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一(上海警方赴川捣毁荐股诈骗引流团伙直击:抓捕时真得会喊“警察不许动”)
来源:峰值财经 发布时间:2023-04-26 浏览量:次
今年3月25日,上海市公安局虹口分局江湾派出所接到市民徐先生报案,称自己被一通推荐股票的电话邀请进入了某荐股微信群,随后又在群内“大师”推荐下将195万余元分多笔转账至一款不知名的炒股软件中,还没等到股票大涨,徐先生就发现账户中的钱款无法提现。
经过缜密侦查,“325专案组”将目光锁定在了千里之外的四川——一伙假冒“荐股师”,实则为诈骗App引流的团伙被专案组盯上了。
5月11日,新闻晨报·周到记者随“325专案组”一同奔赴四川,见证了专案组民警捣毁两个电信诈骗“引流”窝点的全过程:他们是隐身于市的变色龙,是过目不忘的刻录机,是随时调整的超强处理器……
视频:记者直击上海警方赴川捣毁荐股诈骗引流团伙
“变色龙”:一个好刑警能藏在人群中
5月11日中午,我赶到上海虹桥机场,准备搭乘去四川的飞机,此行我将和上海警方“325专案组”一同见证一个电信网络诈骗引流窝点被捣毁的全过程。
与我同行的,有近30位民警,他们来自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虹口分局刑侦支队、江湾派出所各支队伍,不少民警在参与这次行动之前,也互不相识。
出于抓捕行动的需要,大家并没有统一出发,而是各自身着便衣到机场集合。
我从小就是刑侦影视剧的忠实爱好者,刚上飞机,我便和另外一名记者开始了我们的“推理游戏”——猜猜飞机上究竟谁是便衣民警。
“这个人太放松了,不像去执行任务的。”
“这个人身材像是练过的,很有可能是警察。”
“我猜他不是,因为他没穿运动鞋。”
飞机降落,登上集合的大巴后,我才发现,刚刚自己自信的推理其实漏洞百出。原本的“绝对排除项”竟然出现在了大巴上,而言之凿凿的“对象”却不见了踪影。
怎么会这样,没想到他居然也是警察。”
我感叹道,“有肌肉”、“运动鞋”、“高个子”,一系列我归纳的“便衣民警”的特征,最终证实都是我的臆想。
听到我的感叹,同车民警颇为满意得笑了,“我们做警察的,特别是做刑警的,最强的功力就是要能藏在人群里,让人家看不出”。
的确,他们做到了。
在5月13日抓捕当天,尽管有20多名便衣民警悄悄潜伏在嫌疑人工作的写字楼附近,但在抓捕实施的前一秒钟,嫌疑人都没有反应过来,他们早已被便衣民警层层包围。
5月13日上午8点半,作为随警采访的记者,我和这次专案组的成员坐上了一辆褐色商务车,从入住酒店出发,前往3公里外的“引流窝点”,另外还有5辆车,分批次载着行动队员们接近目的地,不着痕迹地将大家“散”在窝点附近。
3月底,受害人徐先生在虹口江湾派出所报案后,警方通过对其中一名业务员的调查,锁定了这个窝点,以及窝点的人员、位置、布局等细节。
从4月开始,就有好几批民警到现场进行过踩点工作,进一步核实各种细节问题,为抓捕方案打好基础,这一切都进行于无形之中,没有一个嫌疑人是“醒”了的。
嫌疑人的窝点位于市中心一处高档写字楼内。常言道,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看来犯罪嫌疑人也深谙此道,但专案组的民警们似乎更加“棋高一招”。
收网的时间定在上午9点半,所有队员到位后,距离行动开始还有半小时。
“你们先散开点,自然一点,等会儿时间到了,我们就一起上去行动。”专案组民警叮嘱我,在行动前先做好隐藏工作,小心暴露。
我一边假装看手机,一边观察着眼前的这些便衣民警们。
混迹于写字楼前,专案组的成员们显得非常自然,有人用手里的早点做掩护,嘴里吃着早饭,眼睛却在环视四周;有人则伪装成烟民,有个忘带打火机的上班族去跟便衣民警借火,我心中暗叫不好时,那位民警却非常自然地给“上班族”点上烟,就像是在这幢楼里上班一样。
我总感觉,抓捕“大战”前少了很多紧张感,更多的是成竹在胸的自信心。
“那当然,我们作战计划都做了好几版,先行部队都探过好几次了,没有把握我们也不会动手。”一位民警说道。
刻录机:40多个嫌疑人的脸都刻在心里了
“警察!全部不许动!双手抱头!”上午9点半,行动群里一声令下,已经在写字楼13层待命的20多名专案组民警,在四川当地支援民警的配合下,从走廊中部向“窝点办公室”冲去,同时向办公室内的嫌疑人发出警戒,喝令他们不许使用手机、电脑,防止行动走漏消息。
这个电信诈骗窝点和一般的小型网络公司并无二致,内部摆着三排长桌,每一排长桌两边坐着7、8名员工,员工之间用隔板隔开,每名员工面前有一台电脑,往他们的电脑屏幕上一看,就能看到每台电脑都打开一个电子表格,上面排列着密密麻麻的潜在被害人的联系方式。
除此之外,他们的电脑上还都打开着写满“话术”的文档。
“姐(哥),我是xx公司的股票老师助理,我们公司最近有个推广活动,老师会免费推荐牛股,方便加个你的微信吗?”
“姐(哥),我是财经网站的客服人员,给你来电是跟你咨询xxx这支股票你还拿着没有?”
“我理解您这种心情,股票套牢了,咱们心态不要套牢。”
一系列貌似亲切的“话术”,其实就是请君入瓮的铺垫。
这些所谓的话务人员,其实根本都没有金融方面的知识,就在这里伪装成专家给大家荐股!
这次抓捕行动的负责人之一,江湾派出所副所长单震看到“话术”后,发现嫌疑人的作案手法,和之前调查的情况基本是一模一样。
“你叫什么名字。”
““杨某某。”
“好的,就是你,你出来。”
“你叫什么名字。”
“刘某某。”
“你,也过去。”
等场面控制住了之后,在这个30多人的办公室内,单震径直走向位于第二排中间的一位男子和第一排头座的一名女子。
在向二人询问了姓名之后,单独将两人“拎”了出来。
原来这两人都是公司经理,属于团伙“骨干成员”。
在众人之中,单震究竟是怎么一眼就认出这两个“骨干成员”的呢?
在收队回到临时指挥中心后,单震向我们展示了他们前期摸排制作的表单,所有对象的证件照、身份证号、手机号都一一详细记录,
将近50个对象的脸,我们都刻在心里了,绝对不能让他们跑了。”
不仅要记清楚对象的长相,对象的活动轨迹更要了然于胸。在写字楼进行集中抓捕的同时,还有五个行动小组,分散在各地,抓获该团伙散落在各地的嫌疑人。
早在收网之前,先行部队就对这些对象进行了跟踪排摸,尤其是两个主要嫌疑人全天24小时的活动轨迹、习惯都早已“把好了脉”,在集中抓捕的同时,还没起床上班的“公司老板”也同步被抓捕到案。
整个抓捕行动涉及近50位对象,直至14日凌晨,抓捕行动仍在继续,加上连夜的审讯工作,专案组民警们连续几日的休息时间都非常少。
超强处理器:每次抓捕都会遇上意想不到的情况
针对“3·25”专案的收网行动进行得非常顺利,我在派出所的临时指挥部观战时,几乎每隔半小时,就能听到前方抓捕组反馈回来 “对象到案”的捷报,这都要归结于前期扎实的摸底工作。
然而,就在下午3点左右,单震接到其中一路抓捕组的电话,他皱起了眉头,情况似乎不妙。
你们把那边的场面控制住,把电话全都发回来,我们查!”
原来,在抓捕其中一名对象时,抓捕组发现,这名对象离开原来的团伙后,“跳槽”到了另外一个同质团伙,抓捕组“冲”进她现在的工作地后,发现这个团队干的也是引流诈骗工作。
超预期的惊喜收获,让大家既兴奋又担心:一方面担心抓捕现场人手不够,场面可能失控;另一方面也担心,这个“新团伙”究竟犯没犯案,能不能锁定他们的犯罪证据。
指挥部开始忙碌起来,单震忙着打电话给其他几路抓捕小组,让他们将嫌疑人送到派出所后,就赶紧前往新发现的窝点支援,安排好这路人马,又赶快联系四川当地警方,请求支援。
另外几位民警负责马上对接在上海后方备勤的团队,把从新窝点收集到的“疑似被害人”信息输入到全国联网系统,查找是否有人因相关案由报案。
查到有两个人曾经因为被诈骗报案,可以收网!”
在确定的确存在被害人后,单震他们当机立断,将“网放大”,临时增加收网范围,捣毁了另一起电信诈骗引流窝点,所有嫌疑人同样被抓捕归案。
每一次抓捕都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新情况发生,现场要有决断力和威慑力,更要和后方队伍完美配合,这些要素都缺一不可。”
5月17日晚,专案组将犯罪嫌疑人薛某等49人押解回沪。
目前,上述49名犯罪嫌疑人均因涉嫌诈骗被刑事拘留,而针对提供虚假炒股软件的诈骗团伙的调查工作仍在进行中。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