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墓(访马英九祖辈生息地:湘江畔的平静小镇,油菜花开得正旺)
来源:峰值财经 发布时间:2024-05-09 浏览量:次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特派记者 王杰 夏侯凤超 杜春娜 发自湖南湘潭
清明时节,这是一座遍地油菜花的浪漫小镇。
3月27日,马英九来大陆祭祖,湖南湘潭白石镇,这个马英九祖辈生息之所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3月25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从济南出发,来到了湖南湘潭白石镇,这个与马英九千丝万缕联系的小镇。
湘江畔的小村
25日下午2点半,从湘潭市沿107国道驱车60公里,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来到白石镇。
齐白石故里,白石镇名称由此而来。白石镇镇中心不大,107国道穿镇而过,镇上的商业、公共设施也大都沿107国道而建。午后的白石镇颇为安逸,中午饭点一过,餐馆们便纷纷关门歇业休息,哪怕唯一一家开门的快餐店,老板也与朋友们打着麻将消遣时间。不过,镇上花烛鞭炮店生意却很忙,按照当地风俗,花烛、鞭炮是清明节祭祀的必备。
从白石镇转006县道,一直往东约60公里,路的尽头便是马家堰村、潭口村一带,这就是马英九祖父马立安所居住生活的地方。眼下,006县道还是一条断头路,路两旁的每个分叉口处都设有村落标志牌。倒数第一个入口通往潭口村,第二个路口通往马家堰村。
马家堰村入村口门前有一棵大树,这便是马家堰村入村口。入村道路路宽约10米,双向两车道。时值清明,路两旁随处可见油菜花盛开;随着当地天气转暖,不少村民已在田里开始插秧耕作,嫩芽初发,稻田里已泛起淡淡绿色。远远望去,整条道路像一条黑色绸缎镶嵌在一片片稻田与油菜花之间。
“马立安虽是我们马家堰村人,但他的墓地在双阳村。”村民老马说。
据悉,湘潭县位于长江中游平原与江南丘陵的交错地带,西靠雪峰古陆北东缘,东滨湘江,涟、涓地貌轮廓为西北、西南、东南三面高,中部和东北部低。区域内平原、岗地、丘陵、山地四种地貌俱备,以平原、岗地为主。
马家堰村、双阳村一带更是多山,两村之间相距8公里,虽有031乡道连接,但地势起伏,道路蜿蜒曲折。“路不好找,我带你们过去吧。”担心记者初来此地会迷路,热心的老马索性放弃午后打牌消遣,当起了向导。
在“导游”老马引导下,记者一行沿着马家堰村主干路,穿过一栋栋村居,来到深溪村。从深溪村,顺着环山公路,蜿蜒上山后,来到湘江大堤。滚滚湘江,奔流不息,令人震撼;岸边油菜花开,阵阵黄色,令人沉醉。
来不及过多欣赏美景,顺着堤坝公路行进约500米,便来到太阳山城隍庙。
下午5点40分,峰回路转,一个急转弯下坡,一片片平整的稻田映入眼帘——鸡鸣犬吠、炊烟袅袅,几位村民在田间耕作,“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画面感一下呈现出来。
“那就是马立安的墓地。”刚穿过双阳村的一处民居没有多久,老马指着一块中间有两棵松树的稻田说道。
此时,天已渐黑,记者没有停留太久。
静谧的乡间小路
26日上午10时许,基于昨天的探访,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再次来到双阳村。
26日天气晴朗,马立安墓冢远远望去便能找到,坟墓三面青山环绕,两侧清溪潺潺流过。墓冢虽建在稻田之中,但有一条田间小道与村主干道相连。这条小道为水泥材质,长约八十米,宽近一米。
目中不远处的稻田里,一位双阳村老人正在插秧耕作。老人今年已有70岁,操着浓厚的湖南方言,借助一位年轻村民的“翻译”,记者了解到,墓冢背靠的山叫“乌龟山”,“山特别像趴着的乌龟,乌龟的头正伸向一边的河喝水,墓穴就建在乌龟山的头顶。只不过现在树很多,乌龟的形状也不太像了。”
走近墓冢,记者看到:这座以汉白玉石碑、花岗岩石柱和糯米混合“三合土”打造的墓穴历经多年的风雨后,基本完好如初。墓碑正中刻着“显考马公大基老大人之墓”,右侧记载着立碑时间“民国十七年戊辰岁冬月谷旦”,左侧记载着立碑人为“男人初人:松、积,孙:英九、英石仝立”。墓庐前还有两棵常青松柏,用水泥围挡起来。
记者从村民处得知,最近来祖坟的人多起来了,不少本地人外地人纷纷过来参观祭拜。恰好,一位马家堰村的村民,数着辈分是马英九的堂弟,25日从长沙赶回了湘潭,26日便专门来双阳村看一看这里的祖坟情况。他仔仔细细地绕着墓地转了一圈,临走时郑重鞠了一躬。
从双阳村离开时,路上总能看到三三两两穿着防水胶鞋、满头银发的老婆婆。时值中午,她们从河边采摘完艾草而归,手中竹篮里的满满艾草,说明着她们满载而归。“清明节到了,用这些艾草做一些粑粑。”老婆婆们说着,见记者难懂本地方言,便爽朗大笑,“要不要跟我回家尝尝?再过一个月,可就吃不到咯”。
古渡口
61岁的夏元湘在马家堰村经营着一家小商店,这几天,小商店里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热闹。
这个坐落在白石镇潭口村寺前组的小商店,名字也起得干净利落,寺前商店。商店的位置极好,门口正冲着滔滔湘江,紧挨着的就是当年马立安等人带头修建的古码头——寺门前义渡,如今已经成为湖南省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但夏元湘是做生意的,更在意的是店门口正对着的新码头。码头对岸与湘江遥遥相望的,是衡阳市衡东县油麻田村,每逢一、六就是大集,对岸村民都会坐上船来到这边赶集,5块钱一个人,5分钟就跨过了千米宽的湘江。每到赶集日,小商店的人就多起来了。
码头给村民们带来的便利要多得多,放到过去也是如此。古码头寺门前义渡的一切恍如停留在过去半世纪前,两个精致的小石狮子矗立在此,见证着从古至今的船来船往。始建于清咸丰年间的寺门前义渡,沟通了湘江两岸的湘潭县和衡东县,彼时,当地乡贤在此设渡口,修建了码头。如今,两块石碑立在此处,记录了当时的故事,“寺门前义渡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兴衰和崛起,见证了华夏儿女慈善有爱的优良传统,孕育并见证了马英九先辈的艰苦创业和成长发展”。
“码头就是马英九的祖父马立安带头捐钱修的。”夏元湘说,当时在马立安的倡导下,一些人筹款共同建起了渡口。
“他们家是开锅厂的,当时是我们这的大户。”夏元湘说,自己以前常听婆婆讲,她年轻时和马英九母亲关系很好,“当时婆婆家里贫瘠,马家帮助了很多”。
“当时有从台湾(省)来的人,拿了一张相给我婆婆,问我婆婆过得怎么样,这张相就是马英九的照片,一张手扶在马背上的照片。”夏元湘说,早些年前,婆婆还曾经收到过一张马英九母亲寄来的照片,“她当时别提多高兴了”。
夏元湘知道的关于马家的信息,都是从婆婆那里听来的,包括这个当时马立安带头建起的码头。“碑上也都刻着,这个码头谁捐的。”夏元湘口中的碑,就紧挨着码头立着,上面刻着很多包括马姓人士在内的马家堰人当初捐资兴建码头的功德,其中也包括马英九的祖父马立安。“清朝咸丰年间马朝彩等乡贤始设义渡的捐资石碑一块,越宣统三年马立安等继踵前贤捐资置田以为永久维持之。”
亭子边上,一棵四百多年的老槐树见证着这里的故事。如今,古码头已经不再使用,更宽敞的新码头接续着两岸的来来往往。
马家旧居
近段时间,夏元湘的商店迎来了更多从湖南湘潭、湖北甚至更远的地方过来的客人,或操着一口地道的方言,或板板正正的普通话,不约而同向夏元湘打听的,都是马家的旧居。
每每遇到游客问路,夏元湘都会乐此不疲地指引。“从渡口这里,再往前走两分钟就是咯,前面有棵大樟树,很好认。
彼时的旧居是当时马立安的鸿兴福锅厂,如今只有两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石碑及一片空荡荡的土地,东南西北四个角分别立着四块“文物界桩”碑柱。锅厂遗址不算很大,约有两百平米见方,遗址上还保留有锅厂石墙、地基等痕迹。
和旧居挨着的几栋民居,大都是二层或三层小楼,或现代化的西式装修或古朴的中式风格,与遗址的空空荡荡形成鲜明对比。
据记载,马立安接管锅厂后,利用寺门前码头的地理位置和水运优势,粮食加工及其运销业务不断扩大,锅厂出厂的铁锅、耕具更是闻名乡野并畅销湘南各县,一时成为湘江一带远近文明的农村工商企业。
旧居距湘江仅一路之隔,视野极佳,湘江旖旎,碧波荡漾,眼下是盛放的大片油菜花,远处便是层峦叠嶂的满目青翠。大樟树散发着淡淡的香味,树根处冒出了一个个小小的新芽,脆嫩的,绿油油的新芽,在古老的土地上再次焕发。
3月的湘潭清爽宜人,正值中午太阳正好,当地人都愿意在门口晒晒太阳。嬉笑吵嚷的小娃娃,懒洋洋躺在地上的狗,还有干脆端着碗菜出来吃饭的大爷。他对旁边这些看惯了的风景并无兴趣,更让他觉得新鲜的,是村子里从没来过这么多陌生人。
“从来没有这么多人来过。”大爷一口浓厚的湘潭话,需要仔细听才能辨别。
有开着“鄂A”牌照车辆的游客远道而来,和大爷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这里就是他的老宅吗?”还有穿着一身骑行装的骑友从80多公里外的湘潭一路骑行而来,“我骑了3个多小时,就是为了过来看看。”骑友在旧居前拍了照,和他的自行车坐上了去对岸的船。
“马英九的姐姐来过很多次。”大爷住在其中一栋红色楼房里,他说,最近一次是前年,“她还去我家坐了坐,留了我的电话,过年还发过祝福信息给我嘞。”最近,来旧居的人多了,不时就有人过去找他聊聊,问问马家的往事。
“谁都不能忘记祖宗,忘记根在哪里。”大爷摆摆手,手中捧着中午家里做的炒腊肉和米饭。远处是波涛滚滚的湘江,眼前是笑着奔跑的孩子。生活一如往常,平淡而幸福。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