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家居装修装饰时尚门户网站
首页 >> 国内财经

文艺宣传队(50多年前的襄城县文艺宣传队)

来源:峰值财经 发布时间:2023-04-28 浏览量:

50多年前的襄城县文艺宣传队


【老贾喷空儿第240喷·文艺宣传队,令人心颤的记忆(上)】

50多年前的襄城县文艺宣传队

文‖贾凤翔 图‖网络


那段时间,文艺宣传队如影子一般陪伴着我,似情感控制器牵掣着我的喜怒哀乐。

上级要求,城镇企业、学校成立宣传队,农村生产大队成立宣传队,无宣传队者为三类单位,不予评先,更换领导。仿佛一夜之间,宣传队如雨后春笋般从地下钻了出来。后来,生产队也成立了宣传组。

襄城县姜庄公社还从各大队选拔人才,成立公社宣传队,聘请电影戏曲舞台纪录片《无佞府》著名编导刘德言排戏,我因工作去那里,见到了刘老师。为了给宣传队培养后备力量,姜庄公社高中还开办了文艺班,聘请著名艺术家讲课,梅花奖获得者方素珍就曾在那里学习。

宣传员要形象俊俏、性格开朗、脑瓜聪明、才艺在身,是掐出来的人尖子。容貌不咋地而成为地域明星的,我是特例。(想看看老贾上回喷哩啥空儿?欢迎点击以下链接欣赏:1.隔离期就医奇遇记:防疫罗敷和防疫潘安;2.帮寡妇,戏侄子,禹州此人干啥子?


50多年前的襄城县文艺宣传队


群众说:“宣传队的节目不用看,不是对口词就是三句半。”的确,这两种是最普及的演出形式。

对口词不需要道具和乐队,两个人一递一句说就成。内容似押韵新诗,上下句对偶,短小而无故事情节,3、5、7字句居多。演员情绪激昂,发音铿锵。一个宣传队演出时,一位老人闻声赶去,问:“谁在吵架?”别人解释:“夫娘,这不是吵架,是演对口词。”对口词看似简单,也能演出高水平。基本上每句都有动作,造型美观又不重复,导演要煞费苦心。如果演员基本功好,观众看起来就舒服。

与对口词相仿的有群口词、枪杆诗。群口词由多人表演。枪杆诗由两个身着军装、手持长枪的演员表演,鄢陵县宣传队演出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曾于1971年6月由河南电视台录播。

三句半由4人表演,前3人念诵长句,最末者念诵归纳前3句内容的词或短语,反复循环。演员自击小鼓、手钹、碰铃等打击乐器,可在念完一组词后,走动变换队形。词为韵文,颇似明清时江南的缺角诗,富有情趣,多为赞颂,或有简单情节。


50多年前的襄城县文艺宣传队


天津快板是较为普及的形式。多为2至4人表演,对口或群口,边唱边表,演员各拿两块竹板,用手指握着击节,用三弦、二胡、月琴伴奏,音乐板式单一,是由“天津时调”的“大数子调”演变而成的。词有韵律,常为5、7字句,或在此基础上演变,无故事情节,多是赞颂之词,均为短篇,有的10至20句。专业曲艺演员如原许昌市说唱团的王少宾,鄢陵县曲艺队的李孟臣、周盘根、柴忠新也曾用这种形式演出。

其他形式还有快板、数来宝、双簧、河南坠子、山东快书、山东琴书、相声、二人转等。

少数宣传队能演出小戏或折子戏,这要求有文武场面的乐队,演员能唱会表。

演出大型现代戏的宣传队就更少了,我所在的茨沟公社肖庄大队宣传队是佼佼者。这有特殊因素。一是这个大队原来就有民营剧团,农闲时演戏,有乐队,干部、群众特别支持。二是由于各种原因,使这个宣传队有4个从专业文艺团体过来的演员。


50多年前的襄城县文艺宣传队


排演《沙家浜》时,襄城县豫剧团原武功教师魏家岭饰郭建光,我红专大学文艺系(实为戏校)同学、曾参加电影戏曲舞台纪录片《无佞府》拍摄的蔚小霜饰阿庆嫂,襄城县越调剧团原黑头演员王金木饰胡传魁,我饰刁德一。专业演员练过基本功,一举手一投足,甚至站着不动,一眼望去就跟业余演员明显不同。受专业演员影响,业余演员水平也大有提高,像梅花、水莲、彩霞放到其他任何一个宣传队都是主演。我们经常受邀到外地演出。群众说,没有电影演得好,但跟县剧团比起来,看不出差距。

为了促进提高,公社和县里经常组织会演。参加会演的节目要求自编,这件事就只有靠我了。我创作节目时有一套整体设想,所以兼做导演和唱腔设计。

别的宣传队没有我这样的人,无奈之下,只好借我去帮忙。那时我像孔丘一样周游列国。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1968年是毛主席视察襄城县10周年,县里要组织大庆,全县宣传队会演,视察区宣传队是必参队,我被上级指派到那里帮助工作。


50多年前的襄城县文艺宣传队


这是神圣而光荣的使命啊。那年我22岁,感情丰富,容易冲动。我蘸着激动的泪水写下一行行文字,谱出一节节乐曲。

我在小戏《皂角树下》中上了角色。大家在皂角树下排练,看着皂角树唱皂角树,望着伟人站过的地方唱伟人。我们不是用口唱,而是用心唱。18岁的李喜还保留着8岁时的顽皮。聪敏的胡收、憨厚的庞娃、纤弱的桂英、端庄的玉枝……不同容貌不同嗓音不同性格的姑娘小伙子唱得同样投入同样炽烈同样感人。这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演员,不用导演启发,人人进入角色。

我们唱着唱着,仿佛又回到10年前那幸福的时刻,又看见伟人站在我们身边。只觉得身体沐浴在温暖的阳光里,魂灵浸泡在和煦的春风中。

多家单位争相录音录像。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捷足先登,录后频频播放。桂英家离皂角树不远,她从家搬出凳子,我们坐在皂角树下听。听着听着,泪花伴着皂花,一朵朵一簇簇地绽放。

【未完,明天请继续欣赏“文艺宣传队,令人心颤的记忆(下)”的精彩内容】


50多年前的襄城县文艺宣传队


【作者简介】贾凤翔,曾获河南省高等院校毕业统考汉语言文学专业全省第一名,进修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现为许昌市老干部大学文学教师。在小说、散文、戏剧、影视、曲艺、诗歌、文艺评论、历史研究、书法、音乐、摄影、演讲、表演诸领域均曾在国家级、省级发表作品或获奖。出书三十余本。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曲艺家协会会员。名列《中国当代文艺家辞典》。博客被新浪总部评为全球十大新锐之一。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本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图无关。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