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虹太阳宫(虹口,一错再错)
来源:峰值财经 发布时间:2023-04-25 浏览量:次
最近虹口终于登上了头条。
2021年,上海共有三家重量级商场开业:前滩太古里、北外滩来福士和瑞虹天地太阳宫,两家位于虹口。
不出意外,18万方的太阳宫将成为今年第一大新增商业体。
曾经被五角场碾压全区的虹口,终于扳回一局。
当然我们更关心的是,除了商业,虹口还能有哪些突破?虹口的复兴之路还有多远?虹口的未来能飞多高?
如果用“复兴”造句,环二脑海中浮现的第一句话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虹口有这样的梦想,是因为这里曾经是北四区( 杨浦、虹口、闸北、普陀)当之无愧的老大。
最直观的就是房价。1997年时,四川北路、鲁迅公园附近房价高达8000元/平,比大宁贵出两倍。
后来大宁开始开发,房价飙升,当然大部分北区人民并不接受,慧芝湖这样的小区当时都卖不动。
没办法,大宁这里原来是一片厂房,而虹口当时已经是成熟的居住区。
而且与彭浦、桃浦这样的居住区不同,虹口具备相当的历史文化底蕴。
民国时期部分文人、白领支付不起苏州河以南昂贵的租金,又不想定居在典型的下只角区域,虹口就提供了这样一个缓冲地带。
典型的比如鲁迅、沈尹默、郭沫若、茅盾、瞿秋白、丁玲、夏衍、叶圣陶、冯雪峰。
上面不少人都是左联成员,给虹口带来了浓厚的红色氛围,多伦路甚至被称为红色文化街。
建国后虹口又承担了工人居住区的职能,大批优秀工人提供了充足的购买力,从而造就了四川北路曾经的辉煌。
上世纪90年代,四川北路与淮海路、南京路齐名,商品交易额占全市比例高达20%。
商业繁荣背后一定是人口,虹口人口密度长期霸占全市第一,甚至现在都没被取代。
纽约最繁华的区域曼哈顿,人口密度2.8万人/每平方公里,在虹口区面前也得低下高昂的头颅。
然而进入21世纪,高密度的人口却成了虹口的噩梦。
虹口人口密度高,房子却不高。
近些年北外滩修建了不少高楼,江湾镇修建了一些动迁房,其他区域仍旧以多层住宅为主。
这就导致虹口大片区域都是住宅用地,继而严重影响了城市更新。
90年代后期上海开始全面起飞,这时杨浦、闸北都有大量的工业用地(灰色),区域开发必须在这些地方下手。
拆除一个工厂远比小区容易得多。
所以大宁这里的鼓风机厂、锅炉厂很快迁走,杨浦的军用机场也交给民用,政府通过卖地获得了大量原始资金。
虹口这里遍地是居住用地(黄色),大量十几平的老房子挂着十几个户口,根本拆不动。
没有资金就没有城市更新、没有产业导入、没有经济发展。
其实静安、黄浦也遇到过这个问题,不过这两家有的是钱,城市更新依旧推得动。
近三十年上海的发展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土地催动模式,比如闵行,凭借着一马平川的土地获得了大量外资、外地企业入驻;
资源催动模式,比如静安、黄浦,财政投入大、历史资源厚、政策资源足,城市更新后依旧是上海顶流地段;
土地+资源催动模式,典型的是浦东、徐汇,所以这两个区域一日千里。
后来静安合并了闸北,静安出钱闸北出地,新静安势不可挡。
虹口呢?要钱没有,要地也没有。
虹口能拿得出的资源,首先就是高密度的人口,曾经也的确成就了虹口。
不过这些人口渐渐老去。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出来后,大家最担心的就是中国老龄化问题:
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就被认为进入老龄化社会,我们已经高达18.7%。
全国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就是上海。
而上海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中,就有虹口。
虹口60岁以上人口占比高达33.2%,你去虹口逛街,遇到的三个人中就有一个在60岁以上。
这些老人曾经做出过巨大贡献,不过现在的城市发展与他们关系不大。
高薪行业基本都是年轻人,高端消费基本都是年轻人。
与之相对应,虹口的外来人口比例全市最低。
这也再次印证了产业为王的道理,郊区通过土地、市区通过资源获得了优质产业,优质产业带来了大量外来人口。
近期杨浦开始发力互联网,字节跳动、美团纷纷在此拿地、修建总部,不少居民开始欢呼雀跃。
这些优秀互联网企业带来的正是大量年轻人,其中就有不少外地精英。
上海是全国人民的上海,持续吸收全国优秀年轻人,才能活力永在。
另一个数据让虹口人民不由得紧张起来:近十年虹口人口净流出。
全市总人口增长8%,虹口却减少了11%。
虹口本身生育率很低,现在有大量拆迁,人口不可能不减少。
大量热心市民认为,动迁是四川北路没落的原因。
其实不然,动迁最剧烈的地区是四川北路、北外滩,这两个片区是虹口发展最顺利的区域。
前面提到过虹口财政吃紧,2019年仍然全市倒数第三。
这仅有的财政收入,大部分就来自动迁剧烈的北外滩、四川北路。
2020年虹口共诞生32幢纳税亿元楼,大量分布在以上两个片区。
虹口曾经还有一个产业中心:大柏树,这里汇集了全国大量省、市驻沪办事机构。
由于靠近同济大学、复旦大学,这里一度还诞生了大量的产业园等等。
不过后来大柏树日渐式微,与曲阳、凉城城市更新缓慢不无关系。
对个体来讲,动迁未必是件幸事:搬离故土,而且现在拆迁款并不可观。
对区域来讲,动迁一定是发展的动力之一。
虹口的神操作是,大量动迁居民被安置在了区域内,尤其是江湾镇。
政府斥巨资在江湾镇打造了彩虹湾动迁基地,总建面超过100万方,创造了另一个全市记录:主城区最大的保障房基地。
对当地居民来讲很幸运,大家不用搬迁至郊区;
对虹口来讲却未必。
彩虹湾位于1号线、3号线之间,而且紧邻铁路南何线,在虹口称不上优质地段。
不过与郊区相比优势极大:紧邻中环,背靠宝山、杨浦、闸北、虹口四区大量人口,这样的区域嘉、青、松谁不眼红?
松江现在举全区之力打造G60科创走廊,难度应该比选址彩虹湾高吧?
然而不知什么原因,这样优质的土地却没有引入任何产业。
彩虹湾的出现,也戳破了动迁导致四川北路没落的误区:人口流入彩虹湾,这里却并未形成商业中心。
新开业的商场太阳宫位于瑞虹新城,瑞安集团勤勤恳恳20年,将虹镇老街打造成虹口最高端的居住区之一。
现在瑞虹新城的居民,与原来虹镇老街居民交集甚少。
源源不断的年轻购买力,才是城市未来。
虹口的问题不是动迁出去人口太多,而是太少!
黄浦新天地现在是全市地标,原住民还在吗?
大宁现在是北上海准富人区,原住民还有多少?
现在杨浦已经认识到问题严重性,滨江大片优质土地,低价卖给互联网企业,换取产业入驻,换取年轻人。
虹口只能继续吃老本:我们北外滩与陆家嘴、外滩是黄金三角,是上海会客厅。
然而发展了十几年,仍然需要蹭陆家嘴热度。
虹口另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前面提到的文化因素。
虹口有大量的名人故居,红色资源,诸如鲁迅故居,中共四大旧址等等,然而却没有形成城市名片。
前些年推过一段时间甜爱路,大量游客去过后表示:不想再来第二次。
总结来看,虹口特征如此明显:
人口密度全市最高,然而老龄化全市最严重;
土地资源极度稀缺,然而却修建大量动迁房;
坐拥全市位置最好的待开发区域,开发速度却不如前滩、徐滨;
号称海派文化发祥地,却不是热门旅行目的地。
主观也好,客观也好,近30年的快速发展虹口已经错过。
未来30年,什么是风口?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选址浦东;孟晚舟回国,举国瞩目。
遗憾的是,这些东西与北外滩航运金融关联不大。
虹口的其他区域呢?
虹口已经没有其他区域。
- 环二文章合辑 -
杨浦,其实挺倒霉的| 据说静安区押宝西藏北路?| 通过两次集中土拍,或许可以看清楼市未来| 或许,松江即将迎来“洞泾时代” |唐镇融创浦西中产社区之八大金刚 | 我劝你慎重——对五大新城的一些担忧 | 当下背景,对房地产市场的十个重要判断 | 松江,又一次当了郊区大哥
▼
以上为正文
编辑∣环线咨询
©本文版权归“环线房产咨询”所有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进专属粉丝群
一对一深度分析
请加下方客服小姐姐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