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生成(抗血管生成药不可不知的三种联合用药方案)
来源:峰值财经 发布时间:2023-04-28 浏览量:次
阅读前请点“关注”,每天定时分享关于妇科肿瘤及癌症知识,拥抱每一位肿瘤患者,让你在抗癌的路上不孤单
抗血管生成药是“广谱抗癌药”的典型,因为对多个类型的肿瘤有效,被纳入了很多肿瘤的治疗方案中,比如卵巢癌、宫颈癌、肾细胞癌等等。
其中,贝伐珠单抗更是已经给很多卵巢癌患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其他同为抗血管生成药的药物,近两年也逐渐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01、安罗替尼
抗血管生成药,通常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与调控新生血管生长相关的受体,来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的。同时因为肿瘤的生长很依赖血管的营养供应,在血管生成被抑制后没有了血管输送的营养物质,肿瘤的生长也会被抑制。
安罗替尼也一样,它可以通过有效抑制VEGFR、PDGFR、FGFR、c-KIT等激酶的活性,来影响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及形成血管管腔的能力,进而起效。
在2015年的最后一天,安罗替尼获得了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卵巢癌孤儿药的资格认定。
02、安罗替尼的应用
在卵巢癌中,安罗替尼虽然尚且没有适应症,但已经开展的多项相关研究显示,它在妇科肿瘤的治疗中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且使用方法多种多样,有单药的也有联合治疗的。
① 安罗替尼单药使用
在卵巢癌中,安罗替尼单药的研究大多是和铂耐药患者有关的,比如2020年的ASCO会议中,就提到了安罗替尼的一项Ⅱ期临床试验。
该临床试验将安罗替尼单药用于二线或以上化疗失败的铂耐药复发或铂难治的高浆卵巢癌患者,发现客观缓解率可以达到35.7%。
另一项安罗替尼治疗铂耐药上皮性卵巢癌的回顾性研究中显示,38位参与该研究的患者中,有17位使用了安罗替尼单药治疗,客观缓解率为23.1%,疾病控制率为82.3%。
而铂耐药患者使用目前指南上其他非铂类单药,有效率大约在20%左右,相比之下安罗替尼在卵巢癌中的疗效还是比较有前景的,安罗替尼也可以作为铂耐药卵巢癌患者的一种新治疗选择。
② 安罗替尼联合化疗
安罗替尼除了可以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外,还可以改善肿瘤微环境,进而改善化疗药物的通透性,增加化疗的疗效,因此它联合化疗来使用或许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有一项研究回顾分析了19例接受安罗替尼联合化疗(化疗药多为口服依托泊苷,还有卡培他滨、表柔比星、多西他赛、洛铂)的患者案例,发现其客观缓解率为36.8%,疾病控制率可以达到94.7%。
另一项在22位铂耐药/难治患者中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铂耐药/难治患者如果使用安罗替尼联合培美曲塞治疗,客观缓解率可以达到33.3%,疾病控制率则高达10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约为9.3个月。
可见,安罗替尼联合化疗在卵巢癌患者中,还是有一定疗效的。
③ 安罗替尼联合PARP抑制剂
抗血管生成药和PARP抑制剂的联合中,抗血管生成药可以诱导HR修复蛋白质的下调,潜在的增强PARP抑制剂的敏感性,PARP抑制剂则被证明可以降低血管生成,两者均可“互相增敏”。
在疗效上,安罗替尼+尼拉帕利联合的“安尼研究”中显示,这两种药同时用于“80%没有BRCA基因突变的铂类耐药卵巢癌”患者群体时,目前的疗效数据来看,客观缓解率可以达到5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也有8.3个月。
相比于其他铂耐药的治疗方案来说,该方案的疗效确实十分突出。
④ 安罗替尼联合免疫治疗
这一组联合用药中,抗血管生成药可以逆转免疫抑制,而免疫治疗可以激活T细胞,促进肿瘤血管正常化,两者“互相帮助”相辅相成。
有一项研究联合了安罗替尼和TQB2450(一种PD-L1单抗),用于治疗铂耐药和铂难治的研究,25例可以评估疗效的病例中,客观缓解率达到了52.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6.7个月,疗效较良好。
03、安罗替尼的副作用
抗血管生成药的副作用还是比较有特点的,因为作用于血管,副作用也大多与此有关。
它常见的副作用有高血压、出血、蛋白尿、手足综合征和胃肠道反应等,虽然多为1~2级,但仍需我们多多关注。
这些副作用中,高血压的发生率比较高,ALTER303临床研究中有64.4%的患者出现了高血压。因此在定期检测血压的同时,,也要多警惕高血压相关症状,比如头痛、头晕、心悸、胸闷乏力等等。
这些不良反应多可以通过对症治疗、剂量调整或暂停用药等方式处理,总体来说副作用还是可耐受的。
最后,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安罗替尼会由CYP3A4和CYP1A2代谢,因此和这两个代谢酶相关的药物,如福利平、地塞米松、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等药物都药尽量避免同用,还有西柚、柑橘、杨桃等水果,也要尽量避免同食。
责任编辑:妇科肿瘤互助君
图片来源:摄图网
参考来源:
殷爱军,李鹏,宋坤,姜洁,孔北华.安罗替尼在妇科肿瘤治疗中的现状及研究进展[J].现代妇产科进展,2022,31(05):384-388+393.
陈洁,张广美.PARP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剂在卵巢癌中的相关应用[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0,40(11):3044-3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