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尾气处理(让汽车尾气更干净 环保“小巨人”以差异化创新打破国外垄断丨小巨人的秘密)
来源:峰值财经 发布时间:2023-04-25 浏览量:次
封面新闻记者 熊英英
1月30日,位于成都市高新西区的中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自科技”)节后开工首日,生产车间已是一派热火朝天。自动机械臂运转不停,各条生产线开足马力忙生产。厂区道路两旁,堆放着一摞摞的尾气净化催化剂产品。
生产车间开足马力生产(受访者供图)
“进入1月以来,公司订单明显增多,生产部门也调整了班次,开启24小时三班倒,即便是春节期间大家也在加班加点。”中自科技副总经理王云介绍。
成立于2005年的中自科技,一直专注于环保催化剂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在这个长期被海外巨头垄断的市场,公司经过逾十七年的技术创新,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的转变,并且在部分细分领域达到“领跑”状态。2021年,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主打差异化竞争
“小巨人”打破国外垄断
汽车尾气催化剂是一种安装在汽车排气系统中最重要的机外净化装置,可将汽车尾气排出的有害气体通过化学反应转变为无毒的二氧化碳、水和氮气。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全球汽车尾气催化剂市场一直被国外企业所垄断,从我们进入这个市场开始,就一直处于跟跑状态。”王云提到,直到最近几年,国内企业才终于迎来弯道超车的机会。
一方面,通过十余年不断追赶,国内企业整体技术水平已经和国外企业基本相当;另一方面,最新实施的机动车国六排放标准不再照搬欧盟标准,而是更多的结合中国自身发展实际、自主制定的排放标准体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中国国情进行差异化产品开发,成为中自科技打破国外垄断的突破口。
工作人员在检查产品成品
如何打造差异化?王云介绍,首先,国六标准执行导致尾气处理成本大幅提高,而国内消费者对价格普遍比较敏感,因此通过技术创新降低产品成本是一大核心。其次,国内油品品质和国外也有不同标准,比如国内燃油含硫量比较高,针对这一特点要提高催化剂的抗硫性能。
除此之外,欧美国家由于地广人稀,机动车整体车速高很多,而国内很多一线城市,人口密集车辆众多,城市道路普遍存在高峰时段交通拥堵问题。因此,适用于低速行驶环境下的催化剂更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基于对于国内市场的充分调研,中自科技相继开发了一系列适应特定使用场景的机动车尾气催化剂产品,并取得了良好市场反响。“尽管外资巨头仍占据大多数市场份额,但我们也已逐步进入主流市场,预计今年在乘用车领域市场占有率将提升至5%左右。”王云说道。
中自科技催化转化器(受访者供图)
从“跟跑”到“领跑”
下一个目标是实现近零排放
2016年6月,中自科技正式启动国六标准尾气净化催化剂开发,经过实验室小试、中试、量产验证等多个环节,到2022年已基本实现研发收尾,产品逐步铺向市场。
“从国五到国六产品,对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净化效率已从95%提升至99%以上。”王云表示,尽管只有4%的差距,但团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据了解,尾气处理催化剂的主要原材料为钯、铂、铑等贵金属,这些贵金属也占据了催化剂成本的70%以上。提高催化剂中贵金属的利用率,对于提升净化效率和降低成本至关重要。
“每一个催化剂上都布满了纳米级的孔道,孔道内壁越大越能分散贵金属,提升其利用率。”王云回忆说,差不多有一年时间,团队整日埋头在实验室进行该项技术突破。如今,对比初代产品,国六产品中的贵金属使用量已降低50%。
2022年5月,中自科技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替代燃料车污染排放控制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完成成果评价,实现了天然气车催化剂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我们一直说要从跟跑、并跑到最终实现领跑,这个目标应该会在天然气车催化剂板块快速实现。”王云表示。与此同时,公司也在积极推进其催化技术在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领域的应用,并于去年7月建设完成公斤级氢燃料电池电催化剂生产线。
新年伊始,新的计划也已经提上日程。
王云透露,随着国六产品研发工作的收尾,团队已经马不停蹄地开始布局新产品的开发,这次的目标是要实现尾气污染物“近零排放”,将净化效率从99%提升至99.9%,甚至是小数点后更多位数。“预计中国将在2027年前后实施国七排放标准,届时我们必须做好量产准备,因此技术开发也要更加提前。”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