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v财经频道(回顾2021年首都金融大事记)
来源:峰值财经 发布时间:2023-04-26 浏览量:次
2021年,北京市加快推动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取得重大成果,金融业改革开放实现重大突破,重点领域金融体系建设稳步推进。金融创新步伐加快,金融支持科创、民营、小微企业力度加大。首都金融产业、营商环境、金融服务、国际影响力等各方面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日前,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首次发布“2021年首都金融大事记”,描绘首都金融“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精彩开篇。
1、北京证券交易所开市运行,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北京证券交易所于2021年9月3日注册成立,并于2021年11月15日举行揭牌暨开市仪式。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是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内容,对于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作用、促进科技与资本融合、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北京而言,这是支撑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完善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
图为:2021年11月1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式开市运行。(图片来源:识政微信公众号)
2、北京金融法院在京成立,对金融领域司法服务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强
2021年3月18日,北京金融法院正式成立。北京金融法院专门管辖北京市应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金融民商事案件和涉金融行政案件,其审级与北京市其他中级人民法院相同。北京金融法院是继2018年设立上海金融法院后,我国第二家金融法院。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强调“北京是国家金融管理中心,要高起点高标准设立金融法院”。设立北京金融法院,是贯彻落实中央重大战略部署的必然要求,对于保障国家金融战略实施、服务金融工作三项重大任务、完善金融审判体系、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金融司法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图为:2021年3月18日,北京金融法院正式揭牌成立。
3、召开全市金融工作座谈会,推动首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12月24日,北京市与“一行两会一局”、80多家中外金融机构座谈。会上,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领导讲话,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信集团、中国光大集团、中国人民保险集团、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北京证券交易所、中国银河证券公司、安联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主要负责人发言,介绍在京发展情况,对推动北京市金融业改革发展提出意见建议。首都金融将立足资源禀赋,坚持首善标准,把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更好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首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图为:召开全市金融工作座谈会。(图片来源:识政微信公众号)
4、首都金融“两区”建设跑出北京加速度,形成“六个一批”开放创新成果
2021年,“两区”建设金融领域102项任务落地94项,完成92%,出台配套政策52项,形成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知识产权保险试点等3个全国复制推广的创新实践案例,多个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金融业双向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形成“六个一批”为代表的开放创新成果,即一批标志性重磅级机构加速落地,一批创新性金融市场平台优化布局,一批首创性跨境金融服务和产品率先推出,一批引领性扩大开放资质实现突破,一批高质量金融科技试点项目落地,一批示范性营商环境政策实施,既推动了首都金融创新开放发展,也为全国金融业开放改革贡献了“北京经验”。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率先落地北京,是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支持北京“两区”建设的重要举措,将进一步提升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水平,吸引更多跨国公司在京设立全球或区域资金管理中心,对促进地区贸易投资便利化、优化营商环境、支持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图为: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等 3 个案例获评商务部《北京市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最佳实践案例》。
5、高标准定位前瞻性谋划,北京金融业“十四五”规划编制完成
2021年,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精心组织、高标准编制完成《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聚焦首都金融核心战略定位,全面提升国家金融管理中心能级;聚焦结构优化,完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产品、数字金融体系,全面提升金融发展生态;聚焦回归本源,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全方位提升金融服务保障能力;聚焦国际化提升,推进金融领域“两区”建设,打造金融业双向开放新高地;聚焦安全稳定,构建金融安全首善之都;聚焦环境优化,打造国际一流金融营商环境标杆,提升首都金融软实力。规划的编制综合考虑首都金融发展基础、国家金融改革大势、中国金融国际地位提升等,以战略眼光审视新形势,科学分析新机遇与新挑战,为未来五年首都金融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图为:高标准编制完成《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规划》,扎实推进金融街、丽泽金融商务区等重点金融功能区建设,进一步强化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
6、首都金融界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系列庆祝活动,意气风发踏上第二个百年新征程
为热烈庆祝建党100周年,首都金融界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党建促业务,以业务强党建,党建与业务有机融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断迸发,战斗力凝聚力不断增强。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庆祝活动,拍摄“我向党说句心里话”微党课和迎建党百年、展金融风采短片,走进香山“双清别墅”红色教育基地接受教育。2021年6月29日,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举办“同心筑梦跟党走”诗歌朗诵会,全体党员干部以饱含深情的诗句向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献礼,充分展示了新时代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员干部坚持党建引领,在推进金融产业发展、打赢三大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体现出来的锐意进取的工作作风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图为:2021年6月,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联合BTV财经频道推出《庆建党百年 展金融风采》二十期系列专题片。
7、金融对外开放进一步提速,多家标志性重磅级中外资金融机构落地北京
2021年,首都金融业持续集聚优质金融机构资源,落地中外资金融机构49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17家,国家金融管理中心能级再提升。包括首家外商独资保险资管公司、首家外商独资货币经纪公司、首家外商独资持牌支付公司,北京首家外资控股证券公司,第三支柱国民养老保险公司等。三大保险另类投资资产管理公司齐聚北京,9家央企已陆续在京新设产业资本投资公司,北京已成为中外资金融机构落地展业的首选之地。
图为:2021年6月10日,大和证券(中国)和上田八木货币经纪(中国)有限公司同日领取金融牌照。
8、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大局,服贸会金融服务专题展助推中外贸易双向互动
2021年9月3日-7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金融服务专题展在北京首钢园举办。金融服务专题展展览面积超过1.7万平方米,分为总部金融、国际金融、“两区”金融、数字金融示范区、科创金融、绿色金融、财富管理、综合金融服务等八大展区。金融专题展共邀请到153家国际国内金融机构参加线上线下展览展示,其中线下参展企业中有世界500强金融机构42家。金融服务专题展集中展示了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多项成果,释放了中国坚定推进经济全球化、深化国际经贸合作的积极信号。
2021年9月4日,以“绿色北京 开放金融”为主题的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在京举办,更好地向全球传递中国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积极信号,同时为我国探索新发展阶段的金融开放拓展思路、贡献力量。
图为:2021年9月3日-7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金融服务专题展在北京首钢园举办。
9、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成功举办,期间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会议发布《气候友好银行北京倡议》
2021年10月20日至22日,以“经济韧性与金融作为”为主题的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在北京举行。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发表书面致辞,国际清算银行总裁卡斯滕斯视频致辞,北京市市委书记蔡奇致辞并宣布开幕,“一行两会一局”主要领导和新华社主管领导发表主旨演讲,全球400余位重量级嘉宾围绕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热点议题开展了广泛讨论,释放中国经济韧性强劲的积极信号,交流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促进全球金融深度交流合作。
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期间开创性举办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会议,继续作为2021金融街论坛重要专场活动于10月21日召开。北京市市长、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监管机构负责人、境内外半数以上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董事长、行长或亚太区负责人等线上线下参会。会议发布了《气候友好银行北京倡议》,得到与会国内外金融机构高度认同。这是我国首次主导提出的支持金融机构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性倡议,为未来金融机构促进气候友好、推进绿色金融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遵循和自律参考,也是北京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双碳”目标,立足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定位,推动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促进我国深度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积极探索。发布《气候友好银行北京倡议》被中国银行业协会评为“2021年中国银行业十件大事”之一。
图为:2021年10月21日,2021金融街论坛重要活动、由北京市政府和中国工商银行共同主办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会议在京召开,提出《气候友好银行北京倡议(草案)》。
10、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示范引领,加快打造全球金融科技创新中心
2021年,北京金融科技发展成果丰硕、亮点纷呈。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累计发布3批22个项目,3个项目完成全流程测试率先“出箱”;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在京率先开展,首批16个项目公示入箱。围绕冬奥会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数字人民币全场景应用试点全面推进,截至2021年底,全市开立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超1200万个,对公钱包超130万个,覆盖食、住、行、游、购、娱、医等冬奥全场景40余万个,交易金额96亿元。聚焦强化金融科技基础力量,金融网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国家金融科技检测认证中心、国家金融标准化研究院和国家数字金融技术检测中心在京成立。建立“京彩工程”金融科技应用场景发布对接机制,通过路演交流、揭榜挂帅、培训辅导、精准对接等多种方式,推动科技企业与持牌金融机构及所属科技公司、研究机构、投资机构等进行对接。金融科技生态格局全方位发展,《2021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报告(Global Fintech Hub Report 2021)》显示,北京连续三年在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排名中位列第一,为构建首都现代化数字金融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对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起到了良好助力。
图为:2021年2月23日,北京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正式启动。
11、绿色金融发展全国领先,全球绿色金融与可持续金融中心建设加速推进
2021年,北京绿色金融发展全面深化。全年北京地区非金融企业(含央企)全市场发行绿色债券规模达2126.8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2倍,发行量居全国首位,发行“碳中和债”规模达1406.05亿元。北京地区金融机构发行绿色债券规模达72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93倍。截至2021年底,碳市场各类碳排放权产品累计成交9328.1万吨,成交额30.03亿元,试点碳配额成交均价稳居全国第一。北京绿色交易所建设全面提速,加紧建设绿色项目库和气候投融资平台,承建全国自愿减排交易中心。碳金融机构筹建取得积极进展。金融机构全力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创新,9月9日,工商银行筹备的全国首单绿色汽车分期资产支持证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北京北创绿色低碳科技基金、北京永定延怀绿色产业基金在京落地。北京自贸区内首家绿色专营支行——中国银行北京通州运河商务区绿色支行、全市首家绿色金融专营支行——北京银行通州绿色支行获批设立。支持成功举办首届“金融支持绿色科技年会”、2021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年会。
图为:推动北京绿色交易所建设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色交易所。
12、城市副中心金融发展持续提速,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动能
2021年11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城市副中心要提升金融商务服务功能。2021年,得益于城市副中心作为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中唯一的先导区和自贸试验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带来的政策红利,一批全国、全市首创项目及金融创新政策在城市副中心集中亮相。城市副中心内注册的各类持牌及经监管部门认可的金融企业已超300家,有超过一半的银行机构新设或升格为法人银行或一二级分行,全球财富管理中心、绿色金融国际中心、金融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稳步推进,支撑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政务环境、商务环境、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城市副中心金融业展现出开放发展、蓬勃向上的良好态势。
图为:北京城市副中心运河商务区规划效果图。
13、北京推出“四位一体”金融超市,金融信贷营商环境全国最优
2021年,北京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创新金融服务,持续破解小微企业发展难题。北京市贷款服务中心功能全面升级,整合首贷、续贷、确权融资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功能,构建“四位一体”小微金融服务新格局。启动小微金融服务顾问制度,建立小微企业名单库,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医生”诊疗服务,实现“一次走访、定期服务、长期跟踪”。实施国际证券期货类执业资格认可机制,境外证券期货专业人才在京从业可施行特别程序,豁免法律以外的其他考试,提升境外金融人才在京从业便利度。金融领域“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在京落地,政务服务效率进一步提高。在国家营商环境评估中,北京金融信贷营商环境全国领先,小微企业融资环境进一步改善,普惠金融发展成效显现。
图为:北京市贷款服务中心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一站式、综合性服务。
14、“畅融工程”品牌活动持续深化,高效精准助力银企对接
2021年,北京畅融工程通过线下对接、线上直播、线下线上结合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专业化、精准化服务优势,事前发掘、搭台服务、高效对接、事后跟踪,持续开展融资对接活动。自2019年启动以来,共举办190场融资对接活动,累计服务金融机构3600余家次,对接企业7900余家次,参加人数近24000余人次。其中,2021年举办74场活动,包括1场年度活动、4场季度活动、12场月度活动、57场周活动。活动覆盖科技创新、5G产业、绿色金融、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军工、生物技术、医药产业、机器人、装备制造和受疫情影响严重的餐饮、文化、家政等重点领域,通过分层次、差异化、专业性的融资对接活动,切实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
图为:常态化开展“畅融工程” 融资对接活动。
15、直接融资规模创历史新高,一大批创新型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2021年,北京市多措并举推动优质企业登陆资本市场融资,直接融资规模创历史新高。储备上市后备企业清单,为重点拟上市企业配备服务管家,分梯队、分行业推进企业上市循环发展。形成常态化辅导培训机制,打造“钻石工程”培育品牌,全年共组织开展北交所、科创板、港交所、创新型中小企业等各类上市培训活动50余场。不断夯实“战时+常态化”上市工作机制,协调解决企业上市问题,为重点行业企业上市保驾护航。全年新增境内上市企业47家(含北交所11家),同比增加12%,境外上市企业32家(含二次上市)。截至2021年底,北京境内上市企业共424家,境外上市321家(含重复上市),首发融资1836.64亿元。
图为:北京企业上市成果丰硕。
16、《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发布施行,地方金融监管迈入法治化轨道
2021年4月16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1年7月1日起施行。作为北京市第一部金融类地方性法规,条例系统总结了近年来首都金融创新发展、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处置金融风险的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认知,是新形势下北京金融工作的重要成果。条例规范地方金融组织及其经营行为,明确地方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处置工作机制,规定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监管方式,并对地方金融风险防范处置作了制度安排。条例的发布是加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提高北京地方金融监管法治化水平,推进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条例的施行将持续营造与大国首都相匹配的现代金融法治环境,以更高的法治化监管水平,更优的金融营商环境,维护首都金融安全稳定,服务保障国家金融战略实施,助力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促进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
图为:2021年4月16日,《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经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
17、京津冀联合打造全国首个基于互联网的涉企信用信息征信链平台
为加快落实“京津冀一体化”及“两区”建设任务,推动数字标杆城市建设,构建适应数字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征信体系,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2021年7月8日,人行营业管理部会同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联合天津、河北两地,在石家庄共同启动“京津冀征信链”建设工作。“京津冀征信链”建设将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以“长安链”作为底层技术平台,通过“数据可用不可见”的方式,安全高效实现跨机构、跨行业、跨地域信息互联互通以及多方数据融合应用,打造全国首个基于互联网的涉企信用信息征信链平台。北京市朴道征信、北京金融大数据、金堤征信(天眼查)、金电联行、天创信用、爱信诺征信、中电联征信以及天津市联合信用、河北省国网征信等9家征信机构作为首批机构参与数据上链。同时,按照“分步推进、有序扩张”的原则,进一步推动政府相关部门将涉企信用信息通过“京津冀征信链”安全有序开放。“京津冀征信链”建设工作将充分利用好数字化手段,通过“政府+市场”双轮驱动,促进征信机构有序竞争,实现征信信息的充分共享和有效使用,在京津冀区域内形成数据丰富、产品多元、场景广泛、普惠公平的征信服务体系,为实现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普惠金融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图为:2021年7月8日,北京市联合天津、河北两地,在石家庄共同启动“京津冀征信链”建设工作。
18、全国首个省级预付资金信息管理平台在京建立,有力保障消费者预付资金安全
2021年6月18日,作为全国首个省级预付资金信息管理平台,北京市预付资金信息管理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平台通过银行存管模式汇总消费者预付资金信息,与各存管银行实现标准化数据接入,为各行业主管部门、各区开放查询端口,并依托“冒烟指数”监测预警系统,为各部门提供存管信息查询、数据统计分析、风险监测预警等功能,为行业监管提供助力,保护消费者预付资金安全。
图为:2021年6月18日,北京市预付资金监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
19、金融投资者教育持续深化,有力提高金融消费者风险防范能力
2021年,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与北京电视台联合,持续开展“蜜蜂计划”金融安全宣教系列活动。全年共制作250余期节目,进社区、校园和企业开展线下活动60余场,覆盖社区居民人数超过100万人,新媒体短视频和直播在北京时间、抖音、快手、腾讯视频累计播放5000多万次,为市民普及金融安全知识,提示金融风险。市金融监管局牵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百千万宣教工程”防范非法集资宣教工作。全力打造百名打非宣讲师、千名风险监督员、万名网格宣传教员组成的“百千万工程”队伍。全年共组织“七进”等宣传活动10955场,参与群众585万人次。发放海报、折页、宣传手册、购物袋等宣传材料90万份;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开展宣传29752次,新闻媒体报道90次;通过网站、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短信等网络平台发布原创作品3327篇,点击量、阅读量601万次。系列宣教活动的成功举办,有效提高了金融消费者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辨别能力。
图为:金融安全宣教系列活动持续开展。
20、推进“两区”建设人才要素加速流动,建立首都国际金融人才全流程服务体系
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与市人才局、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和市海外学人中心加大工作协同力度,建立外国人工作许可、工作居留许可两证联办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外籍高层次金融人才出入境管理服务水平,提升外籍金融人才便利化服务体验。
图为: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会同市人才主管部门和出入境管理部门,主动登门为重点外资金融机构服务。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