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家居装修装饰时尚门户网站
首页 >> 国内财经

黄永华(二纵老兵对沙后所战斗的追忆)

来源:峰值财经 发布时间:2023-04-26 浏览量:

原创:滕建华

二纵老兵对沙后所战斗的追忆

题记:献给为新中国英勇牺牲的无数先烈们!铁岭调兵山晓明镇沙后所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庄,在1947年12月16日夜,我东北民主联军2纵4师10团(后115师343团)与国民党新6军22师65团,曾在这里发生了一场异常激烈而又残酷的战斗,毛泽东还曾把它作为典型战例转发给各解放区。

沙后所位于辽宁省铁岭至法库公路北侧,距晓明镇北5公里的一个约有300户人家的村子,村民多是平房和矮土墙,村子周边还筑有近两米高的围墙。就是这么一个普通的村子,我军先后投入了4个营的兵力(含11团2营),虽歼敌八百多人,但我军也伤亡九百多人(牺牲346人),打成了一个得不偿失的击溃战。

我的岳父汪明德不仅亲身参加了这场战斗,还写下《沙后所战斗我的所见》一文,翔实地回忆了他"参加革命以来,所经历过的最激烈、最残酷的"一次战斗。

解放后,他曾四次重回沙后所村。第一次是1958年春季。1955年5月,他由北京南口调至大连,担任我军首次成立的陆军第一机械化师副参谋长兼作训科长。

组建(1955年11月汪明德随吴忠师长在辽东半岛大演习中)后连年的紧张训练和演习,使他在1958年春才抽出时间,专程来到11年前战斗过的沙后所村,来看望长眠在这里的战友们!他走进变化不大的村子,经过当地老乡的引领,来到村子北边的一处集中埋葬烈士的陵园。他佇立在这里,脑海里浮现了当年亲历的这场战斗。

1947年12月,我东北民主联军发动冬季攻势,2纵4师与国民党新6军22师部队在铁岭、法库之间发生对峙。12月16日,师根据侦察分队的报告,敌22师65团有二个连兵力进驻沙后所村,师决心由10团派2个营当夜围歼该敌。

当时,我岳父担任4师的作战参谋,正随副师长黄经耀参加10团指挥主攻部队的行动。当晚21时15分攻击打响后,指挥所发现战斗的枪炮声异常激烈,村子里火光四起。首长们觉察到炮火的猛烈程度己超出对敌人兵力的预想,可又因通信阻断、情况不明而心急如焚,我岳父遂主动请求前去探明情况。首长同意后,他踏着厚厚的积雪,深一脚浅一脚地向沙后所村西头跑去。接近村西头时,发现敌人的炮兵火力已经封锁了村口。当他冒着炮火爬至村西头一处小坟地时,从微弱的火光中发现雪地上趴着很多人,就问他们是那个单位的,竟无一人回应他,爬到“跟前仔细看时,才知道都是我们牺牲的同志”。他利用敌人的炮火间隙,从村围墙豁口冲进了村子里。

看到部队正与敌展开激烈混战,里面“伤员痛苦的呻吟声,指挥员的命令声,激烈的枪炮声交织在一起"。为了迅速找到团指挥所,他顺着燃起的火光一处处跳跃奔跑,终于在一个院子里找到了团长曹丕堂。

曹团长告诉他情况有变,“敌人的兵力不是2个连,部队伤亡很大,需要马上增援"。他明白部队处境己陷极端不利,需要迅速报告指挥所首长来加强兵力!返回时他只有一个念头,不管敌人炮火多么猛烈,都要以平生最快的速度,从径直的开阔地奔回了指挥所,向师首长报告了敌情的骤变和曹团长的增兵请求。

首长马上决定让10团2营迅速投入战斗,并令11团2营从沙后所村东面投入配合作战。紧接着,师首长还要他再次冲入前沿,向曹团长传达指挥所已命2营投入战斗及要求10团部队与11团2营配合攻击的命令。当他再次冲进村西头小坟地时,天已渐亮了,他看到部队因伤亡过重而正在边打边撤,他找到了曹团长,传达了师里的命令。

新投入的二营对敌进行了有力的反击,吸引了敌人的部分兵力,策应了先前部队退守稳定至原来阵地,与敌形成了对峙局面。11团2营于凌晨3时从东北角投入后,虽给敌以杀伤并攻占半个村庄,但遭敌装甲车掩护下的疯狂反扑,双方反复激战,后因天色渐亮而撤出战斗。

第二天,我方因白天不宜再行攻击,敌人也因损失惨重而趁黄昏时机溃逃。在敌人溃逃后的早上,他去战场上看到,“在这样一个不足三百户的村庄里,躺着几百具尸体"。有些"尸体冻得像雕塑一样,什么姿势都有",有一个“刺刀刺在敌人身上,半站半跪牺牲在那里"。

有一个“手里拿着手榴弹尚未投出去,就跪在那里牺牲了"。还有一个轻机枪组的“三个同志,都以射击的姿势牺牲在那里"。

战斗的惨烈和战友们视死如归的情景让他终身难忘!当地老乡向他介绍,当年部队撤离前曾组织当地乡亲们协助掩埋牺牲的烈士,由于天寒地冻,许多尸体是用积雪就地掩埋在村西的自然土沟中。

二纵老兵对沙后所战斗的追忆

第二年开化后,一些遗体都裸露了出来,当地老乡们又将烈士的遗体集中起来,重新掩埋在村北这处土沟里,陵地还立了一块石碑。虽然他因主动请战,二次冲入炮火中探明战况、传达命令,战后被记了大功——第一次冲入火线了解敌我态势,让首长能够及时调整战斗部署;第二次冲入火线,传达增援部队已迅速投入战斗的命令,从而阻止一线部队的后撤而避免了更大的失利——,但这比起献出宝贵生命的战友们又算得了什么!看到战友们简易地埋在这里,他内心难以平静,但国家正处在百废待兴之中,当地百姓生活也很艰难,他只好默默地离开了…

第二次是1972年5月。 1969年3月,中苏爆发了震惊世界的珍宝岛冲突。当年10月的一天,他在军区坦克4师师长任上才10个月,突然一纸调令,他被临危授命为沈阳军区的作战部部长。军区肖全夫副司令员在找他谈话时说,“是军区主管作战、训练的几位首长提出要选一个打过仗、又有司令部工作经验的师长来当这个临战的作战部长,希望你带好这个指挥中枢部门,给军区首长当好参谋”。他就这样从军区的几十个作战师长中被筛选出来了。他深知重任在肩,当时的作战部也因”文革"的影响,战备制度松驰,大量资料堆积,人员成份也很年轻,且多没有战争经历。他迅速从各军抽调熟悉情况的一线参谋,组织人员清理了各类资料数据,整饬建立了系统的战备制度。在那些紧张备战的日日夜夜中,虽然离家只有不到十分钟的车程,他还是曾有连续45天没进家门的记录。

二纵老兵对沙后所战斗的追忆

面对当时陈兵百万的强大对手,他还深感到参谋人员只是在院校课堂和例行演习中学习战争,是难以真正懂得对手的诡诈与战争的残酷的,就利用机关军事学习的时机,率全部同志去沙后所村,现地讲述这个当年被东总林彪批评为打了“莽撞仗“的典型战例。

他在讲述战斗经过后告诉大家,沙后所战斗失利的最大教训是在"知己知彼”上出了问题。当年师侦察分队虽于12月I6日黄昏前发现并报告,敌65团有2个连兵力进入沙后所村,可敌人利用黄昏后时机又悄悄潜入该村2个多营的兵力(达1500人)却没有被发现,师里也没有组织有效的核实评估,在指挥上仍按先前敌2个连的兵力来做攻击部署,就出现了将敌近1个团的兵力当作2个连来打的莽撞决心。而且新6军是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全部美械化装备并经过美军的系统训练。

军长廖耀湘在抗战中曾有骄人战绩,22师又是该军主力中的主力,该师曾在46年2月16日的盘山沙岭子战役中与我军交手,兄弟部队曾以6个团围歼其1个团(加1个师教导队),也没能达成围歼目的而严重受挫,故这支部队极为骄横。这次,该师65团还狡猾地躲过我军的侦察,潜入沙后所后又做了应急防御的准备。

我军不仅对美械装备的作战特点缺少认知,再加上情况判断失误与兵力布署上的大意轻敌,导致部队攻击时出现与敌僵持不下,结果严重受挫。由此说明高级指挥机关平时须全面掌握敌情并备有扎实预案,临战才能为首长提供可靠的作战决心与可行方案。他还用现身说法告诉大家,他自己也是从沙后所这次残酷战斗中汲取了血的教训,以后每次临战都在领会任务、搞透敌情、反复推演的基础上制定周密的作战方案,从而保障首长决心的顺利实施,让攻击部队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解放天津战斗时任115师343团作战股长,亲抵前沿侦察后手绘敌我攻防布署要图及战后复盘的经过要图)关于这堂军事课,当年作战部的参谋,后来也同我岳父一样当过作战部长和司令部副参谋长的黄永华将军,曾经对我回忆说,“他用这个充满血色的战例,让我们这些没经历过战争、又担当重任的参谋人员领悟到,高级指挥机关在情报判断与指挥决心上稍有疏忽,就会"失之毫厘,谬之千里",甚至会导致部队行动的重大挫败。以往没有见过谁这样组织机关军事学习的,这堂现地战例课给我们打的烙印太深了"!

第三次是1984年深秋。我岳父当时担任沈阳军区副参谋长,这是他正面临退下的前一年,他想抓紧实现他和老战友们多年的一个共同心愿,就是去协商调兵山市地方政府,为沙后所战斗牺牲的战友们重修一座规整的烈士陵园。他是与老战友王国英一起去的。

王国英是从原旅大要塞区副政委的岗位上退下来的,当年沙后所战斗时曾任10团3营的教导员,后任该团政委。我岳父在那场战斗后不久,也调到该团担任作战股长,他们与这支老部队一起经历了许多血与火的磨砺。(左为改编后343团政委王国英,右为参谋长汪明德,在朝鲜战场上露天夜宿) 我当时在外地工作,我的爱人还陪同着一起去了。我爱人回忆,当时他们俩走进沙后所村后,开始还一边走一边用手比划着,后来一边说着一边眼睛就发湿了。王国英走到村里的一个小学校门口停了下来,认出这里就是当年村里唯一的一户大地主的王家大院。(现在这个大院分住着十余户农家) 他在现地回忆讲述了他们营的10连排长牛来恩,这位被评为特级战斗英雄的排长,带领全排勇敢地冲进敌人守备的大院里,拼光子弹后,用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悲壮情景,说到这里他哽咽的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当年曾在场的、后来也担任村支书的吴彩云,至今还记得两位白发老兵无限哀伤的情景。(笔者近期与己从村书记岗位退下的吴彩云合影) 两位老战友之所以这样哀伤,还因为这支从鄂豫皖红军走过来的老部队,是打了无数胜仗、硬仗的英雄团队,尽管遭遇了兵力火器明显占优势的强大对手,部队仍是义无反顾地与敌殊死决战、反复争夺,并给予对手以重大打击。更是因为这一仗一下子牺牲了那么多他们熟悉的老战友,副团长王国华和五位营职干部都才二十七八岁;牺牲的许多干部和党员,都是经历过抗日烽火考验的战斗骨干;还有一些东北黑土地上才参军的小伙子,他们才二十来岁啊,他们都在新中国胜利的前夕倒下了,一想到这些,他们就倍加惋惜和难过!经与陪同的调兵山市政府的领导现地商定,由烈士的老部队115师与当地政府共同兴建一座规整的烈士陵园。其实,沙后所的群众一直努力守护着烈士的墓地。参加过这场战斗的老战友们,也曾多次返回沙后所村追怀战友,以各种方式牵挂、呼吁着这件事。

当老战友们闻知要新修陵园这件事以后,兴奋地相约回到老部队,与原115师的党委领导一起共商陵园建设大计。115师党委决定成立陵园筹建小组,并出资4万元与当地共建新陵园。师里还请当年曾参加过这场战斗的老同志缪维丝,专门整理了相关史料和烈士名录。

我岳父还写了《沙后所战斗我的所见》一文,他们不仅是为着铭记先烈,还为着要用这真实的历史,教育我们的后代能够牢记先烈,不忘初心使命。他晚年针对一些热播的电视神剧中,把我军指挥员多塑造成一副过于激情莽撞的形象,曾甚为不满地对我说,“我不相信国民党军队就是被这样一些粗鲁莽撞的指挥员打垮的”!

第四次是1990年5月经过几年时间的协调共建,地方政府与沙后所村重新平整了陵地,修了一座小桥,建了陵园的大门,立了一座碑基和一座大坟莹,还由当年的续任团长王扶之给题写了墓碑。以当时的经济条件,烈士们总算是有个规制完整的烈士陵寝了。

1990年5月16日,是陵园落成典礼的日子,当年参加过沙后所战斗的10团的老同志们,能来的都来了,他们当中有:原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楚农田,时任10团的副政委;原总参作战部副部长朱互宁,时任10团3营的营长;原旅大要塞区副政委,时任10团3营的教导员王国英;原空1军后勤部政委申文枢,时任10团2营教导员;原辽宁省军区司令员丁剑锐,时任10团1营2连连长;原旅大警备区参谋长,时任师山炮营营长杜博。当年参加过这场战斗的老兵,原某师政委唐存法、原某师师长侍银、特等功臣张鹏、原115师后勤部部长缪维丝等老战友也来了。

还来了几位曾在39军并肩战斗过的老首长、老战友:原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张竭诚,原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王扶之,原旅大警备区政委彭仲韬,原旅大要塞区司令员耍清川,原沈阳军区副参谋长左勇,原39军副军长沈穆。

先后担任过115师师长、时任39军军长傅秉耀、军参谋长张作礼也来了。军队和地方在沙后所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奠礼。以当年的经济条件,这种重新立碑筑墓式的修建,当地政府和沙后所村都付出了不少努力,总算实现了这些老同志多年魂牵梦萦的夙愿。这些老兵们聚在一起还议了一件大事,要为当年参加这场战斗的10团重新正名。

过去多年里,一直把这场战斗失利责任归于攻击部队,10团这支历史上的大功部队也因此战背上了“黑锅"。成了上至林总、下至各级每讲失利战例必点名的团队。这个团不到一年时间还连换了3任团长。

王扶之是48年底到仼的第3任团长,他原本就是从这个团出去的,他与新任政委郭本昌一道,率领这个团在解放天津的攻坚战斗中担任主攻任务,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抗美援朝中,这个团在首战云山战役中担任阻击任务,击退了增援美军,该团9连还夜袭龙头洞,首次全歼了美军一个连,得到了彭总的通令表彰。这支老部队又浴血重生,回到我军大功团队的前列。

王扶之认为,战斗都过去了这么多年,许多当事人都不在了,尤其是面对牺牲了的烈士们,我们还有什么情面不可以抛弃的。他说要把10团攻击不力的这顶帽子摘下来,我们清楚这段经历的人要站出来,把责任说清楚,"这个攻击不力的责任应当在师以上"!“要把扣在团队头上的那些不实之词拿掉“!他的提议得到了所有老战友们的赞同,更是安抚了九泉之下的英烈们!

我岳父代表老战友们在致词讲话中动情地讲到:“他们(烈士们)这种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视死如归的英勇顽强壮举,为无产阶级事业的献身精神将世世代代被人们传颂着。烈士永垂不朽"!

滕建华写于2021年建党百年纪念前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