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时代(商周时代治国理念的转化)
来源:峰值财经 发布时间:2023-04-26 浏览量:次
商代社会的主旋律是“神灵崇拜”。人们信神、敬神、奉神。《礼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可见商王治国理政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君权神授”,基本表现方式就是占卜祭祀。将“帝”作为掌管人间祸福、人世秩序的最高尊神。凡是祭祀祖先、年景好坏、生老病死、自然灾害、对外战争、作邑(修建城池)、商王的一切重大举动,都要通过甲骨占卜的方式请示上帝。大量刻于龟背兽骨的甲骨文,“帝”会经常出现。殷人相信,通过占卜显卦,“上帝”在甲骨卜辞所传递的意旨,意味神灵在指导人们的行动。占卜问事所出现的卦辞的结果,成为沟通神明无必的“帝”与常人之间政治经济文化多项活动极其神圣而必要的媒介载体。凡是对占卜活动的不敬,就是对“帝”的“大不敬”,那将会被处以死刑。而掌握占卜“核心机密”和绝对权力的,无疑是殷商王室专门设置的“贞人”(类似于巫师),商王和贞人常常占卜问卦,几乎一旬一次,共同成为所谓虚幻的“帝”在现实社会这一生存空间的代理人。对殷商王室而言,神明“帝”的旨意,体现于占卜结果。“吉”则可行,“凶”则止步。吉凶祸福,全在于神明保佑。王室建造供祭祀的神器神殿,以及占卜行卦,都是王权行使源自于天命,源自于“帝”的派遣安排。依靠这种方式,表明商王在顺应天意,分享“帝”威,商王的诏告命令,就“受命于天”。因此,祭祀占卜成为殷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大事情都得奉天命而行事。《尚书·盘庚》:“ 汝万民乃不生生,暨予一人猷同心,先后丕降与汝罪疾,曰:‘曷不暨朕幼孙有比?’故有爽德,自上其罚汝,汝罔能迪”。意思是说,你们万民如果不去新迁的都城谋生,如果不与我本人同心同德,那先王(殷商时期的先王们,死后是宾服于上帝左右的,相当于神)就会对你们降下罪责,责问你们为什么不同我的幼孙亲近友好,听命于他?那你们就有了罪责,就是大不敬,上天将会惩罚你们,使你们不得长久。显然,商王盘庚是以“帝”的代理人身份恐吓压制百姓,强迫他们服从迁都的要求。而到了殷纣王时期,“王权即天命”的表现更为突出。《尚书》:“西伯(周文王)既勘黎,祖伊(商纣王臣)恐,奔告于王。……王曰:“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周文王西伯昌将殷商的拱卫属国——黎国一举攻克,祖伊担心殷商亡国不远,奉劝纣王迷途知返,纣王反而言道:“啊!我的命运难道不早由上天决定了吗?西伯昌他还能违反上天旨意,灭我殷商?根本不听祖伊的劝谏忠告,对周人的虎视眈眈置若罔闻,不去派遣军队加以防范镇压,反而寄希望于苍天保护。这就导致周人沐兵立马、继续壮大实力,相继发兵吞并殷商周围的附庸小国,断其羽翼。殷商失去属国拱卫,危如累卵,纣王仍不管不顾,集中优势兵力还在攻打东夷。周武王联合各路诸侯趁其腹地防御空虚,发动牧野之战,终于剪灭了殷商。纣王始终盲目相信王位在天、天命神授,难道还怕小小的周人部落攻伐殷商吗?但最终却惨死在都城朝歌豪华的鹿台阁中。
西周剪灭殷商,成为中原真正的统治者之后,开始审视商王朝之所以失败、由己取代的经验教训。他们深刻意识到“人民”力量的重要性,意识到“德治”的重要性,祭祀占卦和“严刑峻法”绝不可能使江山万代、垂承千年的。于是强调“天人合一”,务必“以德配天”,德不配位,民心浮动,必然会重蹈殷商的覆辙。而“天”与“上帝”都是天下共有的神主,不是哪一家的主宰,并非固定划一。“天命”随人命,人只要有“德”,“上天”就会把统治权交予“唯德者居之”。一旦王者失“德”,就会失去“上天”庇佑,危及政权的生死存亡。周王朝心中的“德”,它内涵包括三个基本面:敬天、敬宗、保民。首先,应恭行天命。务必尊守天帝与祖宗的教诲,爱惜百姓,做一个怀德守道的君王。殷商“无德”,才丧失了天命,先祖“修德”,才承继了天命。这就是“以德配天”、“以德配位”。其次,应“敬德保民”。保护天下百姓是“天命所归”、天命使然,得民心者才能统治长久。因此,“以德配天、敬德保民”,成为西周王朝初期政权基本的统治纲领,完成了从商朝“神治”到周朝“德治”一种治国理念的根本转变。在“德治”思想指引下,周人不再像殷商一样只关注人与神的关系,完全听命于神来支配决定一切,而是把重心放在如何协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方面想尽办法、穷尽思路、寻找对策。于是,分封诸侯、宗法宗亲、礼乐礼仪、贵族世袭、划分井田等措施相继出台,成为节制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的规则底线,以血缘关系、宗亲关系、地缘关系、等级关系为基本纽带,划分层次等级、界定亲疏远近,明晰身份尊卑,确定资源归享。上至天子,中至诸侯、卿、士大夫,下至黎民百姓,都要人人恪守,严格执行,各安天命。尤其用礼乐礼仪规范人、约束人、引导人,要求中规中矩、互不僭越,固定了社会秩序。《礼记·乐记》说道:“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从此,周朝充满了“礼乐治国”的气象,由礼义教化做开路先锋,万不得已才大刑动用刀兵征伐、小刑动用斧钺处罚,体现“德主刑辅”的治理思想,这为周人带来了近八百年“天命所归”江山社稷。难怪孔子坦言,“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毕生梦想都要归复到周朝大兴礼乐的那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