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河集团(洋河股份迎来400亿巨量解禁,蓝色同盟上演新造富潮,会再减持?)
来源:峰值财经 发布时间:2023-04-25 浏览量:次
说在前面的话
以下全部内容仅为交流学习!请勿以此为投资依据!以下全部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投资者构成任何建议!
文︱ 行业观察员 牛闻闻 方才整理
洋河股份8月4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限售股份约2.49亿股将于2022年8月9日解禁并上市流通,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16.55%。
而此次2.49亿限售股属于洋河股份二股东江苏蓝色同盟股份有限公司,按照今天收盘洋河股份市值为2551亿元来计算,此次限售股解禁市值达到422亿元。
这一天量解禁,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难免会有恐慌心理。
以洋河股份今年一季报数据,二股东蓝色同盟持股比例为17.58%,持股数量为2.65亿股。
事实上,洋河股份二股东蓝色同盟讨论很多。
江苏洋河酒厂,始建于1949 年7 月。1997 年5 月,江苏洋河酒厂整体改制为集团。2002 年12 月27 日,由洋河集团作为主要发起人,联合上海海烟、综艺投资、上海捷强、江苏高投、中食发酵、南通盛福等6 家法人和杨廷栋、张雨柏等14 自然人,以发起设立方式设立了洋河股份有限公司。2006 年,公司进行改制,向管理层控制下的蓝天贸易和蓝海贸易定向增发,增资扩股后,管理层持股比例达到30.8%,国资控股比例下降到38.6%,管理层、员工、经销商成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2009年,公司实现IPO。2016 年,蓝色同盟吸收合并蓝海贸易、蓝天贸易,蓝海贸易与蓝天贸易所持有的洋河股份全部股权由蓝色同盟承继。
可见,蓝色同盟就是一个管理层和员工的持股平台。管理层和公司的深度绑定成就了洋河,但是随着老一代管理层的退位和新一代管理层走上前台,怎么解决新管理层的激励问题就成了洋河最紧迫的问题。
2021年7月15日,洋河股份公告, 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关于第一期核心骨干持股计(草案)符合《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相关规定的说明。拟将此前回购的10 亿元公司股票均用于5000 多名高管及核心骨干员工的激励。
再说回大家担心蓝色同盟减持这件事。
蓝色同盟是洋河股份的二股东,先看此前蓝色同盟的两次减持。
第一次减持是在2020.11.18~2020.11.20期间,总计通过大宗交易减持2262.67万股,减持金额约37.54亿。
这次减持均价约166元每股,相对于2020年初的低点约80元已经翻倍,当时市盈率约36倍,卖得还算是不错。不过在两个月后,洋河股价又涨了约60%,达到约268元。
这也说明,即便是大股东也没法准确估计公司的短期股价。
第二次减持是在2020.11.25~2021.11.23期间,总计通过大宗交易减持2807万股,减持金额约48.47亿。
第二次减持均价约172元每股,相对于2021年初的高点已经跌去约35%,市盈率从50倍又回到约35倍。看来35倍左右的市盈率,是大股东对洋河的估值中枢。
2011年至今已经10年了,10年间,蓝色同盟都没有减持过,为何现在要减持?有哪些资金需求呢?
洋河的股东结构,一直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2020年年报中,代表国有资本的洋河集团持股34.16%,代表核心管理层利益的蓝色同盟持股19.55%,代表经销商利益的海烟物流和捷强烟草合计持股13.63%,其余小股东占剩余的32.66%。
国有资本、管理层加经销商、小股东各占1/3,形成了各方权力和利益相互制衡的结构,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发展的局面:有利于公司举措容易推行,有损于公司的做法会有力量去反对。
蓝色同盟作为核心管理层和公司骨干的持股平台,背后有两位大股东,张雨柏和杨廷栋二人各持股16.86%,二人均为洋河的创业元老,目前基本退居二线,基本不参与洋河股份的管理。
两人在2011年通过减持洋河就已经套现上亿,应该都不缺钱。不过根据天眼查显示,蓝色同盟的股东多达140余人,这140余人均为洋河的骨干员工,难免会有个人的资金需求,若用20~21两年的减持金额来计算,合计共计86亿,除开两位大股东占有约34%,剩余约56亿,即便全部拿出来分,平均下来人均约4000万左右。
蓝色同盟的对外投资,除了洋河股份之外,目前只有江苏蓝色同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100%)、南京蓝色同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持股100%)、浙江千草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持股51%)。
浙江千草素生物科技能查到是生产一种微生物发酵产品,像是某种保健饮料,估计是依靠着洋河股份的经销商、物流等便利条件,老同志们通过持股平台做一些副业,毕竟都是做发酵产品的,跟酿酒也有点关系。
南京蓝色同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网上信息太少,基本查不到什么有用的信息,其他两家都是投资公司,估计是老同志们通过持股有一些对外投资。
结合上面信息,蓝色同盟坚持所得的资金,就两个去处:要么是骨干员工兑现奋斗的收益,要么是通过持股平台做一些对外投资、副业。涉及到的金额不算太大,逻辑上也算是合理。
毕竟,10多年过去,作为持股平台的蓝色同盟总共才减持了三次,剩余绝大部分仍然还持有,说减持行为是对公司未来不看好,目前来看尚早,就看这次后续可有减持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