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的结局(韩信如果造反结局会如何?三分天下,后面基本没有刘邦什么事情了)
来源:峰值财经 发布时间:2023-04-26 浏览量:次
韩信在秦末楚汉相争之时先投奔项羽,但并为受到重用,即转而投奔刘邦。韩信一生精彩辉煌,但是,却在功成名就之后被贬,后被以反叛之名击杀,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韩信临斩时说:“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以致被妇女小子所欺骗,难道不是天意吗?”于是,诛杀了韩信三族。
那么,真实的历史又是怎样的呢?
正因韩信叛变事件的证据不足,后世为韩信平凡的人有很多。如:
在《三国志演义评话》中有讲到,韩信、彭越和英布这三名大将在阴司曾向掌管地狱的阎王控诉自己的冤屈。遂阎王便让三大名将分别转世为曹操、刘备和孙权,让三人瓜分了东汉天下。为表示公正,还让刘邦转世为汉献帝,受尽乱世颠沛流离之苦,最终,死于非命。
虽然,《三国志演义评话》中说得玄乎得很,但是,我们仍然能够看到后人对于韩信是否叛变的态度和对于刘邦“狡兔死,走狗烹”卑鄙手段的鄙夷。那么,又是怎样的时事变化让韩信最终走向那样的结局呢。假若,韩信若是像现在的我们一样能够从史记上看到自己的《命运》又会作何想法呢?
其实,韩信之死并不是不可以预见的。开国功臣反被帝王绞杀的事件古已有之,当时,蒯通曾在兵败韩信之时,劝过韩信摆脱刘邦,自立为王。当时,正值楚汉相争最紧要之际,若是韩信能够临阵倒戈,那么,后来就不知道到底谁得到天下了。
但是,韩信并没有采取他的建议。
并且,蒯通以文种的例子告诫韩信,劝他为自己谋求一条生路。那么,文种是谁呢?
越王勾践虽卧薪尝胆战胜吴王,但是,所有的事情都不可能有一个人成就,一个好汉还需要三个帮呢。如果说,西施是插在吴王心口上的一把剑,那么,文种就是给吴王最后一击的人。但是,文种的结局依旧摆脱不了被赐死的下场。战神白起也是,自古功臣无善终。
有这么多的先例在前,那么,为什么韩信还能够相信自己是能够逃脱忠臣无善终的恶性循环,又是什么样的自信让他做出这样的决定?
其实,天才都有自己傲人的一面。韩信作为秦末汉初的超级军事天才,是认为自己有足够能力作为改变天下格局的第一人的,毕竟,战争年代武力至上,而蒯通的劝告也从反面证明了韩信实力的强大。韩信的终极目标其实只是列土封侯,作为一个军事天才,他是希望自己能够在自己所在的领域处于无人能及的地位的,而在古代武将能够达到的最高地位无外乎列土封侯。
在刘邦围困住项羽之后,因为,兵力有所限制不能一举歼灭项羽,并且,项羽还有突围的趋势。假若,项羽突破重围,那么,刘邦的形势将会出现一个回天乏术的转变,优势不再。此时,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人就只有韩信。然而,韩信在接到命令之后却以此作为要挟,要求刘邦给予自己封地,也正因如此刘邦才得以脱离险境。
所以,这样一个人就算没有谋反之心,任何一个王为万代江山考虑都是不会留下的。
那你说韩信是不是在军事方面是天才,其它方面就如同幼童一般,不然,他怎么会提出这样的要求,为日后刘邦料理自己埋下祸根。
其实,列土封疆在秦之前是一直沿用的,不过,在秦始皇统一之后就改为郡县制而已。虽然,郡县制在全国实行过,但是,郡县制在当时也未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同,因而,才会出现汉初是继续郡县制还是恢复周制的争论,这样一想,韩信有要求刘邦给自己土地的想法并不奇怪,只是太着急了。
其次,韩信认为刘邦没有勇气杀他,作为西汉建国功臣,韩信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在西汉建立初期,还有各种残余势力还未消灭,刘邦还离不了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刘邦的姿态。很多人说,项羽个人实力是超过刘邦的,但是,项羽在礼贤下士的姿态上却输给了刘邦。
所以,韩信不相信刘邦会在功成名就之后除掉自己,但是,韩信的赌压错了。
要知道历史的潮流是不可逆的,郡县制虽然在当时不被大多数人认可,但是,它相对于分封制的优势已经得到当时最高统治者刘邦的注意,最终,实行郡县制势不可挡,而韩信要求分封的行为正好撞到了刀尖上。
还有一个原因是,刘邦不同于之前的帝王,他是一个平民帝王,我们通常说他是一个痞子皇帝。这样的出生既没有张良萧何那样的政治才能,又没有韩信那样的军事才能,更没有项羽的贵族出身。因而,在心理上刘邦是自卑的,试问,历史上哪个出身卑微的帝王不是在霸业成就之后铲除异己的。
在汉朝建立之后,其他人是在想如何巩固汉家天下,而韩信想的是如何巩固自己的利益,这样的人刘邦当然会除掉。
韩信的墓地有三座:
一是,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南焉乡高壁村的高壁岭山的“山西韩信墓”;
二是,位于西安市灞桥区新筑镇新农村的“陕西韩信墓”;
三是,淮阴的“江苏韩信墓”。
司马迁所写的《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记载了西汉开国功臣韩信一生的事迹,突出了他的军事才能和累累战功,功高于世,却落个夷灭宗族的下场,并且还注入了作者无限同情和感慨。
参考资料:
『《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韩信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