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家居装修装饰时尚门户网站
首页 >> 国内财经

宗福先(“金话筒”曹可凡:改革开放给每个对文艺有兴趣的人,提供了机会和舞台)

来源:峰值财经 发布时间:2023-04-25 浏览量:

人物名片:

曹可凡

1963年出生,上海人。

从事电视主持人工作30余年,曾获中国“十大”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中国电视“星光奖”优秀主持人、全国德艺双馨电视工作者、2007年上海市领军人才、华语主持成就人物奖、第12届中美电影节最佳男配角等荣誉称号。

创办的高端访谈节目《可凡倾听》,荣获中国电视“星光奖”十大优秀栏目及“上海媒体优秀品牌”、“上海文艺创作优秀单项成果奖”。

现担任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电视节目主持人、同济大学客座教授。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金话筒”曹可凡:改革开放给每个对文艺有兴趣的人,提供了机会和舞台

曾有人说,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被观众认可的主持人里,南方“开心果”曹可凡,当属特色之一。

这在上海人心中,尤为认可。

“胖乎乎福笃笃,总是面带三分笑,所谓‘和气生财’,老小通吃。”作家程乃珊笔下,如是描述。

采访55岁的曹可凡,他把地点约到了上海的愚园路。

一百年前,西方建筑文化渗入造就了愚园路独特的历史人文;四十年来,这条路成为上海这座城市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

1979年,改革开放第一缕春风拂过时,愚园西菜馆是上海第一家开在生活区的西餐馆;

1983年,演员祝希娟离开从小生活的愚园路闯荡深圳;

2002年,上海中小学对外教育敞开大门,71所接纳“小老外”的学校里,愚园路一小是其中之一;

2005年,上海第一次向香港居民开放个体经营,也落户在愚园路上;

……

曹可凡说:“老报纸常提醒后人,这里总是上演大事件与个体的交织诉说。不管上海怎么变,小小的愚园路总会闻风而动。”

亲历者/

站在改革开放的“风口期”

“金话筒”曹可凡:改革开放给每个对文艺有兴趣的人,提供了机会和舞台

曹可凡接受专访 摄影 李强

“自出生到考大学,我都是住在愚园路上的锦园。它的变化,是历史的一个缩影。”

曹可凡和记者约见的地方是愚园路1015号,一座法式风格花园住宅,曾是知名金融家周作民的故居。

“这个地方我小时候和祖父常常来,现在它变成了一个餐饮类会所。愚园路靠近长宁路的华德饭店,以前是卖油条大饼的餐饮公司,改革开放后则被人承包了。我妈妈住的华山路离这儿不远,它背后有条叫幸福路的小马路,以前是工厂和破旧的房子,现在则变成了集书店、餐饮、创意的时尚街区。”

曹可凡把采访地点定在这里,向记者展示的是上海这座城市的开放底色。曹可凡说,即便是上海人,仅一年半载,也能从自己所在的街区感受到各种变化。

“我们以前有句老话说‘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小时候去浦东都要坐渡船,一片烂泥地。改革开放后浦东开始高速发展,各种金融区、科技区、商区都拔地而起。”

城市风貌的变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也给这里的人带来了更多可能。

1988年,曹可凡还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就读,午后乘坐公交车前往电视台录制节目。

“金话筒”曹可凡:改革开放给每个对文艺有兴趣的人,提供了机会和舞台

当年主持节目旧照

由于前一年参加电视台《我们大学生》节目主持人遴选荣登榜首后,他便兼任了《书与画》栏目的主持人,每周都需要往返于学校和电视台之间数次。

“当时一个中年男子冲我微笑,问我能不能主持晚会?当时我也大胆,脱口而出当然会啊!没想到这就是我梦开始的地方。”中年男子是导演郑大里,而他口中的晚会则是电视节会歌的评选。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各方面经济指数都开始直线上升,用现在的流行词说就是‘风口期’,很多企业单位都需要办晚会,一战成名后找我去主持的人络绎不绝。此后的七八年,我在历史的潮流中得到很好的历练,迎来属于自己的舞台,也爱上了主持事业,1995年才正式到电视台工作。”

与曹可凡多次合作各类大型直播和晚会的著名导演、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监事长滕俊杰曾回忆,30年来,曹可凡始终沉稳、勤奋而又机敏。

记录者/

为时代留下一个横切面

“金话筒”曹可凡:改革开放给每个对文艺有兴趣的人,提供了机会和舞台

曹可凡和白岩松、敬一丹在一起

今年10月,话剧《于无声处》在时隔40年后,再次回到上海的话剧舞台上。

当年这部话剧仿如一声惊雷,瞬间红遍全国,所有主创人员命运也随之改变。

这一次,曹可凡第一时间专访了编剧宗福先、导演苏乐慈。

“《于无声处》是改革开放的有力见证,用编剧宗福先的话说‘它是上海人对思想解放运动的一次表态’。”曹可凡说,“没有那样的思想解放,没有那时候的改革开放,是不会有今天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进程和变化。”

回忆起这期节目,曹可凡觉得打动人的地方,还有编剧宗福先的奋斗故事。

“当时,伙伴们甚至调侃宗福先从一个小工人,成为了‘跟西哈努克亲王齐名的中国电视新闻明星’。这正是改革开放,提供给大家的舞台。”

记录历史,是曹可凡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金话筒”曹可凡:改革开放给每个对文艺有兴趣的人,提供了机会和舞台

曹可凡与何炅、李咏等旧照

2003年,曹可凡有感于认识的前辈施蛰存、柯灵、吴祖光、叶浅予等人相继去世,在扼腕痛惜的同时,便想如果再不及时采访这些文化大家,通过镜头把他们记录下来,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于是,《可凡倾听》诞生了。

节目创立之初,曹可凡最担心收视率的问题,不过事实证明这档文化栏目,不仅填补了沪上荧屏的空白,还颇受高学历观众的欢迎。

“最早我们想做的是文化大家访谈,慢慢地开始扩大选题范围,从第一个通俗明星杨紫琼开始,到90后年轻演员。我们觉得年轻人喜欢的东西,我们也要关心和了解。”

2004年10月,曹可凡获得了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的主持人奖。由于这一奖项连续空缺多年,这次获奖也尤为引人瞩目。

“20多岁的时候,喜欢找老人玩儿,看到他们相继凋零,我希望可以给他们多留点资料;现在50多岁了,我开始找年轻人玩儿,看见他们成长,我自己仿佛也获得了某种进补。而目前我们正在忙的,则和致敬经典有关。”曹可凡说。

曹可凡口中的“致敬经典”专题节目,采访对象多是文化艺术界全国知名的代表,结合各自的创作及代表作品畅谈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心路历程,从中折射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文化文艺事业所取得的长足进步。

“他们中的好些人,都是从一个工人或者杂技演员,变成了优秀的音乐人、演员甚至导演。改革开放,给每一个对文艺有兴趣的人,提供了一个机会,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而在过去,这种案例几乎没有。”曹可凡透露后续节目还将把文化领域的每条线梳理出来。“如果哪一天节目没有了,这些资料可以告诉后人,我们这个时代的横切面在这里可以看到。”

而所谓的“横切面”,主持人敬一丹为《可凡倾听 东风有力》作的序中,写下一个注解:“倾听是一种记录。如果人们想了解这十几年的文化人物和相关文化现象,可以在过去的影像和文字中找到痕迹。”

观察者/

“改革开放是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

“金话筒”曹可凡:改革开放给每个对文艺有兴趣的人,提供了机会和舞台

曹可凡与李宗盛、刘一帆

在上海人心目中,海派风格的曹可凡多年如一日保持着忠厚而诙谐的屏幕形象。

主持人陈蓉曾公开表示,跟着曹可凡,经历了一个主持的黄金时代。

陈蓉说:“站在他身边,就知道什么是主持人的榜样和标杆。采访作家,他一定会拜读几乎所有的相关文章。曹可凡也是一个爱恨分明的主持人,最可贵的是这种爱恨分明在舞台上敢于表达。这个时代特别需要说真话有原则的主持人。”

除了主持人本职工作,曹可凡还连续当选两届全国人大代表。“2013年是第一次,今年再一次当选。”

这两年,曹可凡作为人大代表一改平日的温和,在全国两会上质疑真人秀、批票房收视造假等等。

“我从来不担心被人骂,我只做我认为对的事情。提出的时候或许不一定都对,但我觉得我需要说,也应该说。”曹可凡说。

作为媒体从业者,曹可凡说,新时代提出的一个最高要求,就是要利用好大众传播平台,反映当下人民群众的生活,反映国家、社会所取得的成就以及这些年来人们的精神风貌变化。

“好的作品应该反映时代的真实和本质,它所传达的观念和精神也尤为重要。飞来飞去的东西,可能一时半会能获得一些掌声和票房,但从更大的时间长轴来看,它们却很难被留下来。”

在家里,曹可凡控制自己11岁的孩子看电视时长,每天只有一小时,除了动画片就是经典片。

“我不希望孩子只知道看真人秀,不看经典。所谓经典,就是要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金话筒”曹可凡:改革开放给每个对文艺有兴趣的人,提供了机会和舞台

不过说起近年来文化综艺节目的发展,曹可凡欣慰表示,看到了不少具备社会引导意义的好节目。

比如,专注传统文化溯源传播的《国家宝藏》、切中社会焦点的《急诊室故事》、聚焦匠人精神的《非凡匠心》、品评美文的《见字如面》等等。

“永远不要低估观众的欣赏水平。”曹可凡说,“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好,见识越来越广,审美品位也就相应提高。大家的共识和人民越来越强的文化自信,推动了行业发展。”

曹可凡还认为,“清流综艺”的生命力不止在本土市场,更有可能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触角。“事实上,中华文化五千年积淀可以拿出来的东西太多了。五千年文化取一瓢饮,做起来都是不得了的事情。”

在采访的最后,曹可凡说:“我把1978年到2018年的改革开放,看成是当代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我们作为这个时代的人,紧随时代大潮,能在历史的潮流中成长,是我个人的人生大幸;从整体来说,是国家之幸、民族之幸。”

封面新闻记者 陈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