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家居装修装饰时尚门户网站
首页 >> 国内财经

攻城记(攻克洛阳——晋冀鲁豫野战军四纵十旅攻城记 (上))

来源:峰值财经 发布时间:2023-05-04 浏览量:

作者:王非

攻克洛阳——晋冀鲁豫野战军四纵十旅攻城记 (上)

解放洛阳之战,已过了整整四十个年头。

当时我在“四纵”十旅二十八团担任副团长兼参谋长,那时年龄未及而立,至今已将跨古稀,日久天长,细节难以忆及。但有一个问题铭刻难忘,那就是:从战役准备到战后总结,上下都贯串了一个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思想。把战斗过程,变成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学习过程,边打边学,在不断前进中战胜敌人。这一段紧张愉快的生活美景,虽时过境迁而忆之犹新。


一、从全局学习中理解局部行动


洛阳解放战役的发起,是全国战略进攻发展的结果。早打,条件不允许,再晚,又将影响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反攻的进程。学习大势,理解大势,不只是所谓“那是上边的事”,而是每个指战员的必修课程。不了解全国战争形势,就很难理解我们渡河后的作战行动。

1947年,中央做出战略进攻的英明决策,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刘邓大军率先跃进大别山,直指敌心脏武汉、南京;继而陈粟大军在中原展开,造成敌战略上的腹背受击。陈谢兵团的突破敌黄河防线,对敌西北和中原两战场形成战略分割。正如中央当时指出的:“兰州以东,长城以南,平汉以西,汉水以北的广大地区,主动权业已转入我手,应放手发展。”

可当时对我们一般指战员来说,是离开根据地在敌占区作战而遇到的重重困难,很难理解中央的“主动权业已转入我手”,更不知从何“放手发展”有利形势。只能以“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一条来指导自己的行动,无形中自我抑制了自己的主动性和智慧。

如何发展我兵团渡河后的胜利?中央及时指示陈谢“西面空虚,夺取较易,洛阳附近敌所必争,不应使用主力。”以陈赓同志为书记的兵团党委,认真学习领会了中央指示精神,决心以部分兵力抢占嵩县、宜阳、伊川等县,以牵制东面之敌;主力乘势夺取陕州、灵宝等城,直逼潼关,以调动西北战场之敌。当时十旅正围攻横水,又曾急袭洛阳西工占了点便宜,部分人对撤出命令是“坚决执行”,但内心却总觉得不是个滋味。 从9月初到10月中的潼洛间转战,不仅迫使胡宗南从陕北战场撤回第一、第二十九两个军来保卫西安潼关,而且将尾追刘、邓的整三师、二十师和二〇六师,也调回到洛阳地区。我兵团则歼灭敌人4万多,解放县城12座。胜利事实,使我们理解到“主动”的含义,陈司令员概括了一句话:“吃透中央精神就不会错。” 10月中旬,裴昌会的一兵团进驻潼关,新组建的李铁军五兵团集结于洛阳地区,对我形成夹击之势,意在恢复陇海铁路交通;我军连续两个月的东打西杀,十分疲劳;3万黄河北的民兵民工随军奔跑,伤员、物资都靠人抬马驮,部队机动十分不便,深感远离根据地之苦,看来“没有个窝不行了”。

怎样继续发展胜利呢?中央又及时指出:“留部分兵力钳制裴昌会,主力南下消灭地方反动武装,大力发动群众,开创根据地,调李铁军出来,争取消灭其一部。”又有人怀疑;这样避战而走叫不叫主动?算不算“放手发展”?陈司令员做了肯定的答复:“仍然是主动!”“潼、洛之间敌防守薄弱怕我们打,我们坚决打,发展了战略突破成果,调动了敌人。目前东西两敌优势于我。找我决战,我们就走。”创建根据地的行动本身,就是目前“放手发展”胜利及其重要的环节。大家觉得道理的确无可非议,但有的人心里总觉得不够踏实。

事实证明,陈赓司令员确实明察豫西的军事形势,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理解很深刻。从11月1日至5日短短的时间里,九纵连克宝丰、南召、鲁山等5城,歼土顽两千余人。十旅在九倍于我的援敌夹缝中袭战临汝、郏县,全歼了与我兵力相当的十五师武庭麟部,把雄据洛阳的李铁军也拖了出来。

李铁军出来后,意欲找我主力决战。有人主张马上寻机歼其一部。陈司令员则认为:敌主力齐头并进,锐气尚存,寻机不易;而我初进伏牛,旧政权虽垮而反动散匪尚未肃清,群众仍有所顾虑。不是不能打,而是打了没把握必胜。如打而不决撤出,定会长敌士气,增加群众疑虑;不利根据地的创建。他决心把李铁军这头“铁牛”拖瘦、拖散再打。于是以十三旅一部伪装兵团主力,将敌牵到西峡口一带山区,以部分兵力将其二十师拖滞留于方城、南阳附近,兵团主力则挥戈北返,连克县城19座,打开建立豫西根据地的局面,初步建立起后方指挥部、行政公署、7个军分区和部分县政权,初具了根据地规模。主动权仍然操于我手。

11月底至12月初,大的形势又有变化。蒋军用白崇禧这个号称所谓“小诸葛亮”的人,亲率14个整编师共33个旅的优势兵力全面围攻大别山,妄图摧毁这一战略要冲,使威胁其心脏安全的刘邓大军无以立足。中央电令陈谢兵团立即东出平汉,协同华野陈(士榘)唐(亮)兵团出击平汉南段,调敌从大别山回援,伺机歼其一部。陈司令员深刻理解敌变我变和战役服从战略的原则,认为大别山关系全国战局,全局主动才能有局部的主动,力排少数人“舍不得豫西初胜”的成见,决心以少数兵力留豫西剿匪、建政,他于12月中旬亲率主力直奔平汉,攻克漯河、驻马店等平汉沿线重镇,破坏铁路400公里之多,威胁到白崇禧之侧后。蒋介石深感形势不妙,又急令郑州之孙元良南下,李铁军驰返平汉增援。结果孙元良因故未到,而李铁军则率其主力整三师孤军深入,已经拖成一头“瘦牛”。二陈首长见机立断,乘其立足未稳,将其包围于金刚寺、祝王寨地区,不到两天即将其全歼,俘敌逾6000多,迫使蒋介石不得不从大别山调出13个旅的兵力回援平汉,有力地配合了刘邓反围攻的作战计划。我军则撤至襄城、叶县地区,一方面使敌滞留于平汉不敢轻动,另一方面开始了渡河以来的第一次正式整军。

总结中人们都称赞毛主席和兵团首长的“神机妙算”,“算得准”,“变得快”,使“敌人也听他的指挥”。这是为什么?陈司令员的警卫员做了答复,“那么几个字的电报,不知看几十遍才能看完!”身边的参谋人员也做了回答,“一张敌情标示图,连吃饭时也在不断地捉摸!”大家从实践中体会到:敌我形势是战争决策的依据,大首长要看形势,小干部、小兵也得学会看形势,由之而联系到,不仅要和敌人比力量、比勇气,还得学会同敌人斗心眼、斗智谋。毛主席同蒋介石斗、陈司令员同李铁军斗、胡宗南斗,周旅长他们同敌人的军长、师长斗,我们下边也应学会同敌人的小官、小兵斗。大家逐渐体会到“人的因素”这个问题的完整内涵,提高了对“知己知彼、因势利导”和“多谋善断”等军事原则的理解。


二、新式整军,学习攻打大、中城市


1948年1月在襄城、叶县开始的整军,是战争形势发展所必需,实际成为解放洛阳的战前准备。

全国经过半年多的战略进攻,引起了战略形势的根本变化。1947年12月党中央召开了会议,毛主席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报告中指出:“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

中原是蒋介石“集中力量,重点加强”的防御地区,摆的兵力占其总兵力的三分之一,数达546000多人。但也只能重点保护平汉、津浦、陇海三条“动脉”,主要指向大别山,目的也是为了保护南京、武汉这两颗“心脏”。能够进行战役机动的只有胡琏、邱清泉、张轸3个兵团。负有向豫西执行机动任务的第十八、四十七军,也负有维护郑州以南平汉铁路之责,只能在情况紧急时机动救援,无力倾巢而主动找我作战。

中央给陈、谢兵团的任务是:与华野陈唐兵团组成一个作战集团,统一由陈唐指挥,在平汉以西寻歼敌人,配合大别山刘邓转出进行休整。寻歼哪股敌人呢?上面没讲,下面的干部战士似乎都在分析形势:郑州、漯河是两块肥肉,但郑州块头太大,吃之没有把握;王凌云远在南阳,“迟早也是我们嘴里的一块肉”;而洛阳扼制黄河,割裂豫西与华北根据地,危害较南阳为大,周旅长闲谈中露出“恐怕快要和青年军打交道”的意思,人们也自然而然将眼睛盯住这个九朝古都。整训就在这样的形势下开始。

这次整训,是以“三查”、“三整”的政治整顿开始的。“三查”是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三整”包括整顿思想、整顿组织和整顿作风三个内容。

政治上,学习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解放军宣言》《土地法大纲》等文件,划清了阶级界限,明确了奋斗目标,充分发扬民主,批判了右倾思想、军阀主义、本位主义以及违法乱纪等不良现象。提高了斗志,树立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树立了全局观念,加强了团结和纪律性。在此基础上调整了各级领导班子,健全了“三大民主”的群众组织,各级领导都制订了面向连队的可行规划。使我军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光荣传统,在新形势下注入了新的内容。

军事上,干部重点学习毛主席的《十大军事原则》和他对原则的新阐述,初步树立起从运动战转向阵地战的观念;总结了攻打不同小城镇的经验,认识了临时同永久设防,小城镇和大中城市设防的相同和相异之处,探索了一些新的攻击办法;研究并试验了步、炮、步、工等兵种协同;战士以技术为主,针对敌人在大、中城市设防的特点,侧重练习了排雷、爆破、攀登、仰射、高投及利用城市地物等动作,培养出一批技术能手。

两个月的新式整军,提高了干部战士的求战热情,学到了一些攻打大、中城市的指挥方法和技术运用,将军队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阶段,进入待命行动状态。


三、解放古都的日日夜夜


1948年2月,刘邓大军主力已转至淮河、沙河之间休整,将敌张轸兵团钳制在淮河地区;邱清泉兵团被陈粟大军抑留于菏泽一带;可能向豫西机动的只有分位于郑州、漯河的敌十八、四十两个军。

兵团首长的判断是:郑、漯、洛三地之敌以洛阳较弱,守敌二〇六师装备虽较我为优,设防坚固,但其士兵多是学生,政治受蒙蔽深而战斗经验不足;洛阳位置突出,附近各县的保安团,自身难保而无力出援;郑、漯之敌虽负有救援之责,但距洛阳都有7天左右的行程,倾巢急进增援的可能有,估计其不敢轻易冒进。我方则适与其反,经过新式整军,战斗力显著提高;两兵团组成的新作战集团,攻击力大为增加;豫西根据地初具规模,大大地增加了支援战争的力量…攻占洛阳的基本条件已具备了。

经中央批准,陈、唐首长决心以4个纵队共28个团的优势兵力,从3月7日开始,以速战速决手段攻占洛阳,全歼二〇六师于援兵可能到来之前。具体部署是:华野“三纵”由东门北门攻城;“八纵”抢占黑石关及偃师以南地区,阻击郑、漯来援之敌;我兵团“四纵”由西门南门攻城;“九纵”和太岳五分区部队袭占新安、渑池等城,防裴昌会东援,并任总预备队。

陈赓司令员将我纵主攻方向定于西门,令十旅担任;十一、十三两旅各以一部从南、西两个方向攻城;二十二旅活动于舞阳、叶县地区,佯攻郾城,迷惑、钳制漯河之十八军。他特别指出,打半永久性设防的中等城市是第一次,同兄弟兵团协同打一个城也是第一次。面对新的问题,要求大家必须识大体、顾大局、讲团结,严格城市战场纪律,绝对服从陈唐首长的指挥;一定要多动脑子,向华野老大哥部队学习,向敌人学习,向一切新情况学习。强调“要求就是命令!非这样干不可!”“谁不信,你试试看”。

“九纵”先出发,八九两日袭占新安、渑池;十旅为纵队的一梯队,二十八团为前卫,沿伊河隐蔽急进,8日凌晨首克城南之龙门要点,乘胜强渡洛河,占领城西郊东、西夹沟,掩护主力展开。

部队一到,周希汉旅长立即组织各团干部实地侦察。他的心情十分激动而又感沉重,陈司令员让十旅担任主攻,是对这个部队的信任,同时也是对自己的新考验。进攻半永久设防的中等城市,确系从未经历过的崭新课题,自己能否回答得好?深感压力不小。从接受任务就没有中断思考,决心付出一切力量,想尽一切办法完成任务,即使付出一些较大代价,也绝不能辜负刘邓首长的多年培养,绝不能有负于陈赓司令员的信任和重托。对这一新任务,理应稳当,但大兵团作战又必须统一行动,必须快稳结合,利用一分一秒加紧战前准备。他决定分为肃清外围、攻占西关、突破城垣、最后夺取敌核心阵地4步走,依次步步站稳脚跟,力争按时完成任务,减少伤亡。

9日夜强袭奏效,占领了金谷园、西工和营市街阵地。10日下午强攻西关要点周公庙,因对敌防守强度估计不足,两次正面突击都没成功。周旅长当机立断,改为三十团正面佯攻,掩护二十八、二十九两团先行插进西关,而后以一部兵力从该庙侧后夹攻。经1个多小时即全歼庙内敌第六团团部和两个营,为全部占领西关创造了重要条件。

二十八团乘夜突入西关,将守敌分割围歼,打退敌4次反击,11日拂晓协同二十九团全部占领西关,立即转入攻城准备。这个团是红四方面军九十三师组建,在刘邓首长和陈赓司令员的多年培育下,养成既硬又韧的战斗作风。团长赵华青,思想锐敏,善于心计;政委何云峰、副团长顾永武都是红军出身,身经百战,经验丰富,副政委兼主任于克法,政治工作多年,头脑冷静而善思考。在营连干部中,有的经过长征,有的是八年抗战期间入伍,上下思想统一,彼此感情融洽,都决心在新课题面前,边打边学,力争做出较好答案,学点新东西。

但是这一答案,实在不大容易答好。部队一占领西关,首先按预定方案,利用黑夜组织前沿火力,搜索暗道,疏散部队,设置路障、遮障,防止城内敌人的反击或潜袭,主要精力转向突破城垣的准备。恰在这时,遭到敌人连续火力袭击,部队虽经过疏散,还是有三四十人伤亡,这才想到敌人半永久防御中火力配系的特点之一,就是对我攻占外围后的必到之处,事先标定射点,不用观察即可迅速精密射击。研究、设想的不周全不细致,成为这次答题中的第一个教训,进一步理解了首长们指示“向敌人学习”、“特别要斗智”的意义。

11日,雨未停止,观察不便,加上敌火力封锁,弹药器材前送十分困难。郑、漯敌援兵已经出动,指挥部决定11日黄昏同时发起进攻。周旅长一方面觉得仅仅半天多的冒雨准备,一举突破敌重点防御的西门确无多大把握;另一方面又觉得四面同时攻击,将使敌人一时难以兼顾,并非没有突破的可能,即使竭尽全力攻不上去,也可钳制分散敌人兵力、火力,使其不易机动,为友邻的成功助一臂之力。他决心不改变原方案,令二十九团沿西门桥主攻,二十八团在其左翼助攻。17时攻击开始,干部战士英勇果敢,前仆后继,终因准备仓促,两次突击未能冲过西门桥。整个攻城战斗除东门之外,都未突破,奉命暂停攻击。

我和赵、何、顾等人一天都在最前边,一面指挥三营的准备和突击,一面细心观察敌人兵力、火力的防守动向。攻击一停,我们就立即转入研究。西门确是敌人城垣防守的重点,火力纵横交错,十分严密,加上障碍多层设置,通过的确不容易。但只要组织好压制火力,进行连续突击,使敌人不能喘气,完全有突破的可能。从总体上看,敌人火力处于优势,但我如能重点使用兵器,周密计划,改进射击和指挥方法,完全可能在某一地段上,一定时间内取得局部优势。加上组织多梯队突击,使敌无缓之机,就较有把握打破敌人的这个防守重点。大家看法很快取得一致,即通知各营都按担任突击营的任务准备,二营的3个连都按突击连的要求准备好。这时连续接到旅的两个通报,一个是华野“三纵”已由东门突破,敌人抵抗十分顽强,进展迟缓;一个是通报二十九团攻击未成,伤亡很大。我们马上意识到,再次进攻可能很快就要到来,而主攻西门任务很可能落在我团头上。无论如何,有备无患,“提前准备没错!”时间已是晚上8点,而且连续两三天没休息了。警卫员提醒“晚饭很快送到!”答复都是“等不得了!”大家只有一个共同心愿:绝不能在这支红军部队的光荣战史上,让我们涂上不光彩的颜色。说干就干,分秒必争,老何、老顾冒着炮火封锁跑向二营,老赵和我带参谋张秀明等,冒着小雨和泥泞爬向敌人外壕边,利用敌照明弹的闪光进行抵进观察。

我们谨记陈司令员指示的“向新情况学习”“向敌人学习”“打老虎必须真正了解老虎”,虽然已将白天观察到的和敌人防御战中暴露的火力点都已标在图上,但对敌隐蔽火力点仍然心中无底,放心不下。邱行湘的确在洛阳防御上费尽心机,总体上分设外围、城关、城垣、核心4道环状防线,各防线又设置了坚守要点;4线重点设在城垣一线,工程火力分3层配系,高层由城墙碉堡行、城垛口射点和交通沟连成;中层是城墙腰部的内碉外孔的系列发射点;下层是沿墙的地堡群由堑壕连成一线。并利用原来的护城沟,外加地雷、刺网、鹿砦、拒马等组成纵深障碍地带。在壕底还设有竹签和铁丝网团,为的是防我跳壕上爬。壕底内沿似有新土,估计可能是敌设有倒打火力,这个“临危受命”“效忠领袖”的邱行湘,确实在防御上使出浑身解数,虽不像他自吹的什么“金城汤池”,但必须承认其能达到半永久防御的规格,决不能掉以轻心。(未完待续)


攻克洛阳——晋冀鲁豫野战军四纵十旅攻城记 (上)

4纵10旅主攻西门,30团正面佯攻掩护28团29团首先占领了西关,为最终攻克西门活捉邱行湘解放洛阳铺平了道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