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家居装修装饰时尚门户网站
首页 >> 商业资讯

汤成军(河东文化)商族发源地在运城的十大证据)

来源:峰值财经 发布时间:2023-04-24 浏览量:

商族起源地应在运城,商部落是舜帝部落联盟的一支,活动中心区域在薄山(中条山),最早的商都在亳(垣曲商城),夏商鸣条之战在安邑(运城盐湖区北),从历史文献、考古材料可以证明,中国第二个王朝商朝发端于运城。

一、从图腾信仰上看,凤鸟部落活动中心在晋南

《诗经商颂》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其它《楚辞》、《吕氏春秋》、《史记》也有同样的记载。这些文献记载说明,商族是以玄鸟为图腾的,这观点也为古史家们所承认。

甲骨文商字,其形状如凤。著名先秦史学家王玉哲先生说“即凤凰的凤字上部之鸟冠”,“代表他所崇拜的鸟图腾”。应该注意到:居住在古代中条山一带的部族,也都是以鸟为图腾的。甲骨文称之为“凤方”。卜辞常有凤方,凤方之凤字,通假为风。现在运城仍有很多以凤鸟命名的地名,如凤凰山,凤凰原、凤凰咀、风陵渡等。这个解释说明商族起源于晋南,以凤鸟为图腾。

而甲骨文商字下部分字形,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徐中舒先生说似穴居形。这个意见甚确。不过在这里应该指出,穴居只能是在古代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带才有可能,而黄河下游地区的土质是不能穴居的。商人穴居,正可证明商族起源于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带,其区域就在运城。

二、从《国语》记载看,商部落起源在河东

《国语》曰:“商人禘舜而祖契”它说明商人与舜有一定的关系。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孙作云先生考证:“舜族以凤为图腾,但此族人不自称为凤凰,而曰俊鸟,后代人又把它写成一个字,就成俊字,其义亦为凤凰,其读音如舜(“俊”音假通“舜”),这说明商是舜之后裔。

舜和其氏族部落其活动中心也都在河东。《史记五帝本纪》曰:“舜,冀州之人也。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冀州,郑玄曰:“两河间曰冀州”。孔颖达曰:“河东之西,西河之东,南河之北是冀州之境。”《正义》曰:"蒲州河东县本属冀州"。雷泽又名雷水,“在永济县南四十五里雷首山下,一名雷泽,相传即舜所渔处。”由上可见舜的活动范围在河东,而商始祖契,为舜之后裔,也在运城。

三、从《史记》记载看,有娀氏故地在运城

《史记殷本纪》曰:“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淮南子》曰:“有娀(在)不周之北。”同书又谓不周“在海隅”。海隅即风后故里运城盐湖西边解州镇(帝王世纪云,得风后于海隅);而不周山则在今太行山——中条山南侧一带。在今河南辉县有共山,芮城有共水(陌南镇朱吕沟),平陆有共池(洪池镇),实为古共国之地,“谓即共工氏之旧地”。

《史记殷本纪》曰:“桀败於有娀之虚,桀奔於鸣条。”括地志云:“高涯原在蒲州安邑县北三十里南阪口,即古鸣条陌也。鸣条战地,在安邑西。”说明有娀氏部落应在运城。

四、从《括地志》解释来看,商汤居住在运城之“薄”

《史记殷本纪》:“成汤,自契至汤入迁。汤始居亳,从先王居,作帝诰。”就是因为商祖契曾经在“亳”地居住过,而汤现在又在这里居住,所以叫“从先王居”。专家确定,亳与薄互通,应该看到这就是商族的发祥地中条山(薄山)一带。

《史记殷本纪》中“汤居亳”,最早应是“汤居薄”。《荀子议兵篇》曰:“古者汤以薄,武王以漓(镐)”。《管子轻重篇》曰:“夫汤以七十里之薄,兼桀之天下其故何。"可见"汤居亳",应为“汤居薄”。而薄山,就是中条山。《括地志》曰:“蒲州河东县雷首山,一名中条山,亦名历山……亦名薄山。”可见,“汤居薄”,应该就是商汤居住在中条山。

河东文化)商族发源地在运城的十大证据

《寰宇记》:古亳城在垣县西北十五里。《县志》:城周四百四十步,今谓之下亳里。《山西志辑要》曰:“亳城,县西北十五里,《隋志》载:“后周改白水县为亳城,大业初改臺城为垣县,西有亳原,汤于此誓众。”可见今垣曲县城北,在历史上曾名亳城县,其设亳城县是与汤居亳有关系,故古城北为亳村,仍称汤王坪,当为汤都亳地。”

五、从“景亳之命”看,皆指向闻喜景山桐乡

《左传》昭公四年曰:“夏启有钧台之享,商汤有景亳之命,周武有孟津之誓。”《太平寰宇记》曰:“景山在闻喜县东南十八里。”《清一统志》曰:“景山在闻喜东南三十里,即中条最高峰,一名汤寨山,又名汤王山,上有汤庙,下有葛寨村。”由此看来,汤王景亳之命,应在闻喜,与垣曲紧相连。

河东文化)商族发源地在运城的十大证据

闻喜汤王山

《史记殷本纪》:“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於是伊尹放之於桐宫”。《元和郡县志》绛州闻喜县:“桐乡故城,汉闻喜县也。在县西南八里。俗以此城为伊尹放太甲于桐宫之所。”桐乡县该闻喜县,这是汉武帝改的名字,可见这个地名之久远。

六、从商汤灭夏过程看,鸣条之战在安邑

《史记殷本纪》曰:“桀败于有娀之墟,再败于鸣条,夏师败绩。”《括地志》曰:“鸣条战地,在安邑西。”孔氏传曰:“桀都安邑”,又曰:“鸣条地在安邑西。”据《清一统志》曰:“鸣条岗,在猗氏县南三十里。南接绛州安邑夏县界。”那就自然在今运城市盐湖区西北,今涑水河与青龙河之间的丘陵地带,现在仍名鸣条岗。

河东文化)商族发源地在运城的十大证据

运城鸣条岗上舜帝陵

清华简《尹至》记载:“汤往征弗附。挚度,挚德不僭。自西翦西邑,戡其有夏。”《尚书·太甲上》:“惟尹躬先见于西邑夏,自周有终,相亦惟终。”孔传:“夏都在亳西。”这里的西邑、亳西皆指夏都安邑(今运城西)。

河东文化)商族发源地在运城的十大证据

鸣条之战

《尚书序》曰:“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遂与桀战于鸣条之野,作《汤誓》。”孔传《尚书》﹕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桀都安邑,汤升道从陑,出其不意。陑在河曲之南,陑在蒲坂一带。《太平寰宇记》曰:“尧山,在河东县南二十八里,即雷首山,汤伐桀,升自陑,即此。”由此可见汤伐桀,升自陑,与桀战于鸣条之野,桀都安邑,皆在今运城区域。

七、从孟子“与葛为邻”来看,运城也有葛寨

古代名葛的地方与亳一样是很多的,运城市垣曲县就有葛寨,这才是其原生地址。“汤始亳,与葛为邻”,其地域应是很近的。《清一统志》曰:"葛城,(垣曲)县南五里,距亳十五里,土入名葛伯寨。”《山西通志》曰:“明《山西通忐》:县南四十里葛伯寨,在汤山下,相传葛伯阻兵。

所以,清人俞正燮在《癸巳类稿》卷一《汤从先王居义》中早已指出:“汤始终皆绕葛居,又今山西垣曲西北有亳城,即后周亳城县,西南有葛城,即史记赵成王十七年与魏惠王遇葛孽者,亳葛岂得必近宁陵。"俞正燮的意见在清代没有引起人们重视,随着垣曲商城的深入发掘,应当引导我们由此去寻找葛的地址及汤都亳的源头地望。

八、商汤庙宇祭祀,运城各县汤庙不少

河东是商族最早的活动居地,商汤在运城地域影响很大。后世人们为了纪念商汤,在运城就建立了不少庙以祭祀汤。在甲骨文中常见记载。据胡厚宣先生考订,舌方为武丁时卜辞中最常见之一国,其地在殷之西方。舌方内侵,常至唐地(晋南)。(“唐”通“汤”)。卜辞曰:作大邑于唐土(《金》611)。唐土即唐社,在甲骨文中又称为“唐宗",就是祭祀汤的祖庙。

据《清一统志》记“汤庙有二,一在虞乡县东,一在荣河东北十里。”又曰:“汤庙,在闻喜县有二,一在南关外,宋元佑间建;一在中条山中峰,前有湫地,祷雨辄应。又垣曲县汤庙有三,一在县西下亳村,一在县北燈坂村,一在县东北峪子村。”从以上记载看来,运城汤庙的分布,以垣曲最多,当与汤始居亳地有关。

九、从近代考古证明看,垣曲商城为最早亳都

垣曲商城的发现,为寻找“汤始居亳”提供了可靠的证据。考古工作者在垣曲县古城镇发现一座相当早商文化的古代夯土城址。初步进行钻探和试掘,城垣平面为平行四边形,城内面积约十二万余平方米,四面城墙中以北墙较为完整,迄今仍保存在地上,长约三百三十米,高三至五米,宽五至十二米。其余三面均存在于地下。以西墙保存较好,长约三百九十五米,东墙仅存北段四十五米,南墙中段及东段外侧则被黄河冲毁,墙基石和墙体为夯土筑城,土色棕红、细密坚硬,夯窝为圆形尖孔,排列十分紧密。

河东文化)商族发源地在运城的十大证据

城垣内部布局为:东南部有密集的灰坑和窖穴等遗迹,文化层堆积较厚,可能是居住区。中部偏东有一组夯土建筑基址,分为六块,较大的一块为长方形,长约五十米,宽约二十米,还有的为曲尺形,可能是宫殿区。从地层关系和墓群判断,当属于商代二里冈时期。邹衡先生研究,垣曲商城相当于成汤时期,称为商代早期文化。

十、从历代官方商汤祭祀看,官方祭祀商汤在万荣县

唐《括地志》云:“汾阴城俗名殷汤城。”据南宋《文献通考》:“殷汤葬汾阴,太祖乾德四年,诏给守陵五户。”明代《山西通志》记载:汤王庙在(荣河)北十里以汤陵建庙内,汤像以伊尹仲虺配享。隋制祀商汤于汾隂以伊尹配;宋建隆初,诏置守陵五戸嵗春秋祀,以太牢以本州长吏充祀官。官造祭器开寳六年勅修,殿中侍御史李莹撰碑铭,宋五礼新仪祀商王成汤于庆成军,以相伊尹配。明正徳元年,少卿乔宇奉命致祀题准増修祠宇。

《明史》卷二十六记载,洪武三年,皇帝派遣使者访求前代帝王陵墓,接着命令各行省制成地图献上,共有七十九座陵。其中在山西荣河(今万荣县荣河镇)祭祀商汤。每年祭祀在二月、八月。每年一定时节修葺,设置陵户二人看守。又每三年,拿出祭祀文辞、香与彩帛,传达制命派遣太常寺乐舞生带着这些物品到所在地,命令有关部门进行祭祀。

民国《荣河志》亦载,殷汤陵在万荣县裴庄乡百祥村。百祥村位于黄河东岸的峨嵋岭台地,北距商代古耿国遗址20公里,南距古殷汤城也就是汾阴古城后土祠20里。在此官方祭祀商汤,应该有其充足理由。

根据以上证据,我们可以描绘出这样子的场景,商部落是舜帝的后裔,商族祖母简狄在中条山(薄山)吞玄鸟卵而生契,契被称为商人的始祖,契是尧舜时期的大臣,工作在河东(运城),后来被分封到了亳城(垣曲商城),契因佐禹治水有功,被舜封于商(垣曲),赐姓子氏;商族在早期经常迁徙居地,所以从契到汤,经过了十四代,八次迁徙,成汤“从先王居”再次居于“亳”(垣曲商城),在景山(闻喜县)誓师,与夏桀战于鸣条(安邑北),商汤去世后葬于汾阴(万荣县);后世随着商都迁移,亳这个地名被带至商丘等地,由于商族的迁居传统,其间祖乙迁回古耿河津,最后盘庚才固定于殷地安阳。

以上表明,商族起源于运城,最早的商都在运城,商汤去世后葬于运城,运城是商文化的发源地。

(运城市三晋文化研究会 景永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