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家居装修装饰时尚门户网站
首页 >> 商业资讯

徙木(商鞅悬赏徙木,立信还是立威?)

来源:峰值财经 发布时间:2023-04-26 浏览量:


商鞅悬赏徙木,立信还是立威?

商鞅南门立木绘画

商鞅变法,是秦国崛起的转折点。商鞅在正式法令公布之前,先搞了一次“创意营销”活动:

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史记·商君列传》

应该说,这次活动取得了很好的广告效应。之后,商鞅再公布法令,百姓就能“入脑入心”了。历史上,一般把这次营销活动称之为“徙木立信”。《史记》也说,立木之前,“恐民之不信”;兑付赏金后又说“以明不欺”。似乎是在特意强调信用。


商鞅悬赏徙木,立信还是立威?

商鞅画像

但是,就商鞅本人而言,并不是一个信守承诺的人。公元前340年,商鞅率兵伐魏。魏国方面主将是公子卬。公子卬是商鞅在魏国时的老朋友,两人关系很密切。鉴于商鞅当时是魏相公叔痤的侍从官中庶子,地位并不高,能与身为魏惠王弟弟的公子卬交上朋友,一方面说明公子卬礼贤下士,与商鞅折节相交,另一方面,对商鞅大概也多有照拂。但是,公孙鞅为了打败魏国,写信给公子卬,建议两国主将会盟后罢兵。公子卬不疑有他,结果中了商鞅的埋伏,成了秦军的俘虏,然后商鞅发兵大破魏军,迫使魏国割让了战略要冲的河西之地。

也许有人会说,敌国之间,讲什么信用?兵者诡道也,谁让公子卬这么幼稚的!商鞅为秦国拓地千里,也许大节无亏,但对于老朋友,不能不说有些过分。

商鞅对于老朋友不讲信用,对于自己亲手制定的法律,“讲信用”吗?或者说严格遵守吗?秦孝公死,秦惠文王立,下令缉拿商鞅。商鞅并不是束手就擒,等待审判,而是想要逃亡魏国。晚上想要住店的时候,因为没带身份凭证(也可能不敢亮)而被店主拒之门外。商鞅难道不知道住店需要凭证吗?他只是没想到自己的法令贯彻地如此彻底!

所以,一个不注重信用的人,会想办法让别人遵信守诺吗?我们设身处地地想:一个特别守时的人,一定希望别人也守时;但是反过来,如果一个不守时的人,会去苛求别人守时吗?那岂不是啪啪打脸!

这个道理对商鞅也一样。商鞅悬赏徙木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立信,首先是为了推广自己制定的法令,起到广而告之的作用。其次,意在立威。

有人可能不理解了,立威不应该是用刑罚吗?给人钱财算哪门子立威?

什么是立信?当然是订立信约,遵守承诺。但是要注意,立信是双方面的事情,而不是单方面的事情;其次,订约双方在约定面前是平等的,自愿的。商鞅颁布法令是让老百姓自愿遵守的吗?商鞅与百姓之间是订约的平等关系吗?如果都不是,就谈不上“徙木立信”!


商鞅悬赏徙木,立信还是立威?

商鞅最终身遭车裂

商鞅重赏徙木的行为,重在强调法令的严肃性。法令本来就有软硬两个方面,所谓的“大棒+胡萝卜”。遵守我的法令,就给你甜头,不遵守,给你苦头。所以,后面商鞅就挥舞起了“大棒”。

令行於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於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同上

连太子犯法,商鞅都敢于处罚,何况他人!这就是立威。

那太子究竟犯了什么法?和前面一句连起来理解,“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就是说新法不好的人有几千人,这里面,就包括太子。就是说,商鞅不允许人说新法的坏话。不让骂,夸行不行?也不行!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於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同上

有些开始不适应新法、说新法坏话的人,在受到生活的教育后,改变了看法,开始说新法的好话。结果,商鞅根本不领情,不但称之为“乱民”,而且把他们全部发配到边地。商鞅的目的,就是不许人议论法令。法令是冰冷的铁则,不需要议论,只要照此执行就好了!这更是立威。

商鞅作为法家的代表,做事只求效果,不计手段。所以,就结果而言,秦国崛起,如他所愿;但是,变法图强过程中积累的怨气也都由商鞅来承受,最终身遭车裂,夷灭三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