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昆(远洋商船为何近海沉没?《闪耀吧中华文明》探索海底宝藏)
来源:峰值财经 发布时间:2024-05-09 浏览量:次
封面新闻记者 曾洁 实习生 何雨婷
在唐朝中期之前,中国对外贸易主要经过陆上丝绸之路,之后由于战乱和经济重心转移等原因,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逐渐成为东西方文化和经济交流的重要载体,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800多年前的一天,南宋远洋商船——南海I号装载着精挑细选后的十几万件瓷器、百余件金器、百吨铁器,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港,开启了自己的旅程。
《闪耀吧!中华文明》剧照
“缠头赤脚半蕃商,大舶高樯多海宝”。那时候的泉州城,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旅行家与传教士,100多种语言在街头此起彼伏。每一年的夏天,无数的海船顺着东南季风抵达泉州港,纷至沓来的各国商人在这里经商、居住。印度法笛与福建民调融合成了独具特色的泉州南音,不同的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出五彩斑斓的火花。半年后,当冬天的西北季风吹起之时,外商们又纷纷扬帆离港,各自踏上归国的航程。
《闪耀吧!中华文明》剧照
这样一艘满载精美货物的“宝船”在驶到广东近海时离奇沉没,翻遍史料却没有任何记载。远洋商船为何沉没于近海?货船的主人究竟是谁?
南海I号的身上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10月28日晚七点半,由河南卫视、优酷联合打造,封面新闻媒体战略合作的国内首档文化探索纪实节目《闪耀吧!中华文明》即将播出。本期节目来到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一起探寻沉睡海底百年的宝藏。
陈坤
远洋商船近海沉没,
为何史料毫无记载?
南海I号是目前为止中国所发现的年代较早、体量巨大、保存最为完整的一艘远洋贸易船,《梦梁录》里面记载,海舰集船大小不一,大的可以达到五千料,可载五六百人,小的两千到一千料,可载二三百人。据专业人士估计,南海I号的排水量不低于三百吨,在当时算得上是世界级大船。可是在查阅史料的时候,却没有找到任何有关这样一艘“引人注目”的大船的记载。
根据船上发现的瓷器来看,它们都是在泉州烧制的,有史料记载,泉州古代的市舶司官员会在船员出海前举行欢送仪式,相关的活动情况会被刻在九日山的一些石头上,这些石头或许能解开南海I号的“身世之谜”。
泉州,一千年前被称为刺桐城。宋元时期的泉州,曾经是世界第一大商贸海港。这里,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留在九日山上的这一篇篇祈风石刻,记录了商船夏来冬往的匆匆身影。在这些祈风石上能找到有关南海I号出海的记录吗?那一篇篇石刻寄托了怎样的祈愿?祈愿的人群中,会有南海I号船员的家人吗?
《闪耀吧!中华文明》剧照
满载百吨昂贵货物
商船主人究竟是谁?
南海I号的船舱里,塞满了“宝藏”:107件金器、超17万件瓷器和130多吨铁器,种类约60多种,数量已经超过18万件,这应该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一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载体。
盛世古玩,乱世黄金,黄金永远都是硬通货。出水的金饰里不乏类似龙纹的图案,在中国古代,龙只能供皇室使用,这成为一个关键的证据。1128年,金国攻打南宋时,南宋的开国皇帝宋高宗就曾出海,而船上发现的年代最晚的文物是南宋第二位皇帝宋孝宗时期的淳熙元宝……
除了黄金,南海I号上的17万余件来自福建闽清义窑的瓷器也提供了研究思路。这些瓷器的纹饰各不相同且极具异域风格,很可能是来自海外的订单。德化窑背靠泉州港,白瓷做工精美、价格亲民,曾经大量出口国外,这些民间瓷器的发现似乎推翻了船主人皇室身份的猜测,那顺着这条线索,能找到南海I号真正的主人吗?
南海I号为何满载瓷器、铁器沉没于近海,当时的祈风石刻和瓷器交易信息中又能否找到船主人的线索?10月28日晚七点半,广东省阳江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原南海I号博物馆党组书记、馆长曾超群,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研究员李玉昆,泉州博物馆原馆长、研究馆员陈建中三位专家助力解读闪耀文明,一起走近南宋的古窑、海港,还原古代中华繁华的海上贸易。锁定河南卫视、优酷、大象新闻,与陈坤一起探寻中华文明的闪耀时刻!
(本文图据河南卫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