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股票(首席经济学家预测2023:货币政策仍有较大空间,A股市场或将迎向上周期)
来源:峰值财经 发布时间:2023-04-25 浏览量:次
记者| 苗艺伟
近日,2022年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年会在上海北外滩的世界会客厅举办。
多位首席经济学家围绕全球宏观经济、中国房地产政策、资本市场发展等多方面展开讨论,并对2023年的做出预测,以期为投资者指明方向。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央行对准备金率小幅调整将成为常态
连平表示,2023年,货币政策空间应该会比2022年的空间要来得大,因为美联储货币政策由紧向松,像2022年所出现的多次很有力度的冲击,在2023年就不会再出现。但由于中美的利差的倒挂还会继续存在,因此,人民币利率的调整恐怕在所有的工具中间依然是比较谨慎的。
他表示,今年央行出现了以往从来没有过的准备金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意味着准备金率未来的调整模式会改变过去一次0.5个百分点,甚至于1个百分点或更多,曾经有过一次性下调3个百分点。0.5个百分点出来之后,就意味着未来准备金率调整可能有两种状况是常态,0.25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必要的时候都可能推进。
整体来看,未来可能还是会有宽松的调整,它可以降准,但是幅度会控制。未来货币政策在总量工具、价格工具方面都有下调的空间,总量工具下调空间更大一些,但是也不会持续大幅度进行调整。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院长盛松成:全球面临罕见经济衰退引发的通胀
盛松成表示,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主要从供给端应对疫情冲击,通过保市场主体来稳就业、保民生,没有搞大水漫灌,这为宏观调控留下了余地,明年可以继续实行相对边际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完全符合我们国家的国情。
他预计,未来,中国的货币政策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平衡,宽而有度。短期内人民币向下的压力还是有的,但长期看因为我们国家经济韧性足,央行也有较多货币政策工具可以使用。
对于央行发布降准,而不是LPR下降,盛松成表示,因为首先这涉及到流动性,同时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财政政策发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等等,不是一般老百姓买,机构、老百姓买的很少,主要是金融机构的购买;第二,金融机构已经介入房地产调控了,但现在看来,没有金融的介入,房地产风险很难化解。所以首先是降准,当然这不等于LPR下降没有空间。
总体来看,随着我国各项政策持续落实,货币政策灵活适度,支持经济恢复发展,保持物价基本平稳,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此外,盛松成还表示,对于美国等主要经济体目前出现的高通胀后果,主要是由于非经济因素引起的、供给约束下的全球经济衰退。
他表示,本轮通胀主要约束在供给端,新冠疫情以后,美国通过货币宽松和各项救助计划引起了需求扩张,但供应却因疫情和俄乌冲突面临瓶颈。即在需求扩张的情况下,供给没有增加,最后的结果是物价上涨。通常来说,通货膨胀往往出现在经济繁荣的顶点,但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通胀是经济衰退的结果,历史上并不多见。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明:当前降准的必要性低于降息的必要性
张明认为,中国内部经济环境中,也面临一些深层次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在居民消费方面,收入增速明显放缓、信心指数大幅下滑;二是在制造业投资方面,一方面大宗商品价格仍在高位,另一方面PPI同比增速转正为负,这意味着上中游工业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制造业增速不容乐观;三是在房地产方面,短期来看,这一波利好政策难以让房地产投资增速显著反弹;四是在金融风险方面,随着经济增速持续低于潜在增速,各类金融风险都在酝酿甚至显性化;五是从更长期的视角来看,令人担忧的是中国经济增长效率的下降,使各类民营企业举步维艰。
此外,自今年从二季度以来,中国的货币政策还是比较宽松的,包括多次的降准与降息,但是从当前的金融指标来看,中国金融市场上不缺乏流动性,甚至不缺乏信贷资金的供给,真正稀缺缺的是信贷的需求。
当下,很多企业家不愿意新增投资,很多居民不愿意加杠杆。在全国范围内,今年很多城市出现了购房者提前还贷的现象。如果众多企业和居民都不愿意加杠杆,反而积极地去杠杆,那么无论是对经济增长还是对于金融稳定而言,都是非常大的威胁。
张明表示,在当前形势下,降准的必要性低于降息的必要性,因为降息能够降低企业和居民的真实贷款成本,有助于激发他们的信贷需求。与此同时,也需要财政政策大举放松,来激活信贷需求。换言之,2023年货币政策依然有放松的空间,但是希望更多的是以降息为主。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应积极为居民部门加大支持力度
李迅雷表示,大部分机构预测明年全球会处于经济衰退期。靠外需来支持经济显然很难,在这样的情况下,要重新调整政府部门、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这三大功能部门之间的关系。
他表示,2023年,财政政策上面应该还会继续保持积极。尤其是现在财政收支缺口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政府加杠杆是符合逻辑的,但由于地方政府杠杆已经很高了,只有中央政府来加大加杠杆的力度,才能确保经济内循环的畅通。过去支出重点放在企业减税降费退税,今后,应该更多向居民倾斜,向中低收入阶层倾斜,提高社会保障幅度,增加居民的福利,让居民能消费、敢消费、想消费,来拉动消费。
此外,在货币政策方面,将继续保持稳健,目前进一步看到了从总量宽松到结构性宽松的转型,财政跟货币的合作度会进一步提高、相衔接,有利于国家对于经济支持力度的加大,跟以往货币和财政严格分开是有区别的。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荀玉根:A股后续或将迎来向上周期
荀玉根表示,近半年来,A股正在经历震荡触底的过程,实际上已经从以前的单边下跌熊市到触底,后续就应该迎来向上周期。这个判断主要是基于五个经济基本面的领先指标中已经有四个指标企稳回升,且到了比较扎实的底部。
他表示,这五个主要指标包括:第一,货币政策中,社融、信贷、M2已经企稳回升;第二,财政政策所代表的基建增速,已经连续多个月回升;第三,企业家信心的PMI指数,已经从4月最低点慢慢有所抬高,它是一个逐渐改善的过程;第四,汽车销售指标作为早周期行业,销售也已经回升,背后也是跟新能源革命带来的产业变革有关。目前,房地产销售指标仍比较低迷,不过好在降幅没有收窄。
他表示,既然基本面已经开始出现了领先指标回升,股市的下跌时空也很充足。今年4月底之后,已经进入到衰退后期,物价也在下跌。从去年2月截到今年10月底,沪深300指数已经跌了21个月,跌幅高达40%,跌的时间和空间已经非常大,已经从衰退早期往衰退后期迈进,最终走向复苏早期。
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美联储紧缩将对明年金融和贸易带来双重冲击
管涛表示,未来美联储紧缩有三种情形。第一种情形,美国经济继续一枝独秀。即便未来美国经济难以软着陆,但仍有可能实现高通胀、低失业、低增长。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有可能会加息到5%左右,紧缩的持续时间会超过预期。
第二种情形,美国经济显著衰退。由于美联储激进的紧缩,再加上美国“财政悬崖”,可能导致美国需求断崖式下跌。在这样一个情景下,美联储有望在2023年的下半年重回宽松,兼顾失业率和通胀,采取预防性缓慢降息的策略。
第三种情形,美国经济深度衰退伴随着金融危机。由于美联储这一波超预期的紧缩,导致很多金融风险有可能会充分暴露,美元周期基本上以债务危机收尾。在这样的背景下,美联储在2023年会大幅降息,刚开始应该是避险情绪支持美元进一步上涨,但是避险情绪过后美元会重回大幅贬值。
管涛表示,最近一段时间,主要国际机构都纷纷下调了对明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值。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美联储紧缩对全球带来的溢出影响将会从今年以金融冲击为主,演变成明年对金融和贸易两个渠道的冲击。
他表示,虽然美联储紧缩的上半场量变没有引起质变,没有引发全球流动性危机,但在美联储紧缩的下半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即将到来,金融尾部风险还没有完全释放。美国的通胀韧性要明显强于其他主要经济体,明年决定全球资本流动的关键仍然是美元走势。大多数国家没有办法仅仅依靠货币政策维持对美元汇率的稳定,也不能寄希望于美国经济衰退以后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各国经济基本面才是核心,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结构性工具应该是下一步的重点。
大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姚余栋:房地产黄金时代结束后仍要坚定“扩表”
姚余栋表示,当下,我国面临着房地产在挤泡沫的过程中资产负债表衰退风险,尤其是居民资产负债表衰退。因此,我国的政策应对很关键,不能犯日本的错误,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具有前瞻性指引的货币政策,总体上稳房价、地价。我国不能搞大水漫灌,也不能搞涓涓细流,要“中水漫灌”,要保持一个Mojito(微醺)的状态。总体上,要保证中国经济在房地产的黄金时代结束以后,仍要坚定不移地扩表。
他表示,对于银行业来说,在“扩表”的要求下,现在中国整个银行体系却普遍面临资本金的缺乏,无论是大行还是城商行,资本金下降是普遍现象。
因此,要保证中水漫灌,保证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畅通无阻,银行是支持实体的重要力量,需要实行中国特色的巴塞尔协议III。无论是实施的时间节点上还是具体指标上,都要结合中国现阶段发展,具体操作方法还需要监管部门来探讨,但是一定要有中国特色。
天风证券特邀经济学家刘煜辉:中国式现代化背后需要一套全新的金融支持架构
刘煜辉表示,中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发展格局,未来中国式现代化背后的金融体系一定会发生变化。现有房地产进入下行周期后,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机制基本上就进入萎缩状态,不再有强烈的欲望和能力创生大量资产,所以中国式现代化背后需要一套全新的金融支持架构。
他表示,新经济政策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中央财政加杠杆和中央银行扩表形成新的金融架构,大规模结构化的财政货币政策的结合工具,撬动中国式现代化宏大的经济振兴的方案。第二,国资和国企改革,提高国资资产回报率的水平,逐渐替代过去的土地财政,化解当前地方政府的财政悬崖。此外,还有通过养老金入市建立长期繁荣和稳定的资本市场、实施乡村振兴、通过数字经济创造新的商业模式等,非常值得期待。
他认为,如果这些政策能够逐一呈现和展开,明年资本市场很可能会呈现一个修复性的上行周期。
他同时提醒,我们不得不防美国有可能在尾声阶段再实施一个出乎意料的暴力加息,促使美元继续创出新高,这或将引至一个全球需求性的衰退,而且是链式危机的反应发生,让中国经济面对的外部条件非常严峻。
摩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预计明年中国经济整体增长率为4%
朱海斌表示,对明年中国整体经济增长的判断大概是4%左右,低于市场多数预测,可能到2024年,中国经济才能走上一个比较强劲的复苏之路,未来两年平均是5%的增速。
他表示,整体来讲,2023年面临来自国内和国外多方面压力:第一,明年全球经济仍会进一步放缓,外需会进一步走弱,影响中国出口表现;第二,风险仍然来自疫情,未来怎样开始经济的重启,这个过程并非一片坦途,可能是充满不确定性的路径;第三,来自财政政策的风险,虽然现在不少经济学家认为2023年会有一个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我们担心可能会出现一个收缩性的财政政策;第四,不确定性来自房地产市场,今年房地产市场对经济带来巨大下行压力,明年房地产市场怎么走,对经济预测也至关重要;第五,外部环境,博弈关系之下的中美在科技领域的脱钩现象和全球产业链外移,对中国的短期和中长期都会带来一定影响。
美银美林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乔虹:预计明年二季度经济会有明显反转
乔虹表示,明年的一季度可能在2023年之内相对来说是比较保守的,经济增长状况维持比较低迷的状态。但是到了二季度就会有明显的反转,到了三季度经济活动基本上转向正常。
她表示,在正常情况下,同时各项经济政策又能够到位,相信明年GDP增速有望在4.5%以上,总体可能在4.5%-5%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