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美药业易主两年仍未脱困再亏6871万 过半营收用于营销研发费三年降50%
来源:峰值财经 发布时间:2023-04-22 浏览量:次
易主广西国资两年,莱美药业(行情300006,诊股)(300006.SZ)仍然没有走出困境。
年报显示,2022年度,莱美药业实现的营业收入为8.8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6870.91万元,同比双双下降。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近四年,莱美药业持续亏损,近三年营业收入持续下降,业绩的下滑趋势远没有遏制住迹象。
重营销轻研发仍然是莱美药业的突出特征。近两年,公司接近60%的营业收入被用于销售,其中约半数营业收入被用作营销推广,巨额营销推广费吞噬了利润。
与巨额资金营销相对应的是,莱美药业的研发费用要低很多。随着营业收入下滑,2019年至2022年,公司研发费用持续减少,三年下降约50%。
未来,莱美药业靠什么走出困境?
营收三连降净利四连亏
莱美药业的经营业绩依旧糟糕。
根据年报,2022年,莱美药业实现的营业收入为8.85亿元,较上年减少3.40亿元,同比下降幅度为27.80%;净利润为-6870.91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15亿元,同比减亏31.65%、16.43%。
营业收入下降、净利润亏损,这样的情况已持续几年。2019年,莱美药业实现营业收入18.59亿元,同比增长18.99%,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亏损1.55亿元、1.88亿元,首次出现亏损。2020年、2021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5.84亿元、12.25亿元,同比下降14.82%、22.63%,净利润分别亏损3.27亿元、1.01亿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亏损3.70亿元、1.38亿元。
加上2022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已连续三年下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连续四年亏损。这四年,公司的净利润累计亏损6.52亿元。
针对2022年出现营收下降、净利润依旧亏损的情形,莱美药业解释称,受集采政策影响,公司艾司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等品种销量和价格进一步下滑。受疫情影响,部分地区物流停运,非疫情相关住院病人减少,对公司相关产品发货和销售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此外,为积极应对行业政策及市场变化,进一步丰富产品结构,公司加快创新药、仿制药及一致性评价研发等相关工作,保持较大研发投入。
莱美药业于2009年10月30日在创业板挂牌,上市之后,公司密集收购资产扩张。
仅在2010年,莱美药业就耗资2.22亿元收购康源制药、禾正制药两家公司,2013年又将莱美禾元、金星药业收入囊中,耗资5.40亿元。
不过,这些收购动作并未明显增厚经营业绩。
通过收购康源制药,莱美药业跨入大输液市场。然而,多年来,康源制药基本上靠政府补助为生。2017年,其实现营业收入1.07亿元,净利润为-2417.93万元。2017年,金星药业也未摆脱亏损困境,亏损金额为2541.86万元。2022年,金星药业仍然处于亏损状态,亏损金额为1580.54万元。
由此可见,莱美药业试图借助外延并购进行产业布局,遗憾的是,结果不尽如人意。
2019年开始,随着并购标的业绩爽约,商誉减值、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存货跌价等,导致莱美药业持续亏损。当然,2020年至2022年,莱美药业经营业绩亏损,也与疫情、集采、财务压力有关。
2021年初,莱美药业易主广西国资。新主广西国资给了莱美药业很多支持。2021年,广西国资包揽莱美药业定增,这次定增,募资10.84亿元,全部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及补充流动资金。
易主两年,财务问题解除了,但莱美药业仍然未能摆脱亏损的困境。
研发费用连续四年减少
莱美药业经营业绩如此惨淡,究竟是为什么?如何才能走出困境?
莱美药业主要业务为医药制造,主要产品为化药,涵盖特色专科类(主要包括抗肿瘤药、消化系统药、肠外营养药)、抗感染类等。公司重点品种纳米炭混悬注射液(卡纳琳),首家获得CFDA批准的淋巴示踪剂。此外,其主要产品还包括盐酸克林霉素注射液、氨甲环酸注射液、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盐酸纳洛酮等。
对于2022年的经营亏损,莱美药业认为,主要是受国家集采政策影响。面对目前的处境,莱美药业称,公司处于业务转型期,创新产品尚需时日孵化,新产品尚处于市场培育期。
那么,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应对呢?莱美药业的措施是,推动营销升级和科研升级,引进新产品,积极应对集采。在经营方面,顺应形势不断巩固现有优势业务,通过拓展应用领域的范围,以巩固公司核心产品的优势地位,并通过线上、药房等多渠道营销方式推广公司产品,拓展目标市场。坚持自主研发和科研创新,积极引进新技术及新产品,加大新产品研发投入力度,储备具有核心竞争力品种。
不过,近几年,莱美药业的研发费用持续减少。2019年至2022年,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64亿元、1.07亿元、1亿元、0.81亿元,三年间整体减少约50%。
研发人员方面,2021年、2022年均为119人,此前的2018年至2020年,研发人员分别为112人、110人、124人,研发人员并无明显增长,较2020年还有所减少。
当然,研发费用减少与营业收入下降直接相关。
与营业收入下降相关的还有销售费用,2019年至2022年分别为9.52亿元、8.41亿元、7.14亿元、5.30亿元,也是连续减少。这四年,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约为51.21%、53.09%、58.29%、59.89%。2021年、2022年,接近60%的营业收入被用作销售费用。
2022年,公司5.30亿元销售费用中,营销推广费为4.4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50.24%。2020年、2021年,其营销推广费分别为7.21亿元、6.11亿元,约占营业收入的45.52%、49.88%。2022年,公司基本上将资金押宝在营销推广方面。
实际上,2022年,包括研发费用在内的期间费用合计达7.4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84.52%。
毫无疑问,超过80%的营业收入被用于期间费用,吞噬了利润,是公司净利润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
新品需要推广,投入资金进行营销推广是必要的。但是,从莱美药业的实际效果来看,投入大、收获小,有点得不偿失。
值得思考的是,莱美药业该如何做,是加大研发投入及力度,还是延续目前的经营状态?在集采的背景下,未来,稀缺创新药的市场更为广阔,莱美药业恐怕需要更注重研发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