧洲风情中的气息。而身为土生土长的南京人,能够在有限的旅行采风中去体悟欧洲特有的色彩关系并学以致用,则绝非写生描摹画照片那么简单。几次金秋时节的旅欧经历,让他通过展览中整体偏黄的色调去应景地呈现多瑙河畔沿途金秋的美景。欧洲夕阳下映射在湖面那淡淡的紫、捷克境内普遍的红砖色系屋顶与秋色那“奇妙的和谐”、晴朗天空下的蓝色多瑙河、布达佩斯初冬弥漫在多瑙河上的灰调浓雾以及雪后建筑与自然间冷暖关系…庄重兄将这些转瞬即逝的瞬间都用画笔详尽地记录下来,并渲染出专属于自己的色调与记忆中的感觉。值此金秋时节,这些画作为不能身临其境前往欧洲的首都朋友们献上一份“望梅止渴”的东欧风情。
和国画讲究诗歌文学,儒释道哲学和诗书画印等多方面修养一样,掌握西方油画的精髓也绝非是对景写生或静物素描那么简单,画外的素质同等重要。举例来说,在欧洲自文艺复兴起的所有历史时期中,音乐与绘画的变革和发展始终是一致的。在西方油画的诸多题材中,音乐元素占据着重要的比重。欣赏西方古典音乐对于更完整地了解西画传统实乃不可或缺。哪怕画家并不能完全熟读圣经,但同一时期内音乐与绘画的共性和特征应是要了解的。在这一点上,得益于出自音乐世家得天独厚的优势,让庄重兄在油画的理解上不仅停留在表面功夫。出于对古典音乐的共同热爱,如何用画作呈现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德沃夏克的《浪漫曲》、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交响诗等名曲中所徜徉的画面,也是我们在过去三年反复探讨中的重要话题。色泽的明暗、季节的变换、尺幅的交错、原作与手稿的结合、仔细品味,这组“意象东欧”实是带有韵律和节奏感的。虽没有《匈牙利舞曲》那般热情洋溢,但沃尔塔瓦河的浓郁深情、克鲁姆洛夫的宁静致远、“音乐之都”的精致典雅、都早已融入到了庄重兄的笔触中。
就个人而言,这是我首次策划在世艺术家的展览。与以往策划已故大师的经典艺术展不同,和刚过不惑之年的庄重兄合作提供给我一种新的可能,那就是策展人与艺术家之间可供探讨和修改的空间。虽然我和庄重兄二人并未有机会同往欧洲收集素材,但由于“意象东欧”中的奥地利,匈牙利和捷克我都去过,其中维也纳和布达佩斯更是多次前往,因此在他取材取景的旅途中我们一直都在通过微信沟通,为的是让“意象东欧”从最初设想到最终完成的过程中,我们的思路和创意能够从始至终保持同步。能够实现今天这个展览,我最想感谢的是庄重兄对我毫无保留的信任。和很多自命不凡,唯我独尊的艺术家不同;童心未眠且好奇心强的庄重兄很善于聆听别人的建议,从中吸收并为己所用,实乃“画如其人”。
正因如此,当我建议他能否打破常规尺寸创作几幅比较有特点的画作时,他呈现出的几幅《十月的克鲁姆洛夫》系列令我喜出望外,其中第一幅更是我在本次展览中个人毫无疑问的心头好;我还希望能像在数年前英国伦敦的透纳晚期特展中一样将手稿和原作共同展出,去展现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庄重兄也顺应了我的设想。“意象东欧”展览中呈现的这批作品能够具有如此强的原创性和完整性,均建立在他对我本人这份信任上。我由衷的希望,“意象东欧”仅是庄重兄漫长艺术生涯中的一个色彩斑斓的乐章,他的风景画作品必将随着他旅途中阅历的增长,在欧洲文明的浸淫中绽放出更为浓厚,炫目的光彩。
王加 2017年寒露于逸雅轩
(横看大图)
北京画院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王明明
庄重"意象东欧"油画展即将开幕。得知这几年中他自己驾车返复游走东欧几国的经历,我欣喜地看到这批创作有了质的飞跃。作品整体把握了东欧几国的人文风貌和特点,从一位中国艺术家的视角深入地思考和发现,少了写生的随意性和摄影中的繁锁,多了主观的虚实表现和融合音乐律动的诗意表达。在他之前两个系列中略显生涩与拘谨的表达,如今已演变成充满自信的挥洒。通过思考后落笔的酣畅淋漓,显示出庄重艺术创作的成熟。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学术理论家邵大箴
庄重对待绘画的态度更接近中国传统的文人画家,他努力把自我融进自然之中,领会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的精神。他把绘画创作过程视作心性修炼的过程,在画布上从细微末节到整体构图,他反复推敲,因此每一根线条,每一块色彩,都刻有他心灵和思绪的迹痕,都是他意识和潜意识的外在表现。颇引人注意的是,他重视意象创造,重视从文人山水画的观念和技法中吸收营养,他随兴所至的画法,他清新洗练的笔法,都与文人画颇为相似,但他同时十分注意保持油画语言的特性,发挥油画在结构、肌理和色彩上独有的美感。他不因平面性的创造而削弱物象结构性,巧妙地把后者隐藏在前者之中;不因笔线美的追求而忽视笔触与肌理美感,细心地在色彩层次的变化上讲究柔和与微妙。近几年来,庄重常常用俯视的角度画地面,画面上飘着朵朵白云,地面上的山峦、房屋、道路、田地和树林的形被简化了,组织在统一的有抽象意味的结构之中;也常常用俯视的角度画水面,迷醉于水中真实而又虚幻的影像。他还不时创造有广宽空间的风景,描写自然界的宏伟与精微之美。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著名油画家沈行工
在庄重的作品中似乎总是回荡着绵延舒缓的节律,一切都起伏有致,宁静致远。那是一种类似弦乐的、线性的形式感觉,一种悠扬幽远的味道。我认为,庄重风景油画创作的选材角度与表现手法,充分地显示出了他自己的审美取向,同时也映射出他作为一个成长于都市的青年特有的内心向往。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当代艺术家许江
庄重的风景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已初露端倪。他画冬雪、疏雨、秋风,让自然的四季贴着大地的呼吸。接着又一举跃上天宇,俯莽山,泛沧海,笔下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让人们的视线悬于云烟之上。近年来,又以一潭春池,淘洗万象。庄重用东方式的忧郁的目光浏览着芳馨的春色,颇有“散怀山水、萧然忘羁”的意态。那春池如若镜像,自然流淌在涟漪中自由而细密地展开,将花草的浮华放逐,吉光掠影中留住生命的珍爱。花非花、树非树,恍兮惚兮中隐着一份忧生的目光,一份岁华的蹉跎。
《美术》杂志主编、著名评论家尚辉
从光学的角度,水中倒影的物像是虚像。庄重对虚拟光影的兴趣,发掘了他对于幻觉心理表达的潜质。其实,他对于江南平远景致的描绘,虽然刻画细微,但就整体境界感而言,也不免带有虚拟的意味。而俯瞰的画面截景所产生的非常态视觉体验,也不妨认为是作者对于幻觉心理的另一种表述。绘画,无疑是一种审美的呈现;而怎样审美的呈现,则体现了艺术主体巨大的创造才能与自由空间。庄重对于倒影物像的反复追寻、对于大风景俯瞰视角的一再运用,都显示出画家对于悬浮审美心理表达的倾心。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批评家易英
庄重在2000年前后画的风景明显反映出图像化的倾向,尤其在色彩方面。从理论上说,除了照片之外,当代的图像方式很难结合进风景,这是自然的客体与仿真的客体之间的矛盾,把公共图像直接挪用到风景几乎没有先例,除非都市景观。图像的观念无处不在,不管是显性还是隐性,庄重都是把它结合到了风景画。传统风景画的形态没有改变,油画的基本语言仍然保持,不同的是景观化的色彩和纪实性的构图。他透过景观看到的自然既是我们生命的往事,也是未来的憧憬,人类终究还是要回归自然,因此,庄重创造的美既是梦幻也是理想。
文化部国家画院理论部研究员、策展人朱其
庄重这些年从事着一种寂寞的尝试,为当代风景画注入一种文人精神,使其出现一种迷蒙的可能性。而我个人始终认为,杰出的风景画是视觉艺术中的一种最高境界,因为它是一种世界观,具有一种哲学境界,它是文化命运通过个人眼看景象的精神旅行完成的个人奇观。庄重看到了什么?他至少看到了缓慢和宁静对于这个时代仍然具有的一种力量。
庄重 ZHUANG ZHONG
1972年生于南京。
1995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获学士学位。
200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首届高级研修班(学制三年)。
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