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家居装修装饰时尚门户网站
首页 >> 商业资讯

济宁香港大厦(《运河风流》写鲁商到写运河的华丽转身)

来源:峰值财经 发布时间:2023-04-25 浏览量:

《运河风流》写鲁商到写运河的华丽转身

4月3日,具有浓郁济宁元素与运河文化色彩的电视剧《运河风流》登陆山东卫视。此前是在2022年4月29日由北京卫视首播,并在芒果TV同步播出,国内多家卫视随后转播。此番在山东卫视的播出,引发了全国各地尤其济宁观众注目。而《文化周末》要讲述的,是《运河风流》关于济宁的、鲜为人知的背后的故事。

作为第一部“指名道姓讲济宁”的影视剧,《运河风流》展现了济宁文化、运河文化在中华文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它的创作初衷是写“鲁商”,而不是今天看到的“运河”。故事还要从9年前的2014年4月说起。

《运河风流》写鲁商到写运河的华丽转身

2014年4月25日上午,著名剧作家高满堂在济宁香港大厦举行座谈。此行高满堂是接受山东省委宣传部领导提议,就创作《鲁商》电视剧专程来济宁采风的。

济宁市运河文化研究会会长杜庆生,前一天下午接到与会通知后,决定建议高满堂改写运河的题材。座谈会上,杜庆生主要介绍了大运河以及济宁以河兴市历史、儒家文化与运河文化融合交汇的内涵,重点推介了玉堂酱园和白英治水等典型素材,这段发言大约一个小时左右。

与会的济宁方面有关专家,也从各自的角度进行了发言交流。

高满堂最后表示,听了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特别是杜庆生会长满怀激情讲述的运河文化和发生在运河上的中国故事,使他深受震撼,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他要改变创作方向,原打算写“鲁商”,下步要着重写“运河”。

在这次座谈会之后,《运河风流》创作团队多次来济宁调研。杜庆生、朱承山等济宁本地专家,为创作团队提供了丰富翔实的资料。《运河风流》在北京卫视播出后,网络媒体作了这样的推介:山东济宁,南临微山,东辖曲阜,大运河穿城而过,得交通之便,浸孔孟之风,自古以来政要商贾云集、文人雅士汇聚,是北方赫赫有名的水陆大码头,被冠以“运河之都”的美名。

《运河风流》,由张新建执导,是编剧高满堂等《闯关东》原班人马,历时5年精心创作的又一精品力作,由巩峥、宋佳伦、李乃文、王媛可、萨日娜、岳旸、李大强、王绘春、李强、梁琳琳等主演,以发生在济宁段运河上的真实历史人物故事为原型,讲述了民国初期以黄子荣、宋鲁生、杨春早为代表的“济宁三杰”跌宕起伏的个人与家族命运,讴歌了运河儿女追求大仁大义、大情大爱、大诚大信的情怀与境界,是一部彰显民族主义英雄气概和炙热的爱国情怀的好剧。随着这部以济宁为主线的年代剧的热播,一定可以带火济宁城,助力建设全国一流文化名市,重铸运河之都辉煌。

《运河风流》写鲁商到写运河的华丽转身

今年的4月5日,在济宁市运河文化研究会,《文化周末》记者专访了杜庆生。他谈到,《运河风流》是儒家文化和运河文化融合交汇的济宁文化。

济宁是人文始祖黄帝、伏羲和孔、孟、颜、曾、子思“五大圣人”的故乡,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儒家文化发源地。历史上的济宁同扬州一样,曾经是大运河的诞生地,又是号令大河南北、统驭四面八方的“中国运河之都”,从而成为运河文化的集中体现地。

这样一来,济宁就同时具备了无与伦比的“儒家文化、运河文化”的丰厚资源优势,以及“孔孟之乡 运河之都”两大世界级品牌。正是这种少有的历史机缘,在济宁大地上构筑了一幅运河文化与儒家文化同生共长、交流互鉴的壮丽图景,将儒家文化的敦厚仁义同运河文化的开放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生成了以“沟通、包容、创新”为核心,以诚信谦和的工商文明为主体,以“敢于担当、鼎力革新”的“运河精神”为特质的独具特色的济宁运河文化。

这种新的文化形态,应当首肯的就是善于沟通的本能。正是这种本能和由此产生的无限活力,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政治的沟通,促成了国家的统一;经济的沟通,造就了古代中国的几度繁盛;民族的沟通,实现了我国多民族的融合;文化的沟通,形成了多元一体的大中华文化。同时,由“沟通”引发和融入的“包容、创新”,共同构成了运河版的融合发展模式。

《运河风流》同样体现了儒家文化和运河文化中“沟通”的魅力。思想文化范畴上,大运河形成了以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汶上老人白英为代表的广大劳动人民,在治理运河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忧国忧民、敢于担当,不避艰险、自强不息,勤奋敬业、鼎力革新的精神,以及在顺应自然中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科学理念;以林则徐、潘季训、朱之锡为代表的数百位满腹经纶、满怀报国之志,献身于治运大业的河道总督所奉行的忠孝为本、礼义为重、节俭为先、创新为要的做人为官之德;以孙玉庭家族为代表的诗书传家为本、忠孝礼义立德、包容创新建功的家族文化;以玉堂酱园为代表的运河工商业形成,并恪守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诚信为本,礼仪为先”“买卖不成情义在”等为主要内容的儒商文化理念和行为规则。

通过对济宁地域流传的戏剧、曲艺《岳家军》《杨家将》《小姑贤》《墙头记》等优秀传统剧目,将忠孝节义等传统美德口口相传,代代相袭,使之成为中国人祖祖辈辈笃行恪守的道德信条的文化印记等,都在《运河风流》有所反映。

《运河风流》写鲁商到写运河的华丽转身

运河文化与儒家文化珠联璧合,产生了历久弥新的济宁儒商文化。杜庆生介绍,《运河风流》对济宁儒商文化做了细致描绘。运河文化首先是一种工商业文化,这种文化追求的是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就是怎么赚钱怎么干。而济宁作为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孔孟之道、儒家思想深刻影响着世代济宁人,重礼仪、尚伦理、尊中庸、重义轻利,以及“文不经商,士不理财”,是本土居民世代恪守的基本信条。

京杭大运河开通后,这种文化观念开始受到工商文化的极大冲击。济宁凭借融南汇北的地理优势,在吸引了大批外地商人、手工业者的同时,也使他们的文化观念、生活习惯在此保留和推演。

南北漕运最盛时,济宁“市杂荆吴客”,有数以万计的安徽、江苏、浙江、湖北等省的商人和手工业者在此定居经商。他们创办了大批商号、手工业作坊,如苏州人戴氏创办的玉堂酱菜铺,专营苏州糕点的兰芳斋食品店,以编制竹器闻名的竹器一条街——竹竿巷等。

外来商人具有强烈的商品经济意识和务实、创新精神,济宁人与南北商人在长期共事和生活过程中,两种不同的文化观念经过互相影响甚至斗争,最终融汇糅合。“看似冤家却有缘”,儒家的仁、义、诚、信、和、中等信条,一并揉进了工商经营的规范之中,从而形成了儒商文化的基本理念。

正是由于运河文化自身极强的包容性,促使在“义利观”等理念上差异巨大的运河文化与儒家文化最终实现了交汇融合,促成了运河文化由工商文化到儒商文化的华丽转身。有句顺口溜这样描绘济宁人:“南京到北京,没有怀庆精;怀庆到济宁,一精也不精”。一个“精”字道出了商人的机巧与儒生的原则,在磨合中提炼出的精髓,运河文化与儒家文化终于珠联璧合。

以“正气传承”为家训的黄子荣,秉承“信义为本”、恪守诚信、货真价实的宋鲁生,恪守祖训“洁身正骨”的杨春早……《运河风流》中三大家族的命运流衍,展现了济宁文化在中国传统社会主流阶层的重大影响,阐述了人性与情感的选择,极具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一部富含生活美感和人文色彩的影视剧。(记者 刘帝恩)

■图为《运河风流》海报与剧集截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