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强度(中国人的勤奋永远不该被嘲笑)
来源:峰值财经 发布时间:2023-04-26 浏览量:次
资料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前段时间,美国统计局发布报告:中国劳动参与率达到76%,高于世界主要国家(美国65%,日本58%,巴西70%,印度55%)。考虑到24%未参与劳动的人口中,还包括老人、孩子和学生,可以说处于工作年龄的中国人,他们几乎都在工作。
再往细看,中国男性适龄劳动者中,90%在劳动,女性也高达78%。这在世界上也是一骑绝尘。
勤奋值得赞美
国外数据的准确性我们不确定,但在中国很多人都深有体会。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大部分中国人在辛勤工作。日未出就有人洒扫奔波,日已落还有人加班熬夜。统计显示,中国人的劳动强度相当大,鲜少有人每天工作8小时,大部分工作在10小时以上。工作超过12小时的,也很常见。这种情况不分贫穷富裕,即便年入百万的金领,也有大量的工作狂。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赞美中国人的勤奋,很多读者的反应却是悲伤。在他们看来,中国人如此不要命地工作,乃是迫于无奈的选择。他们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不得不努力工作,乃是驴子一样的辛苦。总而言之,这样的勤奋不值得赞美。
穷人多劳碌,确实有很多无奈。不过这里面很容易出现认识错误。勤奋不是生活艰辛的原因,而是解决之道;勤奋也不是贫穷的必然副产品。经济落后,人们迫于无奈,只得勤奋工作——这实在是一厢情愿的误会。中国是中等收入国家,全世界比中国人贫穷的人口大概有40亿人。他们并不比中国人勤奋,相反,“越穷越懒”的国家遍地都是。
资料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勤奋背后有制度原因
勤奋是需要制度原因的。三十年前中国人比现在穷得多,从劳动参与率和劳动强度看,要比今天差得多。现在中国人比发达国家的人勤奋,更比多数落后国家吃苦耐劳。这也只能从制度方面寻找原因。是什么在激励中国人勤奋工作?
从微观层面看,一定是工作有钱赚,努力有回报。工作越多,赚得越多,人们对财富的渴望就会自我催动。从宏观层面看,经济欣欣向荣,国家朝气蓬勃,这会给予人希望。即便一时没发财,当身边不断有致富传说,自然会刺激人们努力工作。
说白了,国民勤奋不在于绝对的贫穷和富裕。穷国有勤奋和懒惰之分,但是我们确信,国民普遍勤奋的环境背后,经济制度一定不太差。这样的国家变富有,是迟早的事情。以前是中国,现在有越南。当一个富裕国家的国民普遍懈怠懒惰,它已经是躺在历史红利上吃老本,而且说明制度已经出现严重问题。欧洲的希腊就是很好的例子。
一个国民普遍勤奋,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社会心理必然是积极向上。当所有人以勤奋为荣,赚不到钱的人就心痒难耐,焦虑郁闷。美国有镀金时代和战后黄金时期,日本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昭和景气。哪天社会嘲笑勤奋,崇尚“低欲望”和“佛系”,那才是真的危机。
因此当我赞美勤奋,其实是捍卫这种创造勤奋的经济环境。
征税要降低,要确保私人收入的大部分留在手里。不管企业还是个人,道理都一样。私人手里有钱,才会有储蓄,人们愿意为明天奔波。征收高额税收,会打击人们创富的热情——赚得越多,拿走越多,为什么要努力呢?没有储蓄,就没有投资,如何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此外,劳动力管制要越少越好。过度劳动保护,会令用人者不敢辞退不敢雇用,这些政策都已在欧洲显出明显的弊端来。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打击自由合意,消灭交易机会。一旦失业率上升,福利主义就会乘虚而入,人们只能仰赖救济,而不是个人奋斗。勤奋不可悲,可悲的是勤奋者找不到机会。
□陈兴杰(媒体人)
编辑 李冰冰 校对 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