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家居装修装饰时尚门户网站
首页 >> 股票基金

煤炭基金(都2023年了,煤炭股还值得投资吗?)

来源:峰值财经 发布时间:2023-04-25 浏览量:

在近两年的亮眼表现之后,2023年的煤炭仍然是一个值得投资的行业。

从1月份到春节后,A股各个板块上涨明显,煤炭板块也在其中,成为2023开年反弹较为明显的板块,然而这一反弹成绩,相比去年年中各个煤炭公司高歌猛进的股价,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都2023年了,煤炭股还值得投资吗?

(煤炭指数板块)

去年9月底以来,煤炭等传统能源板块出现较大调整,过半个股累计跌幅在10%以上,股价处于年内低位。但从全年维度看,煤炭行业涨幅仍可谓一枝独秀。煤炭板块成为2021-2022年少有的热门板块。去年,业绩排名靠前的基金大多“含煤量”较高,其强势程度可见一斑。

都2023年了,煤炭股还值得投资吗?

(申万煤炭指数)

受去年煤炭价格高涨的影响,煤炭公司在2022年业绩表现都不错,此时煤炭板块各个头部公司的市盈率也来到了较低的档位。

跟“买低卖高”的交易常识相反的是,由于周期行业的盈利表现呈现明显的波动,因此在盈利较高、市盈率较低时,往往是行业见顶的时刻,此时正是卖出的好时机;反之在业绩表现较差,市盈率较高时,往往反而是行业见底的买入时机。

一面是低股价,一面是低市盈率,传统周期行业“高市盈率买入,低市盈率卖出”的投资经验此时显得颇为纠结。

经历了五年一个大周期,作为旧能源的典型代表,2023年煤炭行业的前景如何?这个问题在此刻成为市场争论的焦点。煤炭行业还能延续前两年的靓丽走势吗?

《巴伦周刊》中文版认为,在经过前两年的亮眼表现之后,2023年的煤炭行业仍然是值得投资的行业,尤其是最近超跌的股价凸显了煤炭公司的性价比。煤炭公司的投资价值,隐藏在中国未来数年的煤炭需求、供应以及价格体系的变化中。

煤炭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燃料,中国对煤炭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供给火电厂发电的动力煤,用于炼钢的焦煤以及作为其他化工原料的化工煤。围绕这三种煤的供应和需求,以及其中至关重要的动力煤的价格体系,构成了影响煤炭公司业绩表现的三要素。

从需求走势来看,中长期动力煤的缺口仍在,作为保证能源供应的燃料,动力煤紧缺会让部分焦煤也用于发电。动力煤的供需关系紧平衡,会让煤炭价格维持高位平整的状态。

同时,发改委为了保证下游电价稳定以及电厂正常经营,用长期协议价(长协价)固定住了动力煤的价格。长协价会根据过往煤价和市场价进行综合取值,一方面照顾煤炭公司利益,另一方面避免动力煤价格过高让下游承担不起。长协价全面实施,让煤炭公司获得了稳定的利润,弱化了煤炭周期。

煤炭行业在中国不仅是一个周期性的能源行业,更因中国自身的经济情况,承担了保障国计民生的重要任务,未来势必要减弱周期因素,更偏向公共事业行业。而煤炭股自身高分红,高股息的特征,是否会转变成高息股,受到稳健投资者的青睐?

随着地产复苏和基建拉动,焦煤的需求也会增加;化工煤的需求也会随着经济复苏稳步上涨。相比之下,煤炭的供给却因内部产量有限,叠加进口货源不足,近几年仍将处于供求紧平衡的局面。

都2023年了,煤炭股还值得投资吗?

需求侧:煤炭需求将全面上涨

作为能源供应的主力煤种,动力煤的需求深刻影响着煤炭行业的格局。在未来几年,动力煤需求逐渐上涨是一个确定的趋势,其背后是火电发电量的逐步提升。

虽然国家正在大力提升清洁能源电力占比,但国内火电装机量也在不断提升。随着经济持续复苏,对动力煤的需求还会增加。

此前受“碳达峰”等指标影响,火电装机数量持续下降,2021年国内新核准火电装机量仅为 7.1GW。2021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中,火电同比增长率仅为4.1%,远低于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的增速。

都2023年了,煤炭股还值得投资吗?

然而2021年和2022年连续两年的极端天气,削弱了水电发电量,甚至导致南方部分城市出现“拉闸断电”的情况。在两次全国性大范围的“有序用电”之后,火电在保证电力供应上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也让政策对火电的态度出现了较大调整。

短期内,清洁能源无法替代太多的火电份额。火电重新定位为能源安全的“基石”角色,各省加速了新建火电机组的核准速度。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新建火电机组已经核准56.8GW,其中单三季度核准 32.0GW。

新增的火电机组保证了未来的火电发电能力。而随着经济需求全面复苏,火电的发电量也会稳步提升。民生证券研究院研报指出,2023年上半年火电将保持高增速,预计2023年火电发电量增速在 6%左右。“再远期看,火电需求韧性强大,只要不出现大的突发事件,保持轻微正增长将是常态。预计2024年火电增速保持4%左右的增长。”

和焦煤联系最为紧密的钢铁行业,未来预计会随着地产开工率恢复逐步转暖。随着政策对地产纾困力度不断加强,房企融资环境改善,“保交楼”逐步推进的情况下,房地产项目开工率也将得到保证。

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至11月,中国累计生产粗钢9.35亿吨,同比下降1.4%。预计随着地产逐步恢复,钢铁行业将获得进一步的需求支撑。

国泰君安认为,一方面短期经济或有影响,但春节后将迎来开工旺季,焦煤受益于下游补库涨价的核心逻辑不变;另一方面,“房住不炒”将常态化,根据最新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拉动经济增长已箭在弦上,经济的复苏将直接拉动煤炭需求。

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向《巴伦周刊》中文版表示,从明年的需求来看,对煤炭的需求肯定是上涨的。“供给层面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虽然说近两年发改委对煤炭的新建产能审批减少,但是经过了去年和前年几次缺电限电后,煤炭也有一些新增产能。供给端的变化相对较小,但是需求的变化较大。煤炭明年更趋向一个供给的紧平衡,一定程度上驱动煤炭价格上涨。”

供给侧:国内产能有限,海外进口不足

与需求确定增长对应的则是进入瓶颈期的产能。

CCTD数据显示,中国煤炭主要产地晋陕蒙2022年四季度产能利用率均值为 81.4%,低于 2021 年同期的 83.9%。这一利用率指标已经是各地保供后全力生产的指标。

wind数据显示,2022年前11月原煤日均产量高于2021年,但仍不及年初提出的煤炭保供日产 1260 万吨的目标。

都2023年了,煤炭股还值得投资吗?

于此相对的则是煤炭采掘工作日趋紧张。据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统计,我国已确定的采掘接续紧张煤矿共计367处,遍布山西、内蒙古、 陕西、新疆等 22 个省(自治区)。整体煤炭产量已经到达极限,很难在利用率和产能上有新的突破。

截至 2022年末,煤炭总产能为46.52亿吨,其中在产产能43.77亿 吨,在建产能2.75亿吨,在建产能增量较为有限。

紫金天风期货表示,2023年煤炭产能预计将在2022年增长3亿吨的基础上继续增长约2亿吨-2.5亿吨,但由于井工矿投产周期较长所限,实际有效产能的提升或只有2亿吨以内,产量增长约1.5亿吨。

另一方面,进口煤炭受地缘政治的影响发生了一系列变动。2022年,由于印尼限制煤炭出口,俄乌冲突导致能源危机等因素,使得各国将能源安全提到较高位置。欧洲因天然气短缺开始抢高卡煤,这使得中国煤炭进口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有所下降。

2022年1-11月我国动力煤(广义)累计进口17249.6 万吨,同比下降9.9%。其中发热量不高的褐煤占比为51.0%,整体来看进口煤发电热能下降较为明显。

都2023年了,煤炭股还值得投资吗?

由于俄乌冲突的持续影响,预计未来国际能源危机仍将持续,进口煤质量下滑的情况难有改善。

世界其他产煤大国中,印度自身的煤炭需求增长较快,自产煤炭大量用于本国使用。印尼因能源短缺暂停了煤炭出口。美国煤炭产业长期去产能的趋势未变,美国能源信息署预测,2023年美国煤炭产量或下滑至5.39亿吨,同比下降9.03%。出口方面,预计 2022 年美国煤炭出口量预计为 8430万吨,较2021年下降 0.94%,2023 年预计煤炭出口量为8000万吨,较2022年的出口量持续下降。

而煤炭出口大国澳大利亚近年来因环保因素,煤炭勘探投资数量大幅降低。

Kpler船舶追踪数据显示,2022年11月份,受出口日本、印度等地需求增加推动,澳大利亚煤炭出口量环比增3.09%,至2766.75万吨,但同比去年仍下降3.54%。

综合来看,各个主要产煤大国自身产量受限,未来数年能提供给进口的数量并不多。进口煤炭对缓解国内煤炭需求的作用有限。

整体而言,不进行扩产的煤炭业,在保持在紧缺平衡的状态下,价格也将长期缓慢上升,这是供求关系所决定的客观现实。

煤炭股的强盈利周期大概率还没有结束,但煤炭价格也不会无止境上涨。能源价格传导至下游会伤害经济需求,而长期协议价的推出也是为了在煤炭企业利润和下游成本之间取得一个平衡。

都2023年了,煤炭股还值得投资吗?

都2023年了,煤炭股还值得投资吗?

现有的长协价虽然低于市场价,但相比煤炭企业的成本而言,仍然有较大的盈利空间。

黄大智向《巴伦周刊》中文版表示,类似2022年煤炭短期大幅上涨的周期已难以重现。

从长期来看,在新能源的替代作用下,未来对于煤炭的需求会逐步下降。但从中期看,新能源取代旧能源还需时日,随着经济复苏,火电需求提升,下游房产回暖,2023年对于煤炭的需求还是上涨的,煤炭行情还是有一定的可持续性。

煤炭企业在2022年的业绩表现不错,较高的长协价格使得煤炭企业的盈利修复,带来确定性极高的业绩增长,高盈利、高分红、高股息的煤炭股,本身也非常符合低估值投资的逻辑。经济复苏带来的需求上升,叠加煤炭股的高分红价值,可以预见2023年投资煤炭股仍有较好的盈利性。

经过了近半年的调整后,行业指数估值来到低位,当前的煤炭板块仍然具有一定的布局价值。

文|《巴伦周刊》中文版撰稿人 朱琳

编辑|彭韧

版权声明:

《巴伦周刊》(barronschina)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投资建议不代表《巴伦周刊》倾向;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