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家居装修装饰时尚门户网站
首页 >> 国内财经

微信读书破解版(开了2年vip的微信读书,成功把我搞书荒了)

来源:峰值财经 发布时间:2024-05-09 浏览量:

开了2年vip的微信读书,成功把我搞书荒了。

写于2023年3月。

前言

微信读书作为阅读软件中的新秀,算起来从上线发布到现在也有3-4年的历史了。 中间是一系列的各种骚操作,给一帮看书人士整的大呼三天一小惊,两天一小闹。大呼搞互联网的就是会玩,可能团队是之前搞摇一摇或者漂流瓶的,除了不看书没别的毛病。

真不知道微信读书团队里,有几个看书的。

本人03年开始看网文,04年开始上起点,用了微信读书的vip后,终于成功被书荒了。

本来不太想吐槽微信读书,但是最近微信读书开始频频更新新功能,除了没啥用到也没什么,但是就怕又是刷kpi,堆一些没用的功能拿用户当傻子对待,于是终于忍不住喷一波。

看看最近更新一个功能(3月15日),

红框里的当前读到多少页。 这功能说实话有用吗,是有点用,但是作用不大。而且你为什么不直接加一个阅读进度百分比呢? 是因为用户数学都很好还是回头要出微信计算器了?


开了2年vip的微信读书,成功把我搞书荒了


每本书的累计阅读:上个月的功能

关于本书的累计阅读和每月阅读统计。 这功能我属实没看懂有啥用,是要总结一下我看一些垃圾书浪费了多长时间? 好方便让我幡然醒悟,从此洗心革面远离低俗?

开了2年vip的微信读书,成功把我搞书荒了


阅读完推荐书记:上上个月

没有截图了,但是推荐是真的没法说,简直堪比人工智障。 我看一本凡人修仙同人文,给我推荐中医,历史也就算了,推荐个《实用x道镜技术》算怎么回事?

总结

不知道该更新什么可以不更新,不用搞一些没用的功能,本来挺流畅的app搞的一卡一卡的,还占空间。

简述微信读书的历史

火热起点

微信读书,一出道就以能看起点的收费作品为核心手段,吸引了大批用户,(当然很大一部分是起点的用户)。 以这批用户为种子,通过邀请/组队/pk/翻卡等,邀请了很多周边用户:想看收费内容就要邀请好友获得体验。 于是一时间各路大神纷纷开始拉人头,有发帖的有建群的有发朋友圈的,有大神直接撸了将近10年的体验卡会员。

起点大受影响。

然而万万没想到后面的操作给一帮人看傻了。

正常收割:开始推vip

等用户积攒的差不多了,于是开始第一轮的收割:开始推vip,并限制体验卡。

开始推微信读书vip套餐,一年168,而且只有vip用户才可以看网文的收费章节,体验卡用户不可以看。当时很多人已经白嫖将近1年时间,基于情怀也有很多人充了钱了,继续看网文。

之前的薅10年羊毛的大神们感觉被耍了猴,骂骂咧咧的,但是也无可奈何。

无耻收割:vip也不能看网文了?

等冲vip的用户差不多到了一个量级,开始第二轮收割:vip用户也不能看网文收费章节了。

然而微信读书团队错估了用户群里的网文读者的含量以及大家的愤怒。

vip套餐里确实没明确表明是否可以看网文的收费章节,但是也没有说不能看,或者说多久不能看。 大家都是买的年卡甚至买很多年的,结果刚买俩月就不能看了,这无异于欺骗。

于是一直时间退款的卸载的打差评的。(如果翻一翻苹果的应用商城里,还可以看到一些评论,国内的应用商店就别看了,早洗了)

迫于压力,没多久就放开限制了,并且微信读书对外宣传是技术问题。

呵呵,嗯技术问题,也不能说不是。 股市大跌也经常说是技术调整,懂得都懂。

最骚气的是,过个大半年小一年的就搞下,刚开始确实有网友觉得是技术问题,老实等待,结果2345天都没反应。 看过网文的都知道,基本都是每天更新的,一天不看就很难受,结果好几天不看。真是在挑战老实人的闹心,然后大家又都是奋起讨伐。

当然技术问题立刻就被解决。

于是微信读书的团队给人的感觉如图:


开了2年vip的微信读书,成功把我搞书荒了


骚气的操作:延迟更新

折腾了几次,估计微信读书团队也认识到,再拿技术问题当借口,容易给自己背上技术真不行的口碑,等于不是作死是找死了。

于是有了新招:vip能看收费章节,但是章节是延迟更新的。 延迟多久,是技术问题,团队解决不了。

于是就有了延迟一天的一周的两周的,你受不了想看最新的,就去起点充钱看。 能忍住我算你是狠人就给你看。

搞这些小动作。结果把一批轻度用户给搞没了。虽然用户没来微信读书,但是也没回起点:

因为网文虽然追更看起来,但是断更时间长了,过了那个时间就没有那么大劲头了,再加上现在刷抖音的,听书的,讲书的,看d版的,那个不香? 本来就是图个消遣,你这里不招待,还找不到地方玩耍吗? 大不了开的vip就当吃饭了,以后?哪里还有以后。

说实话,为了收割用户而这么努力黑自己的团队,真是少见。 这个团队里难道一个读书的人都没有吗? 是不是都是从陌陌探探挖的人?

但凡开通一个按天退款的渠道,也能给自己攒点口碑。

更骚气的操作:起点新书不同步了

终于到了2022年,可能微信读书的团队换领导了,也可能是意识到自己虽然把人撵出去,但是撵走是真丢了,还得再拉拉。 于是2022年中开始同步更新了。 但是起点2022年上架的书,微信读书里不会再有了。

这感觉就像,一个超市以打折鸡蛋为由做活动,等大家参加完活动之后,告诉大家我们这个超市其实不卖鸡蛋,鸡蛋只有活动的这些,领完就没了。

这超市的操作也是匪夷所思,以鸡蛋吸引过来的人,肯定是以鸡蛋作为日常消费。难不成还能吸引古来买玛莎拉蒂的人?

更更骚气的操作:我库有这本书,但是不让你搜到。

新书没有了,你可能回想,那么看老书可以吧。 万万没想到,微信读书团队又起骚操作:我不让你搜到, 例如老牌修仙文:凡人修仙传

开了2年vip的微信读书,成功把我搞书荒了

比较有名的庆余年,

开了2年vip的微信读书,成功把我搞书荒了


但是又怕被喷,所以还留了个口子,在书单里可以看到,但是需要用户多翻翻。

开了2年vip的微信读书,成功把我搞书荒了


其实是有这些书的。

开了2年vip的微信读书,成功把我搞书荒了


我感觉是想让你翻一会没找到烦了,就不翻了。

但是回头你真要投诉他们,他们又能从旮旯拐角给找出来,表明他们是没有技术问题,可以免责的。

为什么说感觉微信读书团队里没有看书的人

始终无法认清自己的主要用户群体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来,微信读书团队始终在跟网文用户群体斗智斗勇。主要原因在于微信读书的用户大部分都是网文用户群体。

而这批人是跟起点是高度重合的,而起点跟微信读书是一个集团下的(阅文集团)

微信读书的一部分用户跟起点的用户高度重合,导致了一部分人在微信读书买了vip之后,就不再去起点了。

  • 微信读书是年卡方式,一年168。
  • 起点是按内容长度收取点数。

初级会员的收费标准为每千字0.05元。高级会员收费标准是每千字0.02元。也就是看一本100万字的书,要花50块钱。300百万字150块钱。 而起点上的小说大多数网文都水的很,3000字长度的章节可能罗里吧嗦核心就三句话,5分钟就能看完。而一个普通用户一天看1-2万字属于稀松平常。 所以一个起点的vip用户一年冲个三五百都是小数字。

也就是起点用户的ARPU(客单价)要远高于微信读书。

所以既然他们都在阅文集团,微信读书把用户都圈到了,理所应当要开始收割了,只是没想到镰刀挥了半天割了个空气。

模式不好:有没有非网文读者,真正的读书人

有,少。 或者说,有,但是整体的用户群体并不大。 但是微信读书的模式并不适合。

而且他们的阅读习惯跟网文也不一样,可能一个月看1-2本书,一年几十本,买实体书也花不了多少钱。

而且很多专业的书籍,可能要看很长时间(1-2年甚至更长时间也有可能),所以更不会买会员方式了。 一来年卡方式并不便宜,实体书更经济。 例如庆余年,上图看到是378万字,如果使用起点的方式要花费将近150块钱。 而买实体书不买精装,平装版定价312,用一些卷加打折基本也130左右可以买到。这还不算618双11打折。

算下来电子书居然比实体书还贵。 不说实体书的收藏价值,就是看完再出个二手书,算下来也是实体书更方便,电子书更不划算。更别提那天电子书被和谐或者更远一些微信读书倒闭之类的事情发生。

所以真正看书的人,为什么不买实体书呢?

所以科技带给便利,但是有些人利用科技的方式到底是提供更多便利,还是为了收割呢?这也是一些IT公司需要思考的。

就比如大数据,就更多的被用来大数据杀熟呢。

二则微信读书的功能也不是很优秀, 专业书籍内容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形式也是比较多,并且阅读起来批注笔记也是必备的。 (这个后面再详细讲)

第三其他平台也有出版类的 既然是出版类,只要不是独家版权,其实别地方也有。 比如原来各类图书的宿敌Kindle Unlimited,经常优惠98元/12个月、160元/24月,算下来比微信读书还便宜。 更别提有京东读书这种买京东plus就送一年的存在。

努力在转型,但是只有努力

可以看出来,微信读书在努力的想发展出版类图书的用户群体,努力的转型。 但是并没有什么实际动作,就靠最开始说的那些功能吗? 有什么用? 靠版权吗? 除非想把一个行业做烂,否则如果垄断版权了,只会导致阅读群体的大幅度缩水,行业一潭死水,然后开辟第二市场(例如看知乎新闻和段子等)。

微信读书一些实际问题

讲了很多虚的东西,讲一些实际的问题吧

专业书籍排版不佳

虽然微信读书一直想抛弃网文用户,但是出版类书籍的排版是不忍直视,就拿名著西游记来看。

开了2年vip的微信读书,成功把我搞书荒了


这莫名其妙多个换行是什么意思。

古文如此,其他一些技术类,例如IT/数学也都是惨不忍睹,例如下图

开了2年vip的微信读书,成功把我搞书荒了


不支持一些生僻字,全靠贴图

这么大一体量的团队,自己搞个大字库怎么了,搞的那那都是贴图,复制查询都很不方便。


开了2年vip的微信读书,成功把我搞书荒了

开了2年vip的微信读书,成功把我搞书荒了


代码/公式等不支持直接显示,也是贴图

计算机代码/数学公式/物理公式等之前是直接复制的文本,可读性非常差, 现在处理成图片,看起来略好一些,但是也不是特别好,关键也不能复制啊。

开了2年vip的微信读书,成功把我搞书荒了


变量和公式

开了2年vip的微信读书,成功把我搞书荒了


插图扫描的,没有好的阅读体验

这种情况很常见,还有一些有表格或者插图的书籍,里面的图也不是很方便看。

开了2年vip的微信读书,成功把我搞书荒了


这种情况多见一些本来没有电子版的书籍,因为没有原机构或者没有第三方制作专门的电子版,应该是被直接拿来就用了。

注解功能太死板

在实体书中,注解一般放在书页下方或者章节末尾。在看书的适合,看到注解可以翻过去进行查看。 微信读书也照搬了这个模式,点击之后跳转到末尾,然后再划一下调回来。

这功能复制的不错,不过是不是忘了这是软件应用,跳来跳去其实没那么好用。

点击小数字2,会跳到第二张图的注解页面。


开了2年vip的微信读书,成功把我搞书荒了



开了2年vip的微信读书,成功把我搞书荒了


这里能不能创新下,点击开个弹窗之类的方式?

网文是不用注解,但是稍微专业点的书籍,都会又注解。我严重怀疑微信团队做了这个功能之后,有没有自己用过。

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说微信读书团队里没有读书的成员,但凡自己用用就知道这种操作多不方便—真不如看实体书。

web端没有看书评和写书评的功能

这点,不知道是不是微信读书在坚持微信团队的所谓生态模式的理论。 难道是怕web端有了书评之后,大家写的太多? 还是说希望大家写书评都写寥寥三两句即可?

我建议微信读书团队里的人自己写一篇书评感受感受,例如最近最火的狂飙。感觉下坚持只在手机上写评论是种什么体验。

说句不好理解的,是怕写太多大家不看? 都是看书的,你写个三五万字还能有书长?

图方面的阅读功能缺失

例如图集/画集等,没有比较好的阅读模式。 pad版本也差点意思。

没有手写功能

没有手写批注或者记笔记功能,对需要注记的人士来讲,不如搞个MarginNote

中不溜的阅读器

6寸看是各方面都很兼顾,实际是最不适合的尺寸: 想便捷,有点重 想放置,有点小。 * 想久看,有点累

即使是大手的人,单手拿着时间久了,也不是很舒服。

手持长期阅读,手感重量第一。

专业阅读,分辨率尺寸第一。

现在市场上大家都在出更小或者更大的尺寸吗。例如更小的5寸, 更大的8寸,10寸 ,13寸。

口袋阅是个好产品,至今手持阅读设备种保持yyds的地位,无人能及。在二手市场保持坚挺的价格,即使性能很差。 但不为何不出了。 反而搞出来6寸的设备。

不知道微信读书团队对用户的理想阅读时间是多久? 自己有没有拿着自己的设备有过1-2小时的阅读使用?

无用的活动

pk知识/知识闯关/翻卡/组队/每日一答

看着热热闹闹,喊出来的都是买鸡蛋的,结果喊来了告诉大家这里不买鸡蛋。

尤其有次微信读书年度总结还有专门介绍是怎么做每日一答的,这有什么用?

阅读跟知识,有相关,但是没那么相关。 你就算把莫言和罗翔叫过来,也不一定回答上来:

开了2年vip的微信读书,成功把我搞书荒了


百度一下就知道的,是信息。 学会的才是知识。

那做信息的思路做知识,还引以为傲,可把百度高兴死了。

困境和总结

困境

微信读书的目前的困境是年费用户购买之后,就没有其他消费。而年费用户的新增非常缓慢(口碑/书籍问题后面会讲),单独使用书币购买的应该寥寥无几,所以面临很大的营收和增长困境。

简单来讲就是故事讲不下去了,饼也画不大了。 于是开始折腾用户。折腾不动了,开始挂广告。

目前微信读书有启动广告,活动邀请广告,组队邀请也有了广告,如果短期没有更好的方法,相信会有更多广告。

开了2年vip的微信读书,成功把我搞书荒了


问题

以上主问题就是因为没有对阅读群体有足够的认识和用户群体调研。 早期是使用了类似微信的引流方式(微信早期靠摇一摇/漂流瓶等方式吸引人),引流完之后再做转变。

而令微信读书团队比较困惑的是引过来了,怎么一直转不了?

这就说明对缺乏对阅读群体的认识。

就目前国内的阅读人群可以分为三类:

一、专业书籍阅读,主要是学术类,例如数学、物理、生物、化学、环境和材料等,需要阅读大量的专业书籍。这类人也是13寸阅读器的主要受众。

二、文学阅读:主要以文学、艺术类。阅读质量高,但是阅读较满,对书籍质量要求也高,主要以出版类作品为主。

三、网文群体:主要是网文,快餐文,小白文等,好看就行,无脑无厘头都可以,是网络阅读的主力群体。

从群体规模来看

第三类人群数量最多,目前起点/晋江/纵横等网站就是靠这批用户养活的。但是这批人消费水平一般,平均年消费水平在100-200元左右,更多的是看盗版。

第二类人群数量中等,消费能力也可以,但是是在实体书方面,每月可能买几百块钱的书,但是网上不花一分钱。

第一类人群数量最少,但是消费能力爆棚,ipad pro+ pencil,大法dpt-rp1的主要消费群体。

所以想服务那个人群,或者说想赚那个人群的钱,要想好。

这里要插一句,科技是带来薄利多销。让买不起的人可以买得起,盘子大了自然产业就大了。而不是靠各种法子逼着用户多掏钱。 同样是包月包年,kindle是怎么做到那么便宜的?

毕竟市场经济,而是还要看国民收入和消费占比。

如果都是月入3000的人,你希望他拿出来多少钱看书? 100,500 还是1000? 总归会有一个消费占比,这占比才是这个市场真正的规模。

即使他这月被刺激被忽悠或者迫于某些方面,花了大价钱就跟闹一热挺了女主播一个嘉年华,但是这个事它不长久,也不是阅读这个行业该干的事。

而现在微信读书给我的感觉,就是一帮号称可以做大买卖的人,从自家另外一个超市里拎点东西出来,就搞个新门面开始营业的。东西还是那些东西,就是因为吆喝声大,一开始吸引不少人,等后来大家一看卖的东西跟老牌子差不多,那自然是看到便宜的就买,要是贵了就走人。

结果生意不行搞的着急上火的。

总结

用户的区分是依靠需求的区分。让高端用户满意,自然是带来口碑,就如同大家一说阅读器,首先就是推荐大法dpt-rp1,买不起才考虑boox/掌阅之类。

如果一个产品靠反复无常忽悠大家,那口碑就坏掉了,谁还敢买你的服务? 等去年促销买vip的用户到期了,应该更少人续订,

到那时候才是真正的雪上加霜。

留给微信读书的时间不多了。

但是还是可以有一些意见建议一下

口袋阅

设备就不要搞6寸了,口袋阅是个有前途的产品,可以继续走轻量级,便携阅读,公交地铁睡觉前,拿个小设备,真的很舒服。 少一些预装强制之类的。你的内容好了,用户自然就来了。

大家对设备的接收还可以,看海信从a5 一直搞到a9 中间还有touch reader等等各种产品。说明这个市场还是很蓬勃的。

大屏设备

搞一些手写功批注功能吧,如果当作svip的 或者独立的收费功能,例如59元开启手写,带网络存储。

如果能自己出一款大屏的阅读设备最好。

实在不行可以跟其他厂家合作。

占领高端用户是个战略,能得到某个专业的人员认可,才是一个专业的阅读类app。

口碑都是从意见领袖(专业人员)像外圈扩散的,相信腾讯的人应该比我懂。

否则一说微信读书,永远是个看小说的。就如同一说陌陌,就是搞xxx的,你说用它搞工作聊天,谁信?

字体库

自己弄个好点的字体库吧,支持一下古籍啊文言文。 总不能让用户自己装big5, 微信读书都100多m的体积了。

用户体验

腾讯也算是产品起家的,据说内部也是产品比较有话语权,能不能找点看书的人做设计? 好好优化优化使用体验。 别老拿搞陌陌/探探/soul之类的思路做阅读。

圈子

圈子弄的那什么玩意,里面有多少能看的内容? 群体不像群体。书友圈不像书友圈。

是准备搞个新贴吧还是新知乎?

没事可以给员工放放假,没必要硬堆功能。

网络小说

起点的问题很大,牛的作者千万年薪,而更多的是在温饱。 从商品方面将,当多销到什么程度要开始薄利? 起点的回答是没有薄利 从书籍方面,从印数数量达到多少书籍开始降价? 起点的回答是没有印刷成本所以不降价。

太贪,所以这个市场永远做不大,未来还会越来越小。

本来微信读书能解决这个问题,但目前看来,希望渺茫。

实在不行就跟番茄/追书神器学学。

实在不想上架,就别想上了。

开局那句话,现在打开微信读书,看完追的几本更新,就关掉了。 如果他们写完了,我也没什么看。新书没上架,老书不好找,也就等vip到期,可能就卸载了。

指望我一个看网文的去看平凡的世界,直接看电视不香么。

去其它app? 我明明买了微信读书的会员,还要去起点充钱,怎么想怎么不爽,还是刷抖音打王者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