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阳(“中国太阳”稳态运行403秒?我们离商业运行还有多远?)
来源:峰值财经 发布时间:2023-04-26 浏览量:次
近日,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传来喜讯,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成功实现了403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这是全球第一次实现超过400秒的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时间,打破了此前的历史记录。
上一次还是才2017年,实现了101秒的稳态H-mode等离子体,这次再创H-mode运行最长时间记录,且足足提高了4倍!
什么是H-mode?
实现核聚变反应需要将氘氚原子核压缩到很小尺度,但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必须在极高温下才能获得足够的能量以克服彼此间的库仑势垒。当温度达到1亿摄氏度左右时,氘氚原子核发生聚变反应的截面最大。但没有任何有形容器能对如此高温等离子体加以约束,以EAST为代表的托卡马克装置利用环形螺旋磁场对高温等离子体进行约束,以实现可控核聚变反应。
因此提高等离子体的温度和密度,就是提高聚变反应效率的途径。这个过程很不稳定,我们要让反应持续进行,就需要将这些高温高密度的等离子体约束尽量长的时间,这个时间被称为能量约束时间。
根据劳逊判据(Lawson criterion),只有聚变三乘积大于某个阈值才能产生有效的聚变功率输出。简单的说,等离子体运行有很多模,H模(H-mode)是其中非常高效的一种。因此,ITER将H-mode的能量约束时间定标作为设计反应堆的基础。
这次时间能稳态运行403秒,显然是一次极大的进步。
我们离商业运行还有多远?
核聚变能源是一种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能源,如果能够实现商业化应用,将对人类社会的能源转型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商业上,实现一个高Q值的核聚变反应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实现了正的Q值,反应堆才能够自持续运行,产生可持续的能量输出。衡量商业运行有另外一个指标,即Q值。
Q值也是评估等离子体运行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Q值是等离子体能量输出和能量输入的比值,它可以反映等离子体运行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一般来说,Q值越大,等离子体运行越稳定,能够持续输出更多的能量。
本次试验Q值没有给出,但以往Q值最高的是0.67(日本实现了1.25,但不可复现,且不是主流技术),此外,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的科学家在使用激光的聚变实验中首次实现了净能量增益:聚变反应后,得到的2.5兆焦耳能量比投入的2.1兆焦耳能量更多,新增约20%能量。该实验室称,“然而,确切的产量仍在确定中,在该过程完成之前发布信息是不准确的。”
然而,即使是1.2这个值距离商业应用仍然还很遥远。目前,一般认为,商业上实现的核聚变反应堆通常需要达到Q值在10左右以上才能够实现自持续运行和可持续的能量输出,有的人认为需要20,甚至30.
显然,要实现这个Q值是非常困难的,需要克服等离子体不稳定、材料耐受性、能量转换效率等方面的诸多挑战。因此,实现高Q值的核聚变反应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和高风险的任务,需要大量的研究和技术突破。
不管怎么说,可控核聚变是未来解决能源问题最现实的办法。在小说《三体》中,丁仪领导的可控核聚变技术获得突破,配合无处不在的无线能量传输技术,人类获得了几乎无限的能源。让我们持续关注可控核聚变的进展,期待科幻尽快成为现实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