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家居装修装饰时尚门户网站
首页 >> 股票基金

割股疗亲(诸葛亮躬耕地“襄阳隆中说”起源资料的可信性分析)

来源:峰值财经 发布时间:2023-04-25 浏览量:


笔者在上篇文章中对诸葛亮家到底是在襄阳城还是在南阳之邓县进行了据史论证。证明了习凿齿的记叙与诸葛亮本人自述矛盾之处,那么习凿齿的著作是否称得上是真实可信、无所讳饰的信史?是否可以直接作为躬耕地的依据哪?

下面我们继续进行剖析论证,习凿齿的著作流传下来的主要有《汉晋春秋》和《襄阳记》。在其著作只说了亮家的位置和规模,只字未提躬耕地,而这个家与躬耕地是两个概念。诸葛亮幼时从山东琅邪来到荆州,起初寓居其叔父诸葛玄家,随着诸葛玄身死西城,诸葛亮姐弟境遇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其叔父在世时,荆土豪族与其大姐联姻,叔父死后,二姐嫁个从未进过襄阳,正史无载的所谓隐士之子,诸葛也被动娶个丑妻,被乡人嘲笑。随着建安后期,刘表浑噩,两子庸庸,有识之士纷纷离开襄阳,在襄阳饱受世态炎凉且已成人的诸葛亮,离开襄阳来到东汉帝乡南阳附近定居,顺理成章,所以诸葛亮自己才写下了躬耕于南阳这句话,只有这个时间,这个地点诸葛亮居住的地方才能被称为躬耕地。按某些襄阳人的逻辑,诸葛亮家就是躬耕地的话,诸葛亮一生追随刘备,东征西讨,居无定所,难道住过的地方都叫躬耕地?诸葛亮怎么不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天下”?

习凿齿为何非要将襄阳西二十里号曰给南阳之邓县哪?明白了习凿齿的文风,我们就有个一个判断,习在其著作中善于夹带私货进行历史加工创造,自抬门阀,粉饰名望,其目的是树立一个家世源远,勤勉守礼的世家形象。在东晋门阀政治的背景下,作为一个有才学有追求的人,习凿齿用春秋笔法自抬门户是可以理解的。有利于融入东晋上层门阀世家权力高层。

在其著作《襄阳记》中表现的尤为突出,《襄阳记》所载的58位人物中,与其家族有关的人物事迹不少于三分之一。除了编写了习郁通梦封侯,习珍抗吴殉国等事迹外,还通过描述襄阳历任太守山简等权贵事迹,暗地里衬托了习氏交接都是上层人物。在其在描写丹阳太守李衡之章节,纵观全文,表面叙述李衡生平经历的文字,字里行间无不暗含一个更加才高视远,助夫避祸的习氏名门闺秀习英,习英的见识远超李衡,不但帮助李衡处理仕途危机,还重义轻财,通过与儿子的对话,在道德上给丈夫做了榜样。通过李衡这一节,悄无声息的宣传了襄阳习氏良好的家风,习英的才识和品德必是家庭教育的结果。通过丹阳太守李衡的生平间接反映出襄阳习氏是一个注重品德修养,德才兼备,耕读传家的家族。

在另一个章节中,关于庞林妻子,习祯之妹。习凿齿记述,因为曹操攻破荆州,庞林与其妻子习氏女被迫分离,习氏女独自抚养孩子十几年。这件事被魏文帝曹丕知道了,赐给她衣物仪仗进行表彰。可是根据史实,习氏女的被封另有其因,庞林是庞统的弟弟,跟随庞统追随刘备,后被任命为黄权的参军。夷陵之战,刘备被陆逊火烧连营,隔江驻守的黄权的后路为吴军所断,庞林和黄权一道向魏国投降了,两人均被曹丕封侯,其妻子也受荫封。在习凿齿的笔下,习氏女的被封,却是曹丕对她独守门户,抚养幼子十几年的褒奖。在战乱时代,夫妻分离,独自抚养孩子之人不知几何,如此事迹能居然被皇帝嘉奖,那让引刀割鼻,纵身蹈火,割股疗亲方能青史留名的节烈女子情何以堪?习凿齿又移花接木的对历史进行了加工,目的还是为了凸显习氏女家风之严谨,持家之贤惠,粉饰家风,自抬郡望。

对于诸葛亮,异代相知习凿齿在仰慕之余更在文中加深了与诸葛亮的联系,不动声色的为家乡和家族人物进行了润色。即便在诸葛亮去世后,还想方设法为襄阳习氏扬名。诸葛亮过世后,上至蜀汉高层下至黎民,求为诸葛亮立庙之声不断,而习凿齿在书中记述景耀六年,经襄阳人中书郎向充、步兵校尉习隆上表,后主刘禅方同意给诸葛亮立庙,而这一年也是蜀汉灭亡之年。这里我们不禁要问,何以诸葛亮死了29年,一直未立庙,只到蜀汉灭亡前夕,位低官卑的二人上表立庙,刘禅就同意了?其他位高权重的人都没有上过表么?而且蜀汉无史官,三国志未载此事,到了南朝裴松之为三国志做注时,引入了习凿齿的文章,于是习隆这个正史无载,生卒不详,平生事迹皆无的人得以青史留名。

现在大家明白诸葛亮的异代相知习凿齿的文风如何了吧,裴松之在引用习凿齿文章的同时,也提出了怀疑:“臣松之以为如此言之类,皆前史所不载,而犹出习氏。且制言法体不似于昔,疑悉凿齿所自造者也”

“习凿齿自造也”,这时同时期史学家给他著作的评价。所谓对于习凿齿的文章我们要通过同时期其他史料论证,不可偏信偏听。习文中自相矛盾,与其他史料不符的论证,我前文已做证明,这里就不再复述。有兴趣的可关注查阅前面文章。那么襄阳人为何一直要争南阳的躬耕地?我们下篇文章继续分析,请南阳的朋友多多支持,襄阳的朋友多多点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