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家居装修装饰时尚门户网站
首页 >> 商业资讯

周灭商与华夏新生(每周读书笔记007 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3))

来源:峰值财经 发布时间:2023-05-04 浏览量:

书名: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

作者:李硕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9852533

每周读书笔记007 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3)


商朝,特别是早期商朝的情况,在最著名的汤王(商汤)之后,我们就真的所知甚少了,作者通过对几座商城的考古结果,并辅以自己大量的“推理论证”,对早期商朝的情况进行了一番描述。这种基于考古证据的推理,是本书的一大特点,也正是作者李硕老师在本书中的重要创举,当然也是非常大的争议所在,毕竟现有的考古资料依然不多,从中要是想得到具体明确的结论,显然多少有些武断。

提到的主要几座商城:

1.(洛阳)偃师商城和郑州商城。

这一带是商文化的核心区,位于黄河中游所谓河洛地区,也正是咱们中华文化、中原的摇篮之地。偃师商城距离二里头遗址不远,不管二里头文化是早商的还是夏代的,二者之间的传承性是必然的,而传承中出现的变化主要就是以祭祀改革为标志和核心的宗教改革,也就是“人祭”的兴盛,以及祭祀活动从“王室”为主导发展为“王室”与“民间”祭祀并存繁荣发展的局面。

当然这里的祭祀是指人祭,这里的民间当然也不可能是说的普通民众,而应该是与“王室”沾亲带故的各级贵族或功臣,至少也应该是自由民阶级。

大量人祭的展开,特别是王室主持开展的人祭活动(似乎也只有王室有这个能力持续开展大规模的人祭活动)。结合作者的推断,一开始应该是商人树立自身权威而采取的暴力手段。即首先通过高度仪式化的人祭—杀降活动,消灭异己与敌人,同时对潜在敌人(以及自己的盟友)起到大棒的威慑作用;其次通过祭祀,特别是残酷的人祭活动所形成的强烈的感官刺激,营造神秘主义,起到对内团结、对外迷惑的作用;其三,通过人祭,造成了“执行献祭的”商人族群与“用来献祭”的非商人族群的分野,制造一种类似于“阶级”的观念和优越感。

2.垣曲商城、东下冯商城、西吴壁商城。

作为晋南地区一系列商代遗址的代表,这些商城代表着商文化,或者说青铜文化的扩散,这些城市不但为商(以及早期的夏)提供铜矿资源,也学会了中原地区的青铜冶铸技术。

而同时伴随着的是农业技术的发展,粮食产量的增加、人口的增长与迁徙。相较于夏代的文明点,商文化的文明点数量更多、规模更大、分布范围更广,同时出现了所谓的“仓城奇观”(第6章题名)。虽然这些考古发现的巨仓具体功能依然不详,但是无论如何也说明商代的文明和以其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早期国家形态是远远领先于夏代的,当然这也是商代有能力长期施行“人祭”的物质基础。

3.盘龙城和(石家庄)台西遗址。

从规模上来说,两者差距巨大,前者是一个城市规模而后者也就是个村落规模;两者相距也很远,盘龙城已经到了长江流域,而台西则在河北滹沱河流域,在哪个交通状况极端原始的时代,可谓是天涯海角了。但在我的眼里其实他们是一个属性的,就是所谓的“武装垦殖集团”。

我们多少受近代史上殖民主义的影响,对殖民的概念和认知有所偏差更趋负面。但即便是我们的祖先,历史上的扩展事实上也是“殖民主义”的,即随着聚居部落人口增加,资源矛盾加剧,部分族人或主动或被动的迁移到远处寻找新的定居点,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要克服自然界的重重困难外,必然也伴随着对原聚居族群的征服。当然相较于早商时期,翦商的周部落的“武装垦殖 显然更有名,那便是春秋列国的祖先们。

由此可见,商部落最南已经扩展到了长江流域(历史记载是在著名的武丁王时期),并且很有可能是沿着汉水流域向南逐渐发展。当然对于一个如此远离商朝核心区域的地区,如果不是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比如优越的地理位置(现在的武汉)、靠近青铜原材料产区这些特殊原因,商人也不可能有足够的资源和必要性去维持这么一个规模的城市,但是就现有的考古证据可以发现,“人祭”活动的规模远不如他们“河南老家”的本家亲戚们。其根本原因可能还是在于对于一个“边陲城市”,商人的力量毕竟不足以支持奢靡的人祭。

而北方的台西遗址,虽然规模小的多,但是人祭痕迹一点都不少,其原因可能就在于,这是一座“军城”,或者说是一个单纯的军事据点,武德充沛外恐怕也不缺可用来进行人祭活动的“祭品”来源,这和更多商业属性的盘龙城又是截然不同的。

伴随着商朝早期快速的扩展,人祭文化的发展也从逐渐成为一种习惯与传统,但人祭的负面价值也在不断的累积,同时伴随着兄终弟及制度被父死子继制度的取代,“九世之乱”的暴发,商代落入中衰困境,虽然后面重新振兴,但商最终的消亡,却始终没能脱离这些起始的困境。当然这是我们后面要提到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