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晓飞(【身边的感动】柴晓飞:芳华染红扶贫路)
来源:峰值财经 发布时间:2023-05-04 浏览量:次
芳华染红扶贫路
——追记“运城市优秀共产党员”、“九○后”党员的杰出代表柴晓飞
记者 杨红义 见习记者 张晓丽
资料图
中条山苍云吐雾的千沟万壑里,他骑电动车上下颠簸的身影渐行渐远;扶贫工作队踏石抓铁的工作台账里,他伏案认真填写的笔迹历历在目;贫困户们望眼欲穿的期待里,他挨家挨户的入户脚步急促而又踏实。柴晓飞,典型的“90后”,闻喜县国税局驻石门乡后川村原第一书记。驻村扶贫期间,柴晓飞扎根基层、忘我奉献,不幸身染重疾,于今年1月21日病逝,以27岁的灼灼芳华,染红任重道远的扶贫之路。
贫困户眼中的“好儿子”:党员的芳华是“接地气”的
“我儿子常年在矿上打工,晓飞就像亲儿子一样帮这帮那,我的免费白内障手术就是他给联系的。看他一个人在‘大队’煮方便面,就给他拿自家鸡下的蛋,但他非要给我钱,说当干部决不能沾群众的光。”后川村贫困户张秀珍大娘眼角含泪地说:“你说这么好的一个娃,咋就突然走了?”张秀珍是柴晓飞的后院邻居,也是定点帮扶贫困户。柴晓飞做饭的屋子和张秀珍家的大门紧挨着,快到饭点时,张秀珍有时会从窗户里给他塞点自家地里摘的胡萝卜、西红柿等蔬菜。“我们享受易地搬迁补助,在县城的桐乡苑买了房子,孙子也能去城里上学了,都是晓飞给跑的手续。本想请他在新家吃顿饭,哪怕坐一会儿也好,可现在他却走啦……”一提起柴晓飞,张秀珍总是悄悄抹泪。
后川村位于中条山腹地,全村120户人家中有44户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仅为2900元。山村周围沟壑纵横,道路崎岖不平,村民们进县城得骑车走4个多小时的路程,有的村民一年都不出一次山。每次去后川村,柴晓飞都要走近两个小时的盘山路才能到达。两年来,柴晓飞一头扎进村子,既当调研员,又当战斗员,还兼任对外联络员、村民土特产品销售员等多个角色。他自己的那辆“标致4008”,成了脱贫攻坚的调度车,成了乡亲们外出的公交车和送村民看病的救护车,更成了党和人民的连心车。2017年,他的车就足足跑了8000公里山路,先后换了4条轮胎。这辆车最大的功劳,就是为后川村争取到400万余元国家易地扶贫搬迁补助,使31户危房贫困户在县城买了安置房,每人补贴3.88万元。
更多的时候,柴晓飞和另一名扶贫队员宁晓辉,则是靠着单位配给他们的两辆电动自行车走村入户。小小电动车,载动的是扶贫干部和乡亲们的深情厚谊。后川村共有7个自然村,方圆几十里,陡坡多,路边枣刺多,走访调研、入户慰问全靠电动车。村卫生室设在村委会,每次免费体检,或是集中流感暴发,柴晓飞和宁晓辉就更忙了,一趟趟地接这个送那个。不少大爷大妈看完病,就在村委会会议室等着送回家,这几乎成了惯例。最多的一天,柴晓飞他们就跑了十几个来回。遇到下雪天,他俩常常骑一辆电动车,上陡坡太困难,就一个掌方向,一个在后头推;下坡时怕失控,就一个在前领着,一个在后头拽着。
杨家庄的空巢老人崔黑女,一位72岁高龄的老人,离村卫生室有3公里,每次看病,都是柴晓飞骑车接送。老人坐在车后座,总是把柴晓飞抓得紧紧的,乡亲们一见就打趣说:是不是怕儿子飞了啊?……
村干部眼中的“好把式”:党员的芳华是“有底气”的
村东口,一座座新建的饲料青贮池里,过冬秸秆发出醉人的醇香;千余平方米的新建香菇大棚热气腾腾,5万根菌棒发酵萌芽,村集体经济破零指日可待……提起柴晓飞的工作业绩,后川村老支书徐志忠连不迭声地说:“晓飞能干、有底气,是个好把式!”
作为第一书记,柴晓飞深知帮扶村民致富是工作重心。一次偶然,了解到村里的气候最适宜种植菌类菇类后,他二话不说,向单位驻村领导汇报争取资金支持,最终从县里申请筹集到13万元资金,建起以村集体经济为主体的5万棒规模的香菇大棚,预计每年可为6个入股的贫困户增加收入11万元。今年,村里计划再建两个这样的大棚。输血不如造血。柴晓飞在后川村开设了农民夜校,为村民传经送宝。他主动联系闻喜养蜂协会,对村民开展土蜂养殖专业培训,又带领全村7家养牛户外出学习先进的养殖经验,带领贫困户参加了乡政府举办的香菇种植技术培训班和西式面点培训班。
“以前,村民养蜂、养牛、养羊,种些莲菜,都不成气候,挣不下钱。”徐志忠说,“晓飞来了之后,把土蜂窝改良成了蜂箱养殖,养牛、养羊也从放养改成了秸秆饲料圈养,大家收入大不一样了。”作为第一书记,柴晓飞不仅要带领村民致富,还要改善村里的基础生活设施。后川村的孙峪组,是该村最远的自然组,经常有野兔、野猪出没。驻村不久,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争取到资金,让水泥路通到后川村最远的自然村。功夫不负有心人,现今,一条长约2公里的水泥路已在孙峪组全村贯通。由于附近重点工程施工,李家庄群众饮水成了大问题。不到20天里,柴晓飞跑乡镇、上县城,从石门乡政府和水务部门争取到6.55万元,修建了1座15立方米滤水池,把老申沟和王家沟两条沟内的水源汇聚到一起,并铺设3700米输水管道,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了130户群众的吃水难问题。
同事们眼里的“好兄弟”:党员的芳华是“冒热气”的
“一年多前的一个深夜,我被床头的手机振动声唤醒。电话那头,是柴晓飞熟悉而激动的声音:“哥,龙海大酒店开票成功,咱们闻喜首张‘营改增’增值税发票开出啦。这是2016年5月1日的事,当时我下意识地认为是在工作时间,结果放下手机,才发现是零时4分……” 王奇勇,闻喜县国税局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由于和柴晓飞是同乡的原因,两人常常拼车往返河津、闻喜,日久天长,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兄弟。
“他总是把最难最累的活儿留给自己,白天搞税源调查,晚上做信息录入,双休日加班审核信息。”王奇勇说,“每当他加班至深夜,有问题需要咨询时都会给我打电话。有这样的好兄弟,真是人生之大幸!”柴晓飞2012年考入闻喜县国家税务局,先后任闻喜县国家税务局东镇税务分局科员、东镇税务分局副局长。
“分局1200余户纳税人档案的分类、归档工作,以前几个人要干三四天的活,柴晓飞一个人就完成了,整个分局楼道里铺满了税收档案。”东镇税务分局局长张波提起柴晓飞时说,“为工作他可以放弃周末,放弃法定长假。他的手机号,就是我们东镇上千户纳税人的‘110’。”2015年7月,柴晓飞成为闻喜县后川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员;2017年7月,他主动请缨,担任闻喜县国家税务局驻后川村第一书记。那时起,他暂别了三口之家的幸福生活,成了扶贫岗位上的“单身汉”。作为扶贫队的主力,柴晓飞经常吃住在后川村,与村民同劳动、同生活。刚驻村时,村委会将住宿安排在了村里条件较好的村民家,被他婉言谢绝。他从单位带了铺盖和做饭用的锅碗瓢盆,执意要吃住在村委会办公室,说是方便村民找他办事。走访填写扶贫手册,他常常是每天都要连续工作10小时以上。队友宁晓辉听他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没问题,都交给兄弟我好了。”
2017年年底,后川村人均收入超过3800元,整村实现脱贫摘帽。这个昔日的“空壳村”产业兴了、人气旺了,村民脱贫奔小康信心更强、劲头更足,可后川村的第一书记柴晓飞再也回不来了。1月25日,柴晓飞遗体告别的那天,河东大地下起大雪,后川村十几名群众代表乘车到闻喜县城时,无法再行进。无奈之下,他们下车,共同站成一排,朝柴晓飞老家河津市的方向行三鞠躬——
晓飞,愿你在天堂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