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美商城(“割肉”难解债务危机,红星美凯龙将转战何方?)
来源:峰值财经 发布时间:2023-04-25 浏览量:次
3月30日,红星美凯龙发布了2021年度业绩报告,营业收入155.1亿元,同比增长9.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达16.6亿元,同比增长42.6%,单从数据来看,赚钱能力大有提升。
去年恒大地产暴雷之后,不少房企均受到波及,在地产行业下行的背景下,作为商业地产巨头之一的红星美凯龙也深陷债务危机,一年过去了,红星美凯龙是否已经走出“至暗时刻”?
01 地产商还是家居商?重资产模式“埋雷”!
1986年,红星美凯龙的创始人车建新,带着从亲戚那借来的600元,做起了生平第一笔家具生意,此后,车建新深入家居行业,并于2000年在北京开设了第一家红星美凯龙国际家具广场。
其业务主要分为两大块,一个是买地自建商场,然后对外招商,再收取租金、管理费、咨询费等;另一个则是提供委管服务,以红星美凯龙的品牌名义为委管商场、特许经营商场和战略合作商场提供运营管理服务,并收取咨询及管理费等。
虽然旗下既有“重资产、高杠杆”的商业地产业务,也有“轻资产模式”的委托管理业务,但众所周知,得益于过去十年地产行业的蓬勃发展,“地价升值”所带来的溢价收益,恐怕远远高于委管业务的收入。
像红星美凯龙此类自带品牌效应的商业地产项目,可以作为新开发区的地标,拿地之后可以通过卖场的经营带动地价提升,从而获得更高的资产估值,帮助集团拿到更多的融资,然后,这些资金可以投入到下一个城市的项目运作,因此,红星美凯龙也被戏称为“地主中最会卖家居的”。
这种“重资产模式”在地产行业持续上升的背景下,可谓无往不利,但在近几年,地产行业遭到了数番调控,而在“三道红线”的要求下,高杠杆的拿地模式更是被彻底终结,没有新项目继续“造血”,红星美凯龙的债务问题便开始暴露。
不同于房地产项目,商业地产项目的开发周期较长,从拿地到完成建设,再到招商运营约需要两年时间,而何时能收回成本,还非常考验拿地的眼光以及运营质量。
因此,红星美凯龙的现金流其实一直非常紧张。除此之外,随着地产行业进入寒冬,下游的家居消费需求也在减弱,这对红星美凯龙的营收也有一定影响。
17-20年间,红星美凯龙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4.72%、59.14%、59.95%、61.16%,一路居高不下,截止去年底,其资产负债率仍高达57.44%,总负债为776亿元。
难以拆解的债务问题,让红星美凯龙在去年走入了“至暗时刻”,为此,其不得不通过变卖资产、质押股票来“自救”,但地雷一旦埋下,仅靠“输血”的话,红星美凯龙真能重生吗?
02 “割肉”再“输血”,但债务隐忧仍在
开启“瘦身模式”的红星美凯龙,先后将旗下7家物流子公司和红星地产70% 的股权以23.12亿元和40亿元的价格出售给远洋资本;刚成立不久的美凯龙物业80%股权也以近7亿元价格转让给旭辉。
但这样还不够,在今年3月2日,红星美凯龙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红星美凯龙控股集团将持有的8983.45万股进行质押,募集资金不超过人民3.5亿元。
从变卖资产“割肉”,再到质押股票“输血”,可见红星美凯龙的债务问题已到了非常严峻的地步,不进行一次彻底的“刮骨疗伤”,恐怕难以将企业拉出泥坑,但红星美凯龙并非没有尝试过转型。
2020年,红星美凯龙提出了“轻资产、重运营、降杠杆”的战略方针,想扭转一直以来在地产项目上中投入的经营模式,结果如何?
整体而言,委管业务的规模在持续增大,近年来,委管商场数量的增长要比自营商场的更快。 但与规模持续增长的委管业务相对应的,是红星美凯龙18-21的委管收入从41.77亿元降至32.56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仅为20%左右,占比持续下降。
此外,去年中国证券报曾报道,红星美凯龙表面与合作方签委管协议,而背后还有一份补充协议,要求经营物业开业后,管理公司需要支付固定收益。
可见,红星美凯龙的委管模式确实存在一定灰色空间,而一旦“委管业务”只是“租赁模式”的幌子,那恐怕所谓的“轻资产”转型便也站不住脚,红星美凯龙急需寻找其它新的增长引擎,来扭转债务危机。
03发力多元化 ,能否“自救”?
早于10年前,红星美凯龙就开始运作自己的互联网电商平台,在2012年,其曾投入2亿元打造红美商城线上平台,可惜巨额投入仅换来半年4万元的交易额。
2019年,红星美凯龙与阿里开启合作,可惜仍旧没有带来水花,去年年报也没有单独列出线上的业务收入。通过发力线上新零售布局,这两年红星美凯龙在抢占流量,提高数字化运营能力上都有所发展,但遗憾的是,始终未能开辟出成熟的商业模式。
延续线下渠道的思路来做线上运营,恐怕红星美凯龙还没摸到诀窍。要知道,家居消费的决策链条很长,商品、设计、装修环环相扣,要在其中通过线上渠道介入,需要更精细化的运营,这不是仅仅实现用户数据收据,搬出套路化的导购机器人可以解决的。
“线上模式”没有惊喜,红星美凯龙则将目光移到了电器业务之上,在近日的高端电器生态大会上,红星美凯龙宣布要在两年内累计打造100家智能电器生活馆,为合作伙伴创造300亿元的销售额。
从销售逻辑来说,家居渠道企业卖家电,比单纯将现有商户和品牌资源转移到线上要更合适,毕竟家具和家电两者属于可以打通的产业服务链,对消费者来说是同一购买决策链条,但另一方面,这一领域的竞争者也不少。
既有苏宁、国美等老牌卖场打造的线上线下渠道;还有京东、淘宝、和电器品牌自营的线上商场;还有居然自家这一同样宣布接入智能家居消费场景的竞争者,红星美凯龙有没有优势?
和其它竞争者相比,首先,红星美凯龙有着自身的“大店优势”,线下卖场本就有优于线上商场的展示空间,消费者的可选择面更广。另一方面,家电可以紧贴整体家装,打通家装家居家电这一整个“装修链条”,在流量导入上也会更加精准。
从逻辑上来看,红星美凯龙“卖家电”的前景不错,但挑战也不少,一则,面对来自线上线下其它渠道的包围,红星美凯龙在产品选择、服务能力和价格体系上,需要有足够耐打的优势,才能脱颖而出,否则,还可能反向被家电渠道突破自己的大本营家居市场,这一战,挑战和机会并存。
二则,既为家居卖场,家居家装家电三者必然需要打通才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而问题是红星美凯龙是否有这个整合能力,在大本营家居之外,整合起家装和家电两大供应链?
总的来说,随着地产行业的下行,家电行业的发展规模或也会放缓,在存量市场里“抢吃蛋糕”,红星美凯龙的压力也不少,如何从竞争品牌中突围而出,通过独特的品牌印象占领消费者的心智,这一点远比其拓展规模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