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家居装修装饰时尚门户网站
首页 >> 国内财经

生造词(从“能说会道”到“妙笔生花”,语文素养提升难在哪)

来源:峰值财经 发布时间:2023-04-27 浏览量:

从“能说会道”到“妙笔生花”,语文素养提升难在哪

——我国中小学生语言使用状况调研

光明日报联合调研组

编者按

文以载道,言以足志。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与根基。语文素养不仅关乎个体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品性修养、思维方式,更关乎民族、国家的精神风貌。近些年,从全民聚焦高考作文到《中国诗词大会》等语言类电视节目的热播可以看出,社会对语文的重视程度不断攀升。鉴此,《光明调查》推出针对不同群体的语文素养系列调研,本期聚焦中小学生的语言使用状况。在今年秋季即将实行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背景下,光明日报记者会同厦门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教育教材中心,对全国七大区域的13个城市展开调查,通过对中小学生及家长、语文教师、语言学者等的多方访谈,梳理出中小学生语言使用的现状、特点及问题,并提出了提升语文素养的对策建议。

从“能说会道”到“妙笔生花”,语文素养提升难在哪

在重庆两江新区星湖学校教学楼顶,语文教师吴敏在向日葵园中给学生们上沉浸式融合课。新华社发

每年的高考语文,都俨然是一场全民聚焦的综合素养大考。“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围棋术语“本手妙手俗手”“学习今说”……2022年的高考作文题,更是让不少中文学者、专业作家也感慨写作难度之大。

我国正处在一个语言使用生态异常丰富的时代。始终在线的电子媒体、全民共享的屏读习惯、无纸化与数据化趋势、层出不穷的新型表达……在这样的社会语言环境下,有人认为,“大学生不能文从字顺地写好一篇论文,根源在于没有打好基础”,也有人指出,“网民的缩略语狂欢是因为语文学习不过关”“新入职的青年人只会考试不会运用,表达能力欠缺”……

那么,在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中,我国中小学生表现出的语文素养如何?他们的语言使用有哪些特点,又存在何种问题?未来该如何更好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喜忧参半惯用网络词、会说不爱写、书面作文套路化

中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包括生活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以及文学活动。调研发现,近年来,该群体的综合语文素养整体有较大提升,但仍存在一些具体问题,如识字量加大但汉字书写能力有待提高、口头表达流畅但书面表达模式化、不能很好界定网络语言的使用场景等。

社交语言网络化。“网络语言我当然知道,YYDS(永远的神)、栓Q(谢谢)这些,跟同学聊天经常会用,但老师叮嘱过写作文不能使用。”福建漳州六年级学生李丹丹表示,周围同学普遍认为使用网络语言是一种“时髦”,大家会有意学习、模仿一些网络化表达。

如今,数字化课堂、多媒体教学已成为中小学教育的常态。教育部数据显示,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的互联网接入率已经从2012年的25%提升至2021年的近100%。《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82.9%的中小学生拥有自己的上网设备,其中,拥有手机的超六成(65.0%),其次为平板电脑(26.0%)。

当前,电子产品及网络语境对中小学生来说已然不再陌生甚至习以为常。“群接龙、查作业,这些都离不开手机或平板,要让孩子完全不接触网络,几乎不可能。而且看视频、打游戏都有弹幕和评论,小孩子很容易被吸引。”北京东城区学生家长李媛表示。

调研发现,小学四五年级以上的很多学生有QQ号或微信号,部分电话手表也有聊天、社交功能。中小学生在聊天中熟练使用斗图、颜文字、表情包等,在联机游戏中模仿其他孩子的网络化表达。“我们班很多同学词汇极度匮乏,只会用一些游戏里的网络用语,上课发言也这么说。”辽宁大连的初一学生张华(化名)说。

口语表达流畅自然。“孩子口头表达能力特别强,有时候给她讲道理都不太能讲过她。她现在涉猎也比较广泛、反应又快,感觉我已经被她超越了。”浙江杭州一位小学三年级学生家长这样评价自己的女儿。“说不过孩子”是调研中不少家长的共同感受,此次接受采访的全国十余个城市的中小学生,最小的6岁,最大的16岁,其中大多数口语表达流畅、自然。虽然面对访谈有些许害羞,但大部分能较快克服与陌生人沟通的恐惧感,准确理解问题并给出较为翔实的回答。有些孩子表达中的逻辑思路、遣词造句都达到了相当水准。

总体来看,社区语言环境、学校教学条件、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中小学生说话更果敢,“敢说、愿意说”,还能围绕有些问题进一步阐发自己的观点;上述条件略有差距的中小学生也表现出“能说、努力说”,每个问题都能认真考虑回答,虽然简短但基本能给出一个完整的回答。

汉字书写训练不足。调研中,针对“你觉得汉字难不难”这一问题,全国各地中小学生回答基本一致:“汉字不算难,就是自己写得一般。”他们明白要写好就得慢慢写,“但是要写的东西多了,一写快就飞起来了”。

长期以来,识字写字都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学前和小学低年级段孩子的识字水平不论数量和质量都有明显提升。相比之下,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些“滞后”,具体表现为提笔忘字、书写潦草等。对比自己小学时的书写练习强度,北京海淀区四年级的学生家长周女士忧虑地说:“我家孩子的字歪歪扭扭,回家让练字他就觉得是额外负担不想写。可是新学的生字只在学校写3遍,怎么能掌握好呢?”

山西临汾市第一小学语文教师郝亦宁指出,汉字认知不仅是字形的记忆,还包括对间架结构、抽象思维、文化符号等的深度认知,这种思维过程是通过手写的笔顺、笔画来实现的。建立书面视觉符号与意义的手写联系也应是中小学生学习汉字的基本要求。

书面作文套路化模仿痕迹重。“作文之难”是调研中学生和家长最普遍的感受,但对于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家长们却莫衷一是。新疆喀什一位初中生家长何女士说:“我给孩子报过一个写作兴趣班。老师教的方法很管用,各种考试作文都有模板,分数一下子就提起来了。”通过套模板、背范文来提高作文分的做法并不罕见。北京东城区一位四年级学生家长王女士也表示:“班里有些孩子作文得分高,却是家长提前写好模板让背下来的。”对于这一点,不少家长充满担忧,“作文不应单靠背范文”。辽宁大连初一学生家长孙女士也反映,初中语文老师教了很多作文的“套路”,但孩子模仿得不到位,反而适得其反:“上了初中以后,儿子的作文没有了灵魂,可他小学时写的作文能感觉到是有真情实感的。”

阅读量持续增长但甄选标准待跟上。调研中,每个孩子对阅读都有自己的偏好和理解。广西南宁的初三学生徐茹说:“我很喜欢拉美文学,有一种野性美。我也喜欢老舍和鲁迅,此外还喜欢古诗词。”

“孩子只要想看的书,我们都尽量满足,或买或借。现在条件好,学校、社区、市里有图书馆,还有电子读物,书的资源不是问题。但是,有些书到底什么时候看,我觉得还是得把握一下标准。”家住福建漳州的小英妈妈希望老师能给孩子的课外阅读多些引导。广东深圳南山区南片小学语文老师彭怡玲指出,阅读是潜移默化进行文化、审美教育的最好方式。阅读习惯的养成与家庭环境、老师引领、个人喜好都有关系。这种习惯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给予孩子充分的阅读体验是语文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环。

从“能说会道”到“妙笔生花”,语文素养提升难在哪

缘何而难家庭、学校、社会、技术多重因素交织影响

中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其语言使用状况既跟学校课堂教育的目标、方法有关,也跟家庭教育的风格、习惯有关,不同年龄段的中小学生介入社会、网络、媒介的深入程度也不同。

数字浪潮冲击带来语言生态的改变。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沟通交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也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以往的语言文化生态。《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网民达1.8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4.9%;未成年人首次触网年龄持续走低,超过三分之一的小学生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这一数据呈逐年上升趋势。

完全成长于数字时代的中小学生群体,自然而然地沉浸于网络语言的世界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网络表达的影响。虽然网络语言具备相当的生命力和创新性,产生了许多简洁、形象、生动的网络流行语,丰富了汉语的表现形式;但不可忽视的是,网络语言充斥着大量不规范、不健康的网络用语、错别字,一些生造晦涩甚至低俗粗鄙的表达,更对社会语言生活产生不良影响。中央民族大学语言学博士段海凤表示:“初中和小学的孩子很难分辨虚拟空间和现实生活的界限在哪里,当然也很难按照场景的不同选择适宜的语言表达方式。”

此外,对于仍处在需要掌握并巩固写字基本功阶段的中小学生而言,“看”“点”“划”的屏读习惯,也直接影响了他们对书写的重视程度和练习时间。语文教育专家们一致强调,高质量的书写不能仅靠“看字”,更不能靠“打字”,必须经过经年累月的“写字”实践才能获得。

分数压力催生应试教学对素养培育的“挤压”。调研中,当被问到“应试与素养是否为竞争关系”时,几乎所有家长和语文老师都反馈,不是竞争关系,是可以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但也有语文老师很无奈地表达:“想让孩子们课下多看书、多阅读、多认识世界,然而孩子们的时间是有限的,脱开考试自由翱翔似乎有些奢侈。”家住广东深圳的郑先生也表示,“我们这些普通人家的孩子,通过升学在一线城市扎了根,我们的孩子还是要走这条路。只要考试还在,应试也好素养也好,成绩才是最要紧的。”

不同教师对语文素养的理解及采用的教学方式也差别较大。湖北宜昌的一位初三语文教研组组长李老师分享了她身边的例子:一边是学校新来的刚毕业教师将所有知识分成小点,形成进度表,有针对性地教学和巩固,学生的考试效果很好。而另一边是有几十年教龄的资深老教师带着同学们广泛阅读、开阔眼界,激发了学生们对语文的兴趣,考试效果也不差。在教育理念上,新教师认为老教师的考试排位不够高,老教师认为新教师的培养效果不够扎实。实际上,良好的语文素养需要长久的积累和沉淀,其效果很难完全用现有的考试和考查方式来衡量。

语言实践课时长短影响综合训练效果。正在使用的统编版语文教材,在若干单元后都设计有“综合训练”板块,目的在于促进语言运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各地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一般会在常规教学外拨出少量课时进行语言运用训练,但实践课时的弹性空间很大,导致校际的差异也较大。

调研发现,一些学校从校级层面将语言运用综合训练与读书节、戏剧节、朗诵比赛等活动充分结合,力求践行语言综合实践的培养理念。但更多学校则由各个语文老师负责统筹,有的老师通过主题班会、兴趣小组、公众号、短视频展示等形式,把教材中的语言运用、语言实践部分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有的老师受限于课时数量、教学任务,一个学期重点开展一次语言运用综合训练活动,其他则自学;还有一些老师对此表示很难协调,干脆放弃,“反正也不考,即便考也是占一点分数,比不过其他知识的分数占比”。

阅读难度的提升压缩字词句基础学习空间。新课程标准强调核心素养是基于“真实情景的语言运用能力”,指导语文教学从“解决问题”的实际需求出发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与考试中如何体现核心素养?这是一个很难设立重点、边界与范围的任务,一不留心就会陷入用“静态”纸面考试考查“动态”语文素养的新套路。

甘肃兰州的一位语文特级教师说,学校教研员设计考试题目时为了“难度提升”“考出水平”,一张总分100的小学中高学段语文试卷,作文占40分,阅读占30到40分,留给最基础字词句的部分不到1/3。

家庭时空被挤占影响家庭教育质量。快速化的城市建设带来了更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大多数双职工家庭的亲子时间有限且不固定,缺少陪伴孩子深入阅读、平等沟通、探索学习的家庭互动。这些被电子化产品陪伴长大的孩子,面对游戏化的人生体验、综艺化的人际互动、搜索化的问题解决思路、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很容易迷失在海量的信息世界中。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家庭教育促进法》提醒全社会重视家庭教育。但如何能真正落到实处,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得益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综合施策在筑牢基础、积累沉淀、家校共育中厚植人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最根本、最平常也最见功力的基本能力。这种内化于心的综合能力离不开经年累月的阅读与实践,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熏陶与培育,因此无法在短时间内速成。调研组深切感受到,语言使用与语文素养对立德树人具有深远影响,尤其是核心素养在更新教育理念、重组知识认知、关涉教育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与作用。

加强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普及和字词句基础训练。数字时代丰富的语言生态既是资源也是挑战。在互联网语言创新与糟粕共存的条件下,语文课堂和家庭教育应具有敏锐的前沿意识和科学的规范意识。一方面,加强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普及推广,结合语言实践应用,讲解标点符号用法、规范汉字笔顺等常用规范标准的使用;另一方面,赋予中小学生甄别、判断、选择的能力,引导学生既要学会在真实的人际交往中准确恰当地使用语言文字,也要学会在虚拟世界里理性规范地表情达意,尤其是对那些生造词、字母词等不规范表达甚至低俗暴力的网络语言,要有批判的态度和能力。

此外,要特别加强对学生识字写字、组词造句、阅读表达等基础语文能力的培养训练。多年参与高考语文阅卷工作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漆永祥多次公开强调:“一定要打好字词句的基础。”北京大学教授陆俭明也表示,我国自古就有“敬惜字纸”的文化传统,中小学阶段要特别引导学生敬重祖国的语言文字,从小养成在作业中、作文中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习惯。

在教育政策、研究、实践深度融合中推进语文素养的综合提升。今年刚刚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于2019年启动编研,历经3年开展义务教育课程实施现状调查、课程内容结构化等相关基础研究和国际比较研究,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学理性、现实性。接下来,如何落实新课标理念并指导课堂实践尤为重要。目前,全国各地中小学都在进行相关政策文件的解读与培训,但效果不一。由于各地中小学生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面对的生源也千差万别,因此,各地的教师培训应当结合当地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地方文化特色展开,突出针对性、地区性、特色性。新理念只有与具体的教学实况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效力。

此外,语文教育研究成果应及时传递给中小学一线教师,这样,标准、教材、考试三个环节才能形成合力,真正作用于一线教学实践。比如,语文静态知识与动态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分配,对学生学习效果如何进行有效考核评价等,都离不开政策制定者、语文研究者、教育实践者的深度协作。

在家校协同共育中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家校协同的意义与价值近年来越发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在语文科目上,家校协同可以发挥更有效的作用。学校语文阅读可与家庭日常阅读接轨,倡导家庭成员自觉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写作习惯。这既是为人父母应尽的教育义务,也是对言传身教传统最好的继承与发扬。陆俭明指出,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的提高,不是靠学理论所能达到的,更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唯一的办法就是多读书,读好书,勤于写作,有的名篇名段需要适度背诵。这是古人留给我们培养孩子语文素养的有益经验。阅读对于孩子不断提高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不断提高文化素养、传承中华文化,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湖北宜昌市外国语初级中学语文教师李文慧讲述了一位学生的故事。这位学生热爱写作,在课堂内外表达有理有据、张弛有度,除作文写作外还会创作童话、剧本,在征文比赛中也获得了不俗的成绩。李文慧说,这位同学的写作热情更多是家庭环境的作用:她的父亲是一位语文老师,从小注重培养孩子对生活的热爱及阅读写作能力,并给予充分的创作自由。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哪怕孩子半夜要去看星星,也会驱车前往最近的山头来满足。在这种家庭氛围中,孩子的语文素养不仅是语言的使用能力,更是认识世界、表达自我、成就自我的能力。

(调研组成员:杜晶晶、苏新春、雷晓雪、孙浩峰、吕峡、赵树元、张晓春、李安、宋玉华、宋志悦)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30日07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