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州(环州羊事)
来源:峰值财经 发布时间:2023-04-26 浏览量:次
说起环县羊,我就想起少年时代羊倌的生活。
清晨,天际一片鱼肚白,早起的鸟儿还在枝头欢唱,我便挥着鞭儿,将羊儿从黄土窑洞唤起,出村庄,过沟畔,下山洼,放牧我的羊群。攀上山顶,放眼望去,远山依依,窑洞凿凿,炊烟袅袅,麦浪滚滚。天上闲云飘,地上羊儿跑。太阳从山那边的崾岘,慢吞吞探出羞红的脸蛋,洒下的晨晖,似一双温柔大手轻轻抚摸我和羊群,惬意极了。羊儿一边贪婪地吃草,一边“咩咩”地呼朋引伴。一会儿抬头望望天上的云朵,一会儿又怯怯地回头看我。当我看向它时,它又低头继续吃草去了。我手拿鞭子,坐在山头,哼着小曲,那时候,时光陪我在山野间悠闲地踱着步儿。
羊儿吃饱了,就向着水沟的方向缓缓移动,我知道它们口渴了,就跟在羊群后面走下沟坡,汩汩涌动的山泉水,清澈见底。羊儿争先恐后地跑向水畔,齐刷刷地将头扎进水里,咕噜咕噜地喝了起来,直到喝鼓肚子才肯罢休。
去年,省城来了几位畜牧专家,专门考察环县羊“食”“住”“行”等事儿。考察结束后,一位专家问我:“你知道环县的羊肉为什么能‘味香九州’吗?”我模模糊糊地说:“这可能与大自然的天然赐予有关吧。”其实,我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专家肯定地说:“环县水质矿化程度高,最适合牛羊饮用;这里漫山遍野生长着各种野草及中草药,都是牛羊特别喜食的饲草,对羊的生长发育特别有益,比如蒲公英、青蒿、艾蒿等具有健胃、增加食欲和促进生长的作用,松针能够补充羊的维生素。车前草、贯众等可以防病治病,羊吃了这些草药之后,自然去除了膻味,变得香气宜人。”专家的一席话使我茅塞顿开,家乡大山里的一草一木我太熟悉了,光我能叫上名的就有莎草、冰草、狼尾花、青菊花、黄菊花、菟丝子、猪殃殃、地椒椒、奶瓜瓜、丝瓜瓜、白蒿头头、椒蒿叶叶等上百种草药。早在20世纪80年代,民间就有了环县羊“渴饮矿泉水,饿食百草药,朝登山坡洼,夜宿黄土窑”的顺口溜,可谓家喻户晓,人尽皆知。
羊是人类的朋友,善良吉祥的化身,承载着艺术,孕育着文化。以“六畜”为字根的羊部词语最多、寓意最美,“羊大为美”“羊我为义”“羊鱼为鲜”……《诗经》305篇中,咏羊的诗篇就有14首(篇)。我国历史学者、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纪连海先生谈到环县羊时深有感触地说:“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装的都有一个‘羊’字,‘中国羊谷,善美环州’就是人类与羊息息相关的真实体现和写照。”
有人说:“诗经里走出了环县羊。”我深以为然。据史料记载,环县古称环州,位于毛乌素沙漠南部边缘,山脉绵延、草场广阔。先秦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以牧为业,生生不息。《诗经·小雅·无羊》里“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尔羊来思,其角濈濈。”足以说明当地养羊规模之大。《诗经·国风·王风·君子于役》里“日之夕矣,牛羊下来”描述的就是人们放牧归来的生动景象,《诗经·豳风·七月》中“朋酒斯飨,日杀羔羊”讲述环县人古来就有用羊肉待客的习俗。
拂过历史的云烟,今天的环县,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秦时“羊过长城窟”,汉时“畜牧为天下饶”的盛况。
今年,我有幸参与《环县红色故事》的整理和编辑工作,得知一段环县人民在近代史上“以羊支前”的故事。
1936年11月,山城堡战役打响之际,当地群众除积极为红军提供食宿、捐粮和银元外,还专门为部队送羊达1100多只,有效地保障了红军部队的后勤供给。
每每读到这段历史,我都深受感动,到底是一份怎样的情怀,让环县父老乡亲在当年那样困苦的环境中,顶着炮火,将与自己生死相依的羊,成群结队支援给了红军,换取革命的胜利。
今天的环县人民,骨子里的信念和坚韧依旧,因羊产业的崛起,又增添了些许自信与从容。环县已成为全省最重要的肉羊养殖基地、全国绿色循环羊业示范高地。全国羊产业大会、草产业大会、中国·环县首届羊羔肉美食文化旅游周活动先后隆重举办,使环县一举“羊”名天下。“环县羊羔肉”连续四次登上全国羊肉行业权威排行榜,并荣登全国十佳羊肉品牌榜首,获得全国绿色农业十佳畜牧地标品牌,成为第五届中国农业(博鳌)论坛指定产品,列入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国家队运动员备战保障产品”。更令人欣喜的是,环县羊肉已走出国门,出口至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全世界已将关注的目光,悄悄投向环县。
一路走来,从阴雨绵绵到艳阳高照;从车马邮件再到高铁高速双通环县。早上还在北京喝咖啡,下午就到环县品羊肉。人们亲身感受着时代变迁,国力强盛带来的巨大变化。
就环县而言,谁也说不清楚,是羊产业助推了环县发展?还是环县成就了羊产业腾飞?而让我们永远无法忘怀的是那些人,那些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坚持送羊支援红军的父老乡亲;和平年代,那些在乡村振兴道路上,扎根基层,用青春和汗水守护“羊业”的人;那些坚守在大山里的淳朴养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