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家居装修装饰时尚门户网站
首页 >> 国内财经

马云双(中车四方马云双:从“精准打靶”到“移动打靶” 创新是不变的旋律)

来源:峰值财经 发布时间:2023-04-27 浏览量:

齐鲁网5月11日讯

编者按:

他们有艰苦创业追求卓越的拼搏精神、他们有锐意改革敢为人先的创新理念、他们有专注品质造福社会的价值追求、他们有爱国守法务实诚信的优秀品格……

他们是优秀企业家,在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坚守实体经济、聚力高质量发展、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工程建设……山东企业家怎么看,又准备怎么干?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齐鲁网、闪电新闻客户端记者走进企业,面对面对话企业家,并推出“弘扬企业家精神 聚力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

本期推出系列报道⑧:弘扬企业家精神丨中车四方马云双:从“精准打靶”到“移动打靶” 创新是不变的旋律

中车四方马云双:从“精准打靶”到“移动打靶” 创新是不变的旋律

“我是技术出身,不可否认,从技术到市场,千差万别”,中车四方股份公司总经理马云双一句话便说出了开拓市场的苦与乐。

这个曾经荣获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青年奖的技术专家,自己都没有想到会带领企业持续打造中国高铁“金名片”,使中车四方股份公司成为中国高铁的先锋企业,中国线路上近一半的高铁列车出自该公司……

正是因为对产品、对技术的娴熟应用更加得心应手,更加懂得、领会用户的需求。

从“精准打靶”到“移动打靶”

“开放就是对用户、对市场的双向开放;包容,要看到好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好东西并探索如何改正”,谈到企业家精神,马云双首先列出了这两个词语。

他坦言,以前做技术就是有标准,做到严丝合缝,但是管理企业必须对症下药,有一把尺子,但是也要因人而异,弥补薄弱环节。

“这两者都是前提,更重要的是创新”,在他看来,创新的根本就是与行业、与时代保持同步。

有需求才能促进更好的供给。马云双把每一次用户的新需求、把每一次跟客户的谈判都当做是一次学习和改进的机会。“创新发展的目标就是要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

跑步是马云双的业余爱好。他说从跑步中悟出了不少道理,比如,供给和需求,就是一种相对的移动关系。“目前消费者需求不断升级变化,这也要求我们从‘精准打靶’到‘移动打靶’”。

用户需求在哪里,就要打到哪里!马云双透露,2018年,中车四方又开启新的征程,发力新一轮创新。今年,中车四方将研发时速350公里长编组中国标准动车组和时速250公里中国标准动车组,助力“复兴号”形成系列化、谱系化,满足中国高铁多样化的运营需求;与此同时,研发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培育满足全球竞争的新优势。

中车四方马云双:从“精准打靶”到“移动打靶” 创新是不变的旋律

跑出高铁“加速度”,只有创新创新再创新

走进中车四方股份公司交车线,一列列崭新的高速动车组如同巨龙般整齐排列,蓄势待发。

就从这里,跑出了中国高铁的多个第一——我国首列时速200-250公里高速动车组、首列时速300公里高速动车组、首列设计时速380公里高速动车组,以及首列“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都诞生于此。这里驶出的CRH380A,创下了时速486.1公里的世界高铁运营试验第一速;“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实现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到今天,从这里驶出了1200多列高速动车组,是国内在线运营高速动车组数量最多的企业。

近年来,从“和谐号”到“复兴号”,从运营时速200公里到350公里,中车四方坚持创新驱动,跑出高铁装备领域的一个又一第一,将高速动车组打造成一张张亮丽的国家“名片”,助力中国高铁实现由“跟跑”到“领跑”的弯道超车。同时,企业大跨步“走出去”,频频斩获出口大单,叫响“中国制造”的最强音。

企业“领跑”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创新之道?掌舵者马云双也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主线。

回顾企业十余年间走过的足迹,中车四方股份公司总经理马云双感慨深刻。十多年来,中车四方坚持科技立企,从引进消化吸收,到全面自主创新,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他将中车四方高速动车组的创新归纳为4个阶段——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自主提升、全面自主创新、持续创新。

十余年的持续创新,中车四方掌握高速动车组核心技术,研制了运营时速200至350公里各个速度等级、适应不同运营环境的全谱系高速动车组,成功实现由“跟跑”到“领跑”的华丽蝶变。

中车四方马云双:从“精准打靶”到“移动打靶” 创新是不变的旋律

再难也要啃下硬骨头!复兴号试验里程=绕地球赤道跑15圈

高速动车组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高精尖技术的集成,光零部件就有50多万个,几万张图纸需要设计。从2013年到2017年,研发团队从关键技术研究到方案设计,从仿真分析到试验验证,攻克一道道技术难关,将一个个设计思路变成了方案可行的图纸。每一个方案,都是一场硬仗。

马云双说,拿“复兴号”车头来说,为实现最佳技术性能,研发团队最初设计了46个概念头型,通过技术优选挑出23个进入工业设计,再遴选出7个头型,通过海量的仿真计算和试验,才最终敲定设计方案。当性能最优的“飞龙”头型出炉时,海量的数据打印出的A4纸,足足堆了1米多高。

过去五年,一千多个日夜里,研发团队几乎每天“早八晚九”,没有节假日是工作的常态。

2015年6月,“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样车下线并开始试验。到最终定型,“复兴号”一共做了2300多项线路试验,从铁科院环形试验基地到大同线、哈大线、郑徐线,试验里程达到61万公里,相当于绕着地球赤道跑了15圈。试验团队每天凌晨四点开始整备,白天跟车试验十多个小时,晚上还要整理当天试验数据,制定第二天的试验方案,每天休息的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最热的时候,在四五十摄氏度的车厢里做试验,而最冷的时候,则是在最低温度达零下20多摄氏度的户外。

“正是团队坚持不解地拼搏,啃下不计其数的‘硬骨头’,才赢来了‘复兴号’的惊艳问世。”马云双说。

创新驱动,助力企业由“跟跑”到“领跑”,也为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赢得市场。近年来,中车四方紧扣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高铁走出去的战略机遇,发力国际化经营,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引领高端轨道交通装备加速“出海”。高端装备陆续登陆美国、新加坡、阿根廷、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和香港等全球高端市场。目前,公司产品已出口到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我们已经拥有足够的能力,足够的底气,向全世界的用户提供所需求的任何产品。”马云双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