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背(“背靠背”的悲剧:代理商带头卖假货,5个月亏损77亿)
来源:峰值财经 发布时间:2023-04-26 浏览量:次
你还记得Kappa吗?
大多数人对这个英文名想必是既陌生又熟悉,但如果说是“背靠背”的话,是不是就反应过来了。
这个以两人背靠而坐为商标的品牌,曾在2010年创下营收42亿的奇迹,在全国内更是拥有4000家左右的门店,一度被评定为“增长前景最好的企业”!
可不知从何时起,Kappa却开始被众人所遗忘,即便在最繁华的商业地段,也难以找到它的踪影。
然而它并没有消亡,只是在亏损泥潭中挣扎。据财报数据显示,其在今年4月至9月的短短5个月时间里,亏损金额就高达7.7亿。
从盛极一时到默默无闻,Kappa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01:辉煌
Kappa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品牌,早在1916年就于意大利创立。
然而同样作为运动品牌,Kappa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却远不及阿迪和耐克,即便其也赞助了好些顶级足球俱乐部或球赛,但依旧无济于事。
直到在中国市场上,Kappa才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2002年,Kappa被引进国内,不得不说,这个时机非常地巧妙,因为就在前一年,我国申奥成功引得举国振奋。伴随着这股奥运风,国内运动品牌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并且,当其它品牌还在走传统体育风时,Kappa则大胆地将“运动”与“时尚”相结合,在中国引领了一股潮流运动风。
明艳亮丽的用色、风格明显的logo……这些元素很快就征服了国内消费者。因为商标形状,大家也亲切地称呼Kappa为“背靠背”。
到了2005年,李宁斥巨资拿下了Kappa在国内的永久经营权和所有权,至此,Kappa真正成为了一家国内的本土品牌。
而一力促成这件事的,离不开一个人——陈义红的坚持。
陈义红,他是李宁的二把手,拥有的股份比例也仅次于李宁家族,但由于“功高震主”,管理实权在2001年的企业改制中被大幅削弱。
不甘心的陈义红,于是就请求辞去所有职务,并表示愿意去“北京动向”当董事长。
北京动向,也就是国内拥有Kappa代理权的母公司。
最终陈义红与董事会达成交易,被允许担任“北京动向”的董事长,且拥有Kappa品牌的80%股权,而代价则是放弃所有李宁的股权。
要知道,彼时Kappa在国内虽强势,但远不能与李宁相比,因此陈义红的举动难免带着些破釜沉舟的意味。
但更疯狂的还在后面,陈义红成为董事长后,竟直接将企业带去香港挂牌,甚至签下一份对赌协议:在一年时间内,让Kappa的利润增长5倍!
事实证明,陈义红与Kappa的确做到了,甚至是超额完成了目标。在2005年还不足4000万的净利润,仅过一年后,该数据却达到了3.06亿,增长幅度超700%!
漂亮的财报数据,让企业在2007年成功上市,市值高达298亿,羡煞同行,但这还不是Kappa的巅峰。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行,引爆了全国范围内的运动热潮,国人们的热情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在这段期间,诸多运动品牌借此机会赚得盆满钵满,其中又属Kappa为佼佼者,全年盈利高达13亿!
陈义红也因此身价暴涨,比李宁还高出100亿之多。
02:盛极而衰
“要赚钱,卖Kappa!”
这句话,在彼时的运动品牌经销商中广为流传,因为除去成本外,他们的利润率就高达15%。巅峰之时Kappa究竟有多火,从此便可窥知一二。
但在2011年后,势头凶猛的Kappa却遭遇“滑铁卢”,并快速被市场边缘化,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彼时距北京奥运会已过去了3年,那场全民运动热潮的红利已渐渐消失,在整个行业都不景气的背景下,不仅是Kappa,其它家运动品牌也都陷入了同样的困境。
在这样的困境下,诸多品牌纷纷展开自救,从艰难中慢慢走出来,然而不同的是,Kappa却从此深陷泥潭。
据该公司财报显示,自2011年起,Kappa就开始大规模关闭门店,当年关店632家;2012年,更是由3119家锐减至2000家左右。
Kappa的溃败,有诸多因素:
第一、Kappa最初能够风靡大江南北,靠的便是“运动时尚”的新潮,但这种风格是没有品牌壁垒的,随着其它品牌开始跟风模仿后,Kappa的优势便不复存在。
第二、Kappa只顾做大而忽略了产品本身。在快速的扩张中,Kappa没有注重自身产品的多样化与更新迭代,时间一久,就难免给消费者留下“陈旧”印象。反之,如Adidas就推出不少新的品牌logo,每种还是不同风格,总能让人眼前一亮。
第三、代理商制度的缺陷。
与其它品牌不同,Kappa对旗下的代理商采用的不是直营制度,而是“高度放权制”,也就是将管理权下放,让线下门店的代理商自己发挥,总部不进行干涉。
在发展初期,这种模式给了代理商极大的自由,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总部也很省心,不必安排统一培训,就能短时间内实现快速的代理扩张。
然而,“高度放权制”却是一柄双刃剑,当Kappa火爆时能为它带来奇迹般的销售额,但当品牌衰弱时,就相当于一颗定时炸弹。
在Kappa后期的时候,代理商眼看卖不出去,竟动起歪脑筋,倒卖起了山寨Kappa!
一时之间,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山寨Kappa,没有管理权的总部完全制止不了,只能眼看着局势越加恶劣。
最终,假货泛滥成了压倒Kappa的最后一棵稻草,此后其口碑不断崩塌,品牌价值损失殆尽,大部分市场份额亦被竞争对手慢慢蚕食。
但直到今天,这家品牌也没有彻底消亡,近年来也在做着各种努力,只不过在当前各种国货品牌崛起的大背景下,东山再起的概率实在有些渺茫。
回望过去,Kappa从一个意大利品牌到入驻国内,在陈义红的经营下,做到了全国爆火,创造了彼时的销售奇迹,但最终因假货泛滥,被市场和消费者慢慢遗忘。
在这个品牌竞争的时代,成王败寇本就是普遍而残酷的现状。从巅峰迈向没落的品牌,Kappa不是第一家,也绝非最后一家,但无论如何,它都是80后、90后宝贵的青春回忆。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能核实版权归属,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作者:向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