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毅资本(国资入局,十年间3次个人股权出让,张近东要失去苏宁吗?)
来源:峰值财经 发布时间:2023-05-05 浏览量:次
文|每日人物高越
编辑|钟十五
一波三折的苏宁易购股权转让终于在7月5日晚一锤定音。公告发布次日,市场给予了积极反馈。为期13天的停牌正式结束后,苏宁易购开盘,当日以6.15元的价格涨停收盘。
此次转让延宕多时,牵扯多方。7月5日晚,苏宁易购发布公告称,拟将所持公司合计数量占公司总股本16.96%的股份转让给名为“江苏新新零售创新基金二期”的有限合伙公司。与此同时,3个多前与深圳国资的收购框架也宣告作废。
新新零售二期是由今年5月江苏省与南京市国资委共同参与成立的南京新兴零售发展基金、华泰资管、阿里巴巴、海尔、美的、TCL、小米等产业投资人出资组建的联合体。
在股份转让完成后,苏宁掌舵人张近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苏宁控股集团的持股占比将降至20.35%,其中张近东个人股份为17.62%。而新新零售基金二期持股则从无到有,一次性持股16.96%,是苏宁的第三大股东。
每日人物梳理公开资料发现,这已经是张近东个人的第三次股权下降,仅剩下17.62%。一直以来,张近东始终将出让股份作为企业发展的“良方”,此次交易完成后,苏宁将获得88.25亿元的纾困资金。只是这一次,能否让苏宁易购转危为安。
国资出手:深圳放弃,转投江苏
峰回路转之后,苏宁还是重回江苏国资的怀抱。
今年2月25日,苏宁易购发布公告称,拟筹划公司股份转让事宜,预计转让比例达到20%-25%,股权受让方属于基础设施等行业。
消息一出,江苏国资与深圳国资均向苏宁发送了“好友申请”,尽管市场上的风声倾向于前者,但苏宁做出了令人意外的举动,选择与深圳国资“牵手成功”。
3天后,苏宁易购与深圳国际分别发布公告称,深国际、鲲鹏资本将以拟作价148.17亿元收购苏宁易购23%的股份。但此后的五个月,作价一直迟迟未兑现。最终,深圳国际称“与苏宁易购未能就商务合作条件达成最终协议”,因此“决定终止进行潜在收购事项”。
6月初的两份苏宁易购公告,或是让深圳国资萌生退意的原因。6月3日,苏宁易购公告称,将以31.824亿元的价格,向江苏新新零售创新基金转让5.2亿股无限售流通股份。而这也被视为此后重回江苏怀抱的征兆。
次日,张近东本人5.4亿股份被司法冻结,期限为3年。同一时刻,另一份公告披露,苏宁电器集团因部分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触发协议约定的违约条款,被动减持1000万股,并将在未来6个月内持续减持。
短期频繁动作的背后,也让苏宁的债务高企尽显无余。最终令深圳国际撤回先前的作价148亿元的收购允诺,这数字比江苏国资领衔的江苏新新零售创新基金二期给出的88亿元,少了60亿元。
此时,苏宁已无讨价之力。疫情冲击加以战略不当,2020年的苏宁易购举步维艰,仅在前三个月内存续期的债务就有400亿之多。为了维持账面盈利,保住A股上市地位,苏宁只得多次出售资产,甚至解散了中超的冠军球队江苏苏宁队。
其后,没有收回恒大地产的200亿投资更加剧了苏宁的困境。2020年11月,恒大历经4年的借壳上市最终宣告失败。由于苏宁当初不要求回购,债务最终变成股份。
也因此,2020年12月10日、2021年2月3日、2月23日,苏宁易购三次发布实控人张近东的股份质押公告,三次累计质押股份数已占到了所持股份比例的48.47%。
张近东十年3次个人股权出让,企业决策或受制衡
在回溯过程中可以发现,与此次实打实地想要得到资金回血的股权转让不同,前两次张近东都有着自己的版图规划。
2011年,为“适应电商行业游戏规则”,张近东将苏宁易购从苏宁电器分离独立。
听说苏宁有融资需求,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找上门来。零售业是弘毅投资关注的重要领域,而“苏宁是电器零售业的老大,短短几年电器类销售方式发生了转变,张近东和他的团队有过应对市场变化的成功经验。”
2011年6月,弘毅投资与苏宁电器签署了定向增发认购协议,以12亿元的价格接受了苏宁电器1.34%的股份。张近东的个人股份从原先的27.90%变为26.44%,降了1个百分点。
2012年7月正式实施定向增发,短短2个月,苏宁就融资了127亿,这也成了苏宁转型的“弹药”,上到研发队伍等软硬件的建设,下到品类扩张,物流配送。
苏宁向弘毅投资的股权转让是为了拿到电商行业的“入场券”。2012年的8月15日,在京东、国美、苏宁三大电商掀起的声势浩大的“价格战”中,代表苏宁“出战”的苏宁易购产生了8到10倍于日常的销售额,以及暴涨近10倍的流量。
虽尝到了电商的巨大甜头,但零售起家的张近东,从未放弃过线下门店,“我们要做的线上线下融合的O2O模式。”2013年2月22日,张近东将用了15年的“苏宁电器”更名为“苏宁云商”。
“云商通俗点说,就是苏宁既要做线下经营,也要做线上经营;既要做店商,也要做电商,还要做零售服务商。”苏宁云商副董事长孙为民曾介绍。
在O2O模式上,苏宁与阿里巴巴一拍两合。阿里巴巴宣布投资约283亿元人民币参与苏宁云商的非公开发行,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9.99%,成为苏宁的第二大股东。阿里入股之后,张近东个人股份降至20.96%。
苏宁向阿里巴巴的股权转让,是为了扩张自己的商业版图。从体育、文娱到物流、快消,苏宁如同一只八爪鱼,触及整个线下市场,但快速扩张并没有带来很好的回报,倒让苏宁陷入到资金荒中。
此次江苏国资所注入的近百亿元投资,可以帮助苏宁快速“回血”。另一方面,纵观张近东的转让股权之路,从弘毅资本的1.34%,到阿里巴巴的19.99%,再到如今江苏国资入局,张近东的股权在一步步减少。
本次转让后,张近东个人持股比例仅剩下17.62%,即使加上一致行动人苏宁控股集团也只共有20.35%。该比例与第二大持股人阿里巴巴的19.99%相比,相差不到1%。
江苏新新零售创新基金二期为新晋第三大股东,持股比例16.96%;第四大股东为江苏新新零售创新基金,持股比例5.59%。不过该基金,与此次基金二期,二者独立运营并不存在“一致行动人”关系。
值得玩味的是,新新零售创新基金二期联合体中也有阿里巴巴的身影,但此次代表的是阿里妈妈软件服务有限公司,据公告称,亦与先前的淘宝中国不存在“一致行动人”的关系。此举有解读,或许阿里的处境有关,为规避反垄断方面的风险。
如今,苏宁易购从张近东作为一只独大,变成了张近东及其一致行动人与阿里巴巴以及江苏新新零售基金二期之间的“三足鼎立”局面。这意味着,张近东对苏宁未来的规划与布局决策上很有可能要受到另外两大股东的制衡。
从入场电商行业、到扩张商业版图,这一次张近东再次转让股份,吸引国资入局,是否真的能为苏宁易购迎来新生?