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家居装修装饰时尚门户网站
首页 >> 国内财经

毛志兵(毛志兵:“双碳”目标下中国建造的实现路径)

来源:峰值财经 发布时间:2023-04-26 浏览量:


编者按:由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建筑节能行业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大会暨宣传周系列活动日前成功举办。多位行业部门主管领导、院士、专家、企业家以“绿色节能低碳、建筑砥砺前行”为主题,共同探讨“双碳”背景下建筑行业绿色节能低碳发展的技术路径及解决方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杂志社特对部分专家演讲内容进行整理和提炼,集中刊发,供业内人士交流、学习。

毛志兵:“双碳”目标下中国建造的实现路径

毛志兵:“双碳”目标下中国建造的实现路径


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 会系统性的变革。作为能耗“大户”,建筑业在实现“双碳”目标中责任重大,亟待向绿 色化、智慧化、工业化和国际化转型。由传统建造方式向新型建造方式变革已是刻不容缓。


从建筑全生命周期视角看,碳排放覆盖建材生产运输、建筑施工、建筑运行、建筑拆 除四个阶段。碳排放主要来源是建材生产和建筑运行过程,基于行业特性看,建材在建筑 业减碳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从转型升级的特点看,建造过程低碳化联系着建材的使用和 建筑的运行,起到决定作用;从能耗角度看,建筑运行领域减碳空间巨大。


一、“双碳”对建筑业的影响:挑战与机遇并存,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双碳”将对建筑业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蕴藏着广阔的市场空间。


第一,挑战前所未有。我国新建和存量建筑规模巨大,数据显示,约 650 亿平方米的 既有城镇建筑中,大量存在高耗能、高排放问题。新建建筑目前的建造技术等有待改进。因此建筑领域的减碳难度非常大,成本代价也很高。


第二,全产业链颠覆。绿色生产方式和建设模式涉及建筑设计、施工及运营的全过程 产业链,将面临全面变革。设计阶段应从全生命期的角度考虑资源节约、保护环境,加快 推进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规模化的发展;建造阶段应该加大绿色建造力度,注重绿色建 材的应用,并从建造的人、机、料、法、环全要素来推动绿色发展。


第三,未来机遇空前广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 发展规划》提出到 2025 年,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 3.5 亿平方米以上,建设超低能 耗、近零能耗建筑 0.5 亿平方米以上,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 30%, 全国新增建筑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 0.5 亿千瓦以上,地热能建筑应用面积 1 亿平方米以上, 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 8%,建筑能耗中电力消费比例超过 55%。不难预见,未 来在节能建筑、装配式建筑、光伏建筑、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等方面,市场空间巨大。


二、升级中国建造新方式:遵循“三造”融合、“四化”协同思路


促使传统建造方式向节能、绿色、低碳、环保等现 代化建造方式转变,是新时代建筑业面临的新任务,更 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


一是科学把握创新生产方式。建筑业新型建造方式 提倡 Q-SEE(质量 quality、安全保障 safety、节能环保 environment、效率提升 efficiency),以绿色、智慧、工业 化为特征,更好实现建筑生命周期的品质提升,推动全 过程、全要素、全参与方的“三全”升级,促进新设计、 新建造、新应用的“三新”驱动。


二是坚持“三造”融合方向。“制造 + 创造 + 建造” 是建筑业生产方式变革的内在基因。推动现代工业技术、 信息技术与传统的建筑业融合创新,寻找建筑艺术与建造 技术的完美契合点,探索“研发 + 设计 + 制造 + 建造 + 服务”高度集成的新生产与服务体系,代表了建筑业生 产方式变革的内在基因,并将适应不同类型建筑特点要 求,创造更广阔的新技术应用场景。


三是遵循“四化”协同要求。绿色化、工业化、智 慧化、国际化“四化”协同代表了建筑业生产方式转型 的方向。绿色化有助于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 建设的新格局;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是促进建筑领域节能 减排的有力抓手;智慧化是“双碳”的关键引擎和动力, 也是占据全球行业制高点的关键;国际化有助于促进中国 建筑业与世界接轨,带动中国制造、中国创造走出去。


三、路径规划:立足“三体”特点,推行“五度”措施


推进建筑行业实现“双碳”目标,首先要抓住“三 全”特征,即牢牢抓住全生命期、全过程、全参与方的特 征,在建筑全生命期中贯穿绿色、低碳、环保、生态等要 素。同时要在城市、社区、项目三大载体落实好“三体” 责任,城市要科学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合理规划路 径,限制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活动,统筹厂房、园区、 交通、能源共同减碳;社区要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方 式和生活方式;项目是最基本的单元,是减碳的源头,要 推行节能环保的生产方式。在此提出“五度”措施:


提升“高度”,加强顶层机制设计。一是开展碳排放 定量化的研究,确定碳排放总量约束目标;二是优化绿色 施工的标准,把碳减排指标纳入到企业绿色标准体系中, 衡量建筑工程的碳排放量、研发投入成本、资源消耗量 和经济效益;三是构建目标体系、市场体系、标准体系、 技术体系、产业和产品体系,为业界实践提供参考路径;四是构建绩效评价和考核体系,建立建筑用能及碳排放 总量目标的分解和量化实施机制。


挖掘“深度”,突破关键技术。推动技术革新和升 级换代,重点解决“卡脖子”的技术难题。一是提前布 局双碳重大关键技术的研发,围绕能源替代、节能减碳、 循环利用、碳捕获与封存、智慧建造等方面布局关键技 术的专项科研攻关;二是尽快进行清洁能源、低碳、零 碳、负碳、建筑材料等重大前沿技术领域的布局,深入 开展光储直柔、抽水蓄能、建筑电气化、智能物联网等 关键技术的攻关;三是研发运用各类建筑减碳新工艺、新 技术、新产品,加快部署推进新型材料、新型结构、资 源综合利用等低碳前沿技术的研究、储备和应用,不断 挖掘减碳的技术潜力;四是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实现智慧 建筑、智慧园区和智慧城市等的持续迭代升级,探索研 究 BIM、CIM 技术融合及数字孪生技术,加快信息技术 与工程业务的深度融合。


加大“力度”,推动转变生产方式。建立新型的建造 方式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科学实用、前瞻性强的新型建造 方式标准和应用实施体系,完善相关技术体系和产品。强 化新型建筑方式的新理念,建立新型建造方式的平台体系。打造创新研究平台、产业集成平台、成果应用推广平台。


拓宽“广度”,全产业链协同减碳。纵向拉通、跨界 融合、空间拓展是基本的要求。围绕工程建设的主业,为 投资开发、规划设计、施工建造、运营维护提供可行的一 揽子低碳节能方案;建立跨行业、跨领域的协作平台,以 更加开放的心态和颠覆式的资源整合方式,构建具有吸引 力的产业生态圈,形成绿色低碳产业链和供应链。


寻找“温度”,助力稳增长保就业。目前,国家在研 究部署进一步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这给以低碳为 基础的零碳建筑、零碳社区、零碳城市等带来了广阔的 发展空间,将为国民经济尤其是建筑业的稳健发展、保 障民生和就业提供助力。“双碳”目标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支撑, 也为中国建造指明发展方向。全力构建中国建造体系和品 牌,共同推进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建筑业任重而道远。


原文见《建筑》2022第14期59~60页


作者: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原总工程师 毛志兵

编辑:王 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