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177股吧(实控人再减持 御银股份转型前景堪忧)
来源:峰值财经 发布时间:2023-04-27 浏览量:次
本报记者 陈溢波 李正豪 北京报道
近日,御银股份(002177.SZ)实控人减持一事颇受市场关注。公告显示,持有大约1.53亿股、在总股本中占比20.07%的御银股份实际控制人杨文江,因为自身资金需求,计划减持不超过1522万股(占总股本比例不超过2%)。市场普遍质疑,御银股份实控人这是把上市公司当成了“取款机”。
御银股份确实是为银行做ATM终端的。在其辉煌时期,躺在银行的怀抱里数钱。财报数据显示,其毛利率曾高达60%以上,但随着移动支付崛起,线下现金业务日渐没落,御银股份的毛利率逐渐降至50%甚至30%左右。御银股份也曾下决心转型,但转型之路并不顺利。
在此背景之下,杨文江从2013年开始逐步减持御银股份,甚至为规避关于减持的相关规定,还于2017年年初辞去董事长。据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以来,杨文江已累计从御银股份套现十多亿元。
针对公司发展及转型前景等问题,《中国经营报》记者联系御银股份方面采访,但截至发稿对方未予官方回复。
在采访过程中,业内人士的共识是,尽管人们还需要用到现金,银行线下网点和ATM设备也仍将长期存在,但移动支付的普及,人们对现金及ATM自助终端支撑的现金业务需求已急剧下降,即便ATM厂商正积极将“刷脸”等AI技术应用在自助终端设备上,也不能改变人们对现金以及围绕现金的金融自助终端设备的需求已经急剧下降的趋势。
再减持
御银股份近日对外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杨文江将在此次减持计划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减持御银股份数量不超过1522.3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不超过2%。
按照御银股份2020年6月2日4.35元/股的收盘价来算,此次减持预估将为杨文江带来约6622.35万元。
这并非杨文江第一次将自己创立的御银股份当作“取款机”。此前有媒体统计过,自2010年至今(不包括此次拟减持交易),杨文江通过减持御银股份股票,已经获利约18亿元。
不仅是减持套现,杨文江还质押御银股份股权融资。Wind金融终端数据显示,当前杨文江还有一笔股权质押未解压,质押股数为1519万股。不过,从质押日至今,御银股份在二级市场股价已经下跌近8%。
杨文江已辞去御银股份董事长职位,减持套现的资金用途外界不得而知。但天眼查信息显示,目前杨文江实际控制47家公司,并入股多家公司,还通过自己100%控股的广州杰萃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杰萃”)对外投资多家公司。杨文江对外投资的企业业务十分繁杂,囊括行业包括电子、照明、光伏、厨房设备、花卉种植、物业管理、文化传媒、药品生产等。
在这些对外投资企业中,天眼查信息还显示,不少公司的参保人数都为0,比如芜湖昊阳光能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市厨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市易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德粤永盈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粤通财富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广粤科技有限公司、广州谷盈农业有限公司、广州谷川农业有限公司、广州谷丰农业有限公司等,都是这种情形。
转型不被看好
对御银股份来说,这家主要从事ATM产品销售、运营服务和技术服务的公司,也面临转型压力。
主要是因为,我国央行从2018第一季度开始对ATM的统计口径进行调整,除了原有的自助存款机、自助取款机、存取款一体机、自助缴费终端等设备之外, 新增了自助服务终端、可视柜台(VTM)、智能柜台(STM)等新型终端设备。而老牌ATM厂商御银股份主要提供传统ATM设备,也希望向新型终端设备转型,但目前来看效果有限。
万联证券在一份研报中提到,在现金类ATM设备市场的新竞争格局中,老牌ATM厂商御银股份、神州金信等已逐渐淡出市场。2018年,御银股份在现金类设备市场上的销售份额与之前相比已出现较大下滑。
万联证券分析师在研报中指出,根据央行支付结算司的数据,国内广义ATM的总保有量在2018年第三季度达到历史最高峰,之后呈现整体下滑态势,2018第四季度起,每万人对应的ATM数量便持续下滑。2019年第三季度,总保有量为108.88万台,同比减少近4万台。
面对行业整体困境,御银股份曾尝试多种形式的转型,但无论是仍然围绕现金而推出的智能现金出纳机,还是在数字货币方向上布局的一系列多模态生物识别系统,受访者大多并不看好。
北京市网络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车宁认为,ATM厂商向多模态生物识别系统探索是值得的,“ATM的定位是银行服务的电子渠道,中后端主要是按照银行的经营体系、运营体系去做,真正有战略意义的创新点是在前端,这种创新其实也是在呼应去银行卡化的趋势。也就是说AI在ATM上的应用,只有在不使用银行卡交易的前提下才更有意义,AI方面的转型探索,这个趋势非常重要。”
但也有受访人士并不看好AI在ATM上的应用前景,因为这些探索并未解决人们对现金交易或者狭义ATM需求下降的根本性问题。
深圳蜂鸟兄弟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张春生表示,“这些新技术在ATM上的应用,是技术进步推动下的必然更新,但解决不了ATM使用率越来越低的问题。”
北京赛诺经典咨询公司创始人曹文也提到,随着移动支付的发展,客户到银行网点的到店率或者总体数量下降的趋势很难改变;同时,从客户结构来看,更多年轻人都转向了移动支付,对ATM使用频率较高的主要是中老年群体,而这些AI创新应用可能也不太符合这个群体的使用习惯。
“无论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还是虹膜识别等技术在ATM机上的应用都非常简单,这种创新实际上只是验证方式上的创新,这种创新和ATM本身的需求没有直接关系。ATM核心价值不在于识别方式的创新,推动作用不会太大。”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上游财经专家顾问江瀚表示。
或需另辟蹊径
近日,记者在北京丰台区实地观察了多家银行网点新型智能自助终端的应用情况,发现确实光顾者寥寥。
其中,在某银行自助网点,记者在一个只放了两台ATM的狭小房间内看到了带有“御银”标志的终端,屏幕上显示有“刷脸服务”,用户点击“刷脸服务”之后,需输入预留在银行的手机号码或者身份证号码,之后才能对着摄像头进行人脸信息采集,信息比对成功之后,才能进行存取款、转账、查询等操作,并不像手机端的“刷脸支付”那样便捷。
记者所在这间自助网点的地面上和“御银”终端上布满了灰尘,两台终端中的一台还是黑屏状态。墙壁上的消毒记录表显示,这里已经连续多日没人前来消毒。记者在该网点附近逗留一小时,期间未发现有用户进入该自助网点。
随后记者又观察了位于繁华地带的规模更大的银行自助网点,那里既有“御银”终端,也有其他厂商的终端,发现终端使用率比之前的网点高了一些,但使用者中年人居多,偶有年轻人光顾。但也没有发现有使用“刷脸服务”的。
邮储银行某支行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邮储银行‘刷脸服务’首先要在手机银行上开通,而且一次最多只能取500元,每天还有取款上限额度,这只能是临时没带现金又急着用钱的情况下方便客户的一种形式,最安全的取款形式还是银行卡。”
支付方式的改变对于ATM厂商的影响还是相当巨大的,已经有业内人士将ATM产业形容为一个“江河日下”的产业。
身在其中的御银股份也感受到压力,在2019年年报中提及,该公司正在关注央行数字货币的进展,成立了数字货币研究中心,进行智能化设备上数字货币交易处理的应用研究,结合自身在加解密、生物识别、数据安全传输等方面的优势,开展数字货币软件钱包和硬件钱包的研发。
但不少业内人士并不认为数字货币会成为ATM产业逆风翻盘的机遇。车宁就向记者表示,“短期之内,数字货币不会成为ATM可以想见的发展方向,当前在数字货币的测试场景中,ATM不是重点,主要还是在手机终端上测试。”
相关券商研报则指出,“在银行线下现金服务体系需求大减,但网点依旧必然存在的情况下,网点的智能化升级改造已经成为业内共识。”还有预测显示,银行线下网点智能化升级改造的市场空间整体将超过1000亿元。
中银国际计算机行业首席分析师杨思睿告诉记者,“银行终端设备的机会在于智慧网点转型,ATM之外会有更多智能设备,承载银行柜员功能,包括业务查询、理财咨询、智能客服等,这一块有比较稳定的线下网点基础,同时现有渗透率不高,所以成长性会好一些。”
张春生认为,“ATM的未来应该还是要在代替银行服务上做文章,像信用卡申请、贷款申请、理财产品推荐服务,特别是后两项服务,想象空间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